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能源前三季净利增近七成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宝丰能源前三季净利增近七成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2021年10月30日 04:24 证券日报

  宝丰能源前三季净利增近七成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李立平

  宝丰能源日前发布2021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1.96亿元,同比增长43.34%;净利润53.18亿元,同比增长68.74%。

  面对前三季度煤价高涨、“双控”政策日趋严格的外部环境,宝丰能源依托自身产业链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高效抵御风险。同时,产业链优势促进公司焦化和烯烃两大业务形成有效互补,使得宝丰能源在今年严峻的大环境下依旧实现稳健增长。

  隆众资讯聚烯烃行业分析师于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聚烯烃价格上涨明显,主要是受供应和成本两大因素影响。

  低成本优势凸显

  据了解,宝丰能源在产线建设之初就前瞻性的设计了完备的多联产循环经济产业链,集中布局、超大单体规模的产业集群确保上下游生产单元衔接紧密,运营成本比同行业、同规模企业低约30%。

  同时,宝丰能源可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从而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

  宝丰能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到,公司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建设成本低,折旧费用低;产业链完整,综合能耗及运营成本低;扁平化管理,管理成本低。此外,煤价的上涨对整个煤制烯烃行业的影响基本一致,不会削弱公司在煤制烯烃行业的成本优势。油价与烯烃价格相关度较高,油价的上涨有利于烯烃的价格的提高,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正面的。

  “2021年国际原油期货整体震荡上行,特别是国庆假期后,因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天然气价格高企可能促使大型电力用户转向使用原油,推动原油价格不断走高。”中宇资讯分析师陈红霞表示,另外市场担忧美国原油交割地库存进一步收紧至警戒线下方,且机构继续唱多远期油价,欧美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刷新多年高点。

  油价不断走高意味着烯烃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而产品的量价齐升则是业绩提升的保证。

  宝丰能源表示,烯烃产品价格与油价相关度较高,近期随着油价上涨,公司聚烯烃产品价格近一个月上涨约20%。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宝丰能源是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的示范性企业,在投资、运营等多环节成本优势明显,短期充分受益于聚烯烃和焦化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弹性。中长期随着多个项目逐步建成投产,公司未来业务规模和盈利成长空间较大。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近期,国家政策层面明确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近年以来,宝丰能源先后规划和开工建设了300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应用示范项目、5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50万吨/年C2-C5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内蒙古40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规模化的项目规划和逐步开工建设将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良好预期。

  作为现代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不断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这几年,宝丰能源致力打通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科学路径。2019年,宝丰能源启动建设太阳能电解制氢综合示范项目,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大太阳能电解制氢项目。伴随该项目进入生产,宝丰能源亦从现代煤化工企业升级成为煤化工与新能源有机结合的企业,走出了属于宝丰能源的现代煤化工龙头的特色道路。

  陈红霞表示,当前面临国际原油价格的逐渐上涨,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是加速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随着“碳达峰”目标的实现,石化产品消费也将达峰。从上游原料端来看,烯烃原料轻质化已成为一个全球的趋势,从下游产品端来看,烯烃路线并非一蹴而就,下游产品才是盈利关键。

  她还提到,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快速发展必然造成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保障及提高自身盈利水平,聚烯烃不少民营企业正在延伸产业链,积极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同时也在积极调整销售模式。

  标题:近半月猪肉价格上涨28.52%

  业界称此轮反弹或不可持续

  本报记者 杜雨萌 见习记者 杨 洁

  作为CPI数据中颇受关注的一个分项指标,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的反弹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关注。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53元/公斤,较前日上升1.1%,延续近半个月以来的涨势。

  那么,猪肉价格上涨是否会持续?猪价拐点是否已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预计猪肉供过于求的局面难受需求季节性提振改善,此轮生猪价格反弹或不可持续。

  猪肉价格反弹

  业内称难言趋势反转

  猪肉储备是做好生猪和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进行,以稳定市场预期。

  10月10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猪肉,并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10月28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拟于近期启动第二轮临时储备收储工作。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收储短期或有利于猪价的企稳回暖,但难以带来猪周期拐点,供需结构变化才是猪肉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收储效果已有所显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梳理,10月中旬以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出现阶段性回升,由10月12日的17.53元/公斤涨至10月29日的22.53元/公斤,涨幅达28.52%。

