“假阳性”报告疑云:利益驱动还是业务超载?涉事公司如判定造假后果严重!

“假阳性”报告疑云:利益驱动还是业务超载?涉事公司如判定造假后果严重!
2022年04月25日 18:07 华夏时报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假阳性”报告疑云:利益驱动还是业务超载?涉事公司如判定造假后果严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公告称,对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几次出具核酸检测“假阳性”报告进行通报,并给予警告以及暂停合作业务。此次涉事的企业分别为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合诊断”)全资子公司和合肥诺为尔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称“诺为尔基因”)旗下实验室。

  对此,和合诊断方面最新的回应是,“我们正在向政府进行申诉,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并没有权力出具阳性报告。2022年,我们实验室在合肥只碰到过两例阳性样本,后经确认均为确诊病例。”

  《华夏时报》记者试图联系上述涉事企业,但截至发稿前,均未成功。合肥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公开电话则连续两天未有人接听。

  “根据现有材料,涉事机构出具‘假阳性’报告的原因及动机尚无从得知。但如果是为了利益驱动而超能力承揽业务,并且主观具有明显故意的话,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扬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涉事的两家企业到底什么来头?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和合诊断最近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为违反《消毒管理办法》,不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等行为,分别被处警告和罚款。其4次更换辅导机构,4次尝试IPO,至今未有结果。而另一家涉事公司——合肥诺为尔曾以动产抵押的方式向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融资租赁。

  “假阳性”报告始末

  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公告称,4月22日,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疫情形势及时研判。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新冠疫情以来,相关的核酸检测需求量骤增。华经产业研究院认为,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2019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106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8%。2021年中国核酸检测行业规模上升至132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46亿元。

  在利益驱动下,核酸检测企业“超额奋进”。上述两家企业的事件绝非个案,此前金域医学事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便是“超能力承揽业务”。2022年1月12日,河南许昌市公安局通报,金域医学全资子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张某东实施引起新冠肺炎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被警方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但对于上述观点,新冠检测企业管理者却表达不同观点。北京某同业内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有资料还不足以完整还原事件,找出具体的问题原因。但和合诊断方面称,‘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无权认定阳性结果情况属实’。根据卫健委规定,遇到问题样本需汇报至疾控部门,经由疾控部门复检确认才能出具报告。”

  “很多城市大筛都是临时任务,需求来的非常紧急,海量样本一下子扑面而来。如果企业自身检测力量建设不够,无法消化现有检测需求样本,就会形成积压,从而影响检测结果。超量承检这个事情大多时候是上级部门硬派任务,企业要自行承担实验人员成本、设备成本和材料成本。针对此类项目企业也多是微利,甚至倒贴运营。”上述人士进一步称。

  事实上,今年4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文称,非公立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体现保本微利。

  “在疫情背景下,新冠筛查越发常态化,新冠检测赛道的公司,很难实现产品营收暴力,如拖延时间错失在这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和资本关注度,不利于资金的周转。而监管层也会因为问题企业收紧监管措施,同赛道企业竞争和生存可能受此影响越发艰难。”中缔资本合伙人刘瑶分析称。

  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表示,经研究,决定对上述两家实验室给予警告,立即暂停两家实验室在合肥市范围内的合作业务,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各单位要立即按此要求严格执行;今后无论哪家检测机构,如有类似情形,一律照此处理。

  刘扬认为,“虽然不符合刑法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五种情形,但如果涉事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存在犯罪故意,则有可能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或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职罪。”

  “与环境质量监测机构类似,医学检验实验室可以视为一种新型的中介组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都可以由单位构成。如果犯罪属于单位行为,那么无论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是单位,都要追究刑事责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称。

  被认定造假后果严重

  天眼查显示,2010年12月,创始人李玮成立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股东是李龙江。在2016年,旗下全资子公司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落成。作为全国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机构,全国有21家分支机构,服务2000余家二甲级以上医院,500家以上三甲级医院。其子公司均为卫健委审批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检测指定机构。

  近年来,和合诊断一直谋求更大发展空间,4次策划奔赴资本市场。但遗憾的是,即便4度更换辅导机构,和合诊断的上市路始终不能如愿。

  据悉,2015年公司实施股改。2017年6月,和合诊断与东北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开启首次IPO。在2019年4月8日,却以公告与东北证券终止辅导协议草草收场。2天之后的4月10日,和合诊断再度与华西证券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结果在2019年底,双方再次解除了辅导协议。

  直到2020年4月,和合诊断二次回归,并与方正证券签订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但好景不长,2020年8月,辅导协议再次被取消。此次公告和合诊断给出的理由是,由于公司“战略规划调整,上市暂缓”。

  此后,2021年,A股上市公司ST九有准备收购和合诊断。2021年7月19日,ST九有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同时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募集配套资金。而此次并购交易,被市场视为和合诊断借壳上市。

  时间来到2021年6月,和合诊断联手国海证券再冲科创板。而仅用三个月,和合诊断便终止了IPO辅导。理由是发展战略调整。坊间认为,此次终止IPO辅导可能与借道ST九有曲线上市计划有关。而在2021年11月30日,和合诊断被爆出再次牵手国海证券,拟冲科创板上市,随后北京证监局备案浮现。

  对此,刘瑶表示,“通常情况下,在上一次IPO申请被拒原因不涉违规时,企业可在六个月后重新递交申请。企业一旦拿到证监会给出的不予核准上市文件,再次申请时必须要重新排队。如果是因为造假被拒,那么必须要等到至少36个月之后才能申请。”

  如果和合诊断被认定造假,那么后果将很严重。“此类处罚记录对于有上市需求的企业较为致命。如经确认违法情况属实,企业近5年内提交IPO都会受到影响。”刘瑶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邓健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6 中科江南 301153 --
  • 04-28 江苏华辰 603097 --
  • 04-26 铭科精技 001319 14.89
  • 04-25 科创新材 833580 4.6
  • 04-20 嘉环科技 603206 14.5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