  家住哈尔滨市的李女士对记者表示,“之前超市中特价猪肉每斤大概5元至7元,目前价格已涨至13元/斤,总体来看价格仍不高。”

  华联期货研究员蒋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日多地开启腌腊肉、灌肠等入冬储备工作,屠宰企业开工小幅上行,市场需求提升明显。虽然消费有季节性回暖趋势,但四季度仍呈现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预计明年上半年大概率将维持供给过剩格局,2022年年后猪肉价格或存在二次探底可能。

  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沈新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以往猪周期出清规律,预计此轮超级猪周期的下行阶段或将再持续半年以上。从供需视角来看,由于此前猪周期上行阶段猪企盈利颇丰,资金安全垫较厚,抗跌能力偏强,成本压力对能繁母猪去化传导不畅,且当前能繁母猪去化多为低效三元能繁,进而导致对猪价的传导有所钝化,故虽然自7月份起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转负,但现在就说猪价趋势反转仍为时尚早。

  投资者关注猪企经营

  上市公司称将提高生产效率

  伴随着今年以来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实现了“猪肉自由”,但对于生猪养殖等相关企业来说,压力颇大。

  据多家生猪养殖业上市公司三季报统计,生猪价格下跌是影响其经营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家养殖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猪价下跌大大挤压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对整个行业都产生了不小影响,“作为养殖企业,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以此来抵御猪肉价格震荡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猪肉价格下跌,亦使得不少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向上市公司追问经营情况和应对措施,部分上市公司已积极应答。

  例如,一家河南省养殖公司回复称,“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众多。公司将会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公司价值。”

  湖南省一家畜牧业公司则表示,目前公司生猪还处于品种选育阶段,猪价低迷有利于公司前期地方黑猪品种选育成本降低,黑猪批量上市还需时日,目前生猪价格波动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在猪周期下行阶段,具备成本优势的公司能更好地抵御周期波动,注重优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公司逆势布局,提升市占率。” 陈梦洁认为。

  以生猪养殖“明星”企业之一的新希望为例,该公司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猪价下行周期时,当前猪企通过成本优势实现跨周期成长的逻辑依然存在。对于龙头企业来说,真正的优势并不在于跟随周期波动,而是依靠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未来公司会提高自繁自育比例,争取之后实现自产母猪替换。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作为强周期的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除了要以规模化养殖降低成本和获取规模效应提升抗周期能力外,还需要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以顺应行业发展变化的挑战。

  标题:委托投资到账1.1万亿元

  解码养老金A股掘金最新路线图

  本报记者 赵子强 张 颖 姚 尧 见习记者 任世碧

  随着三季报密集披露,养老金三季度持仓情况逐渐浮现。养老金委托投资到账1.1万亿元的最新消息更是引发市场对其动向的广泛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养老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养老金投资需要确保每年实现一定的绝对收益,因此对投资标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也使得养老金投资方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0月份以来养老金投资

  每日浮盈超1600万元

  三季报显示,截至10月29日收盘,A股市场各类基本养老金组合共计持有股票111只, 合计持仓市值达166.58亿元。10月份以来,如果养老基金持续持股情况不变,将实现账面浮盈4.71亿元,平均每日浮盈1625.56万元。

  2017年半年报期间,养老金首次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彼时养老金仅有2个账户、持有3只股票,不管是持股账户数量还是持股数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确保养老金资金顺利运行成为近年来有关部门发力重点,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日前,据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规模达1.25万亿元,到账金额1.1万亿元。据悉,今年以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到账金额持续增加。截至9月底到账金额比6月底增加100亿元,与年初相比增加600亿元。同时,16个省份已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

  据悉,养老金和社保基金均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运作,按照规定,基本养老金可以用来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上限为30%,实际不到10%)。日前,光大证券最新预测,我国第三支柱入市规模最高有望实现16万亿元增长。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截至2019年我国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基金总资产占股市市值的比例仅为1.37%,与全球平均水平21.47%还有很大差距。以最大投资比例进行假设,长期来看,第三支柱入市规模有望实现8.15万亿元至15.65万亿元;短期来看,第三支柱入市规模10年内有望达到0.52万亿元至4.08万亿元。

  据兴业证券测算,随着第三支柱范围扩大,养老金10年内将形成万亿元的资金体量,与当前企业年金规模不相上下,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个人养老需求,同时也可以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第三支柱的逐步完善,将为A股市场带来千亿元级别的“新长钱”资金。以最新1.25万亿元养老金委托投资合同规模计算,养老金的投资A股的上限将达到3750亿元。

  养老金的投资有较为明确的范围,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2020年度)》显示,社保基金会采取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养老金的投资运作。

  1.1万亿元养老金投资到账有利于市场稳定。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养老金是不能亏的‘保命钱’,对安全性及保值增值的要求较高。同时,养老金作为长线资金,投资周期一般在3年—5年,坚持价值投资、组合投资,追求中长期稳定投资回报。因此,稳健的投资风格有利于改善A股市场生态,减少炒垃圾股和题材股的行为。”

  养老金2020年权益投资收益颇丰,收益率创近4年新高。截至2020年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总额为13950.85亿元,权益总额为12444.58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为1135.77亿元,2020年投资收益率达10.95%,而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收益率分别为5.23%、2.56%、9.03%。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表示,“目前,养老金在A股市场的投资预期并不高。虽然投资收益预期较低,但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对投资安全性、分散性以及广泛性有着极高要求。”

  针对养老金投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社会保险研究室主任房连泉表示,一是注重安全性,投资相对谨慎;二是注重流动性,投资产品以1年期-5年期为主,与地方养老金支出周期相匹配;三是注重盈利性,在保持一定的风险容忍度下尽量获取高收益。

  刘岩表示,“我国养老金体系进入权益类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空间,未来养老金不论是规模、投资比例、投资方向都会不断发展,对A股市场长期利好。”

  养老金

  新进增持61家公司股票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在已披露2021年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中,2021年三季度,有11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养老金的身影,合计持股数量8.59亿股,持股市值166.58亿元。其中,61家公司股票成为养老金新进增持品种,25家公司股票养老金持股数量未变,25家公司股票被养老金减持。

  从持股市值来看,上述111只个股中,养老金持股市值超1亿元的个股有51只。其中,中国巨石养老金本期持股市值最多,达到11.78亿元;胜宏科技科达利等2只个股本期养老金持股市值均逾5亿元;浙江龙盛菲利华华贸物流药石科技林洋能源等5只个股在今年三季度末养老金持股市值均逾4亿元。

  在今年三季度养老金新进增持的61只个股中,有42只个股为今年三季度养老金新进持有,宇通客车太阳纸业杭钢股份伟明环保拓邦股份纳思达等6只个股今年三季度养老金新进数量均超1000万股,伟星新材圣农发展东睦股份鱼跃医疗羚锐制药宁波华翔新洋丰建投能源蒙娜丽莎等9只个股本期养老金新进数量均逾500万股。

  此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养老金继续对19只个股进行加仓操作。其中,中国巨石本期养老金增持数量位居榜首,达到4901.71万股,最新持股总数达6702万股,持股比例达1.67%;仁和药业大东方、林洋能源、天顺风能皖能电力等5只个股三季度养老金增持数量均在200万股以上。

  养老金投资风格稳健,其看好的公司股票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均有不错表现,上述111家被养老金持有的公司中,有79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逾七成。其中,24家公司报告期内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值得注意的是,与养老金一样,QFII也以稳健的投资风格著称,两者持仓周期均较长,不轻易调仓换股。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22只个股获养老金与QFII共同持仓,峨眉山A华东医药金洲管道松霖科技天虹股份九阳股份鲁阳节能等7只个股在今年三季度成为养老金与QFII两类机构新进增持的重点目标。

  有分析人士认为,养老金与QFII两类机构的共同持仓行为体现了对高成长优质品种的一致青睐。同时,两者投资风格均是以追求长期稳健的复利回报为基础,投资周期较长,风险意识高,理念成熟。而从行业来看,这两类机构的共同持股均为行业细分龙头,业绩普遍较好,机构推荐评级高,属于高附加值、可长期投资的上市公司,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有养老金“坐镇”,北上资金开始追捧该类股票。数据显示,上述今年三季度获养老金持仓的111只个股中,截至10月29日,有78只个股也被北向资金持有,有38只个股10月份被北向资金增持,拓邦股份、圣农发展、宇通客车等3只个股月内北向资金合计增持数量均超3000万股。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养老金持有企业本身就是质地优良的企业,属于优质资产,而这类企业市场关注度较高,普遍被各类机构偏爱,因此北向资金在持仓方面与养老金持仓存在一定的重合度;另一方面,养老金持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为国内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其所布局方向也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聪明钱’会选择增持养老金持仓个股。此外,社保基金和北向资金的投资策略都偏向于长线投资,持仓企业均为各行业细分领域龙头,适合中长期投资。”

  养老金重仓股10月份股价表现可圈可点,其中,有60只个股期间股价表现跑赢上证指数(月内累计下跌0.58%),占比逾五成。恒帅股份月内累计涨幅位居榜首,达到85.72%;和胜股份紧随其后,月内累计涨幅达55.03%;德业股份、科达利、菱电电控千禾味业、华东医药、盐津铺子金禾实业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20%。

  行业角度方面,上述今年三季度获养老金新进增持的61只个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子、轻工制造、汽车、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等六个行业,涉及个股数量前两位的行业为8只与6只,其余均为5只。

  “医药生物行业成为养老金增持的重点领域。”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叶远声对记者表示,“养老金增持医药生物行业,主要原因是目前板块估值已经低于近五年平均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行业政策方向逐渐清晰明朗,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医药生物需求还会不断提升,其中部分细分赛道依旧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向上,汽车行业景气度有望抬升,成为今年三季度养老金增持的重点行业之一。”富荣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郎骋成对记者表示,“汽车板块之前源于市场对于零售数据同比下滑的担忧出现下跌,但是问题出在供给面而不是需求面,缺车的本质在于‘缺芯’。9月份批发以及10月份排产已经看到芯片供给改善,零售数据显著好转,尤其是新能源车有强势表现。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提升了汽车行业的景气度,预计明年整个行业将进一步向上,行情有望可持续性超预期。”

  叶远声认为,“电力设备行业在需求旺盛和涨价因素推动下,业绩有望持续迎来确定性增长。一方面,在清洁能源以及‘双碳’战略推动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望加快,未来新能源装机比例会大幅提升,电力设备需求有望提升;另一方面,国内用电尤其是居民用电处于世界最低水平,未来有较大的涨价空间。”

  养老金投资

  兼具长线和价值

  基本养老金投资又有新动向,对此,业内分析人士发表了最新解读。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是长线资金,监管严格、投资限制多、流动性和资金安全方面需要着重考量,所以养老金的投资风格偏向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注重企业基本面的研究。今年以来,养老金增持的电子、医药生物、化工等板块,或处于高景气周期,或处于上升周期。政策面上,通常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今年以来,增持板块股价表现普遍较好。

  “养老金和社保基金的投资风格类似,偏向价值投资和中长线投资。从持股情况来看,大多是一些业绩优良的低估值个股或成长股。从长远角度来看,养老金入市规模将不断扩大,这会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同时,私募排排网研究主管刘有华对记者表示,从三季度养老金的持仓分布可以看到,业绩具备持续增长潜力、处于高景气周期、估值有明显优势、增长确定性高以及有望迎来业绩拐点的行业和公司获得了养老金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样的标的整体下行风险有限。长期来看,存在较为明确的驱动股价上行动力;从养老金布局思路来看,养老金在大方向把握上非常精准,能获得养老金青睐的行业未来趋势大多是向好的,因此养老金重点配置的行业或者板块值得关注。

  对于投资机会,袁华明认为,养老金投资通常会集中在行业龙头或是细分行业龙头,这些企业通常业绩稳定性突出,很多估值上还有优势,体量和市值规模也相对匹配长线大额资金,中长期的股价表现相对突出。需要看到的是,社保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保险、外资等机构资金入市规模仍在加大,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借鉴和跟随机构投资方向和风格,对降低投资风险或会有一定帮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2 力诺特玻 301188 --
  • 11-01 巨一科技 688162 46
  • 11-01 镇洋发展 603213 5.99
  • 11-01 隆华新材 301149 10.07
  • 11-01 天亿马 301178 48.6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