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荣耀诞生:管理架构浮现 员工去留及补偿方案待定

新荣耀诞生:管理架构浮现 员工去留及补偿方案待定
2020年11月21日 02:22 中国经营报

  新荣耀诞生:管理架构浮现 员工去留及补偿方案待定

  本报记者/谭伦/北京报道

  一纸公告后,荣耀确定“新生”。

  11月17日,荣耀的多家收购方发布联合声明称,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智信新”)已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出售后,华为不再持有新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天眼查上看到,深圳智信新成立于2020年9月27日,注册资本1亿元,出资股东包括深圳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深圳国资协同发展私募基金合伙企业,其中前者持股98.6%,后者持股1.4%。据悉,该基金出资人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

  而在上述公司于声明中强调此次收购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后,华为也很快在官网发声,称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的原因是,“在产业技术要素不可持续获得、消费者业务受到巨大压力的艰难时刻,为让荣耀渠道和供应商能够得以延续”。此外,华为也表示不会参与未来新荣耀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但记者注意到,不管是华为还是荣耀收购方,此次都未在声明中提及交易的作价。同时,对于目前外界盛传的“股权回购或1.7倍年收入”补偿方案,一位荣耀内部人员也向记者否认了其真实性。“目前还在谈,听说11月底前会谈完。”该人士表示。

  一个全新的利益共同体

  与资本市场预期不同,出售方案出炉后,最先受到关注的30多家收购方企业中关联的上市公司股价却发生异动。截至11月17日收盘,苏宁易购下跌1.51%,爱施德下跌8.79%,天音控股更以跌停收盘。

  而记者留意到,在11月16日出现相关传闻后,爱施德收盘上涨6.85%,天音控股则在尾盘涨停。对此缘由,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这或与最终收购方案中多家股东持股份额低于市场预期有关。对此,TMT独立分析师付亮认为,这表明在此微妙环境下,能为收购荣耀而投下巨资的合作伙伴并不多,而渠道商大多是为荣耀“自救”而做的扶持。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收购荣耀的30余家新股东,除深圳相关的投资机构外,都是此前华为和荣耀在渠道下游的经销合作伙伴。如隶属于天音控股的天音通信为华为长期的渠道营销伙伴,北京松联科技是华为最早且最主要的经销商之一,苏宁易购与顺电则是与华为与荣耀合作多年的知名线下零售商。此外,出现在此次名单中的共青城酷桂归属深圳爱施德股份,也于今年4月获得了华为荣耀30系列的线下独家代理权。

  这样一个由经销商接盘,并可能继续负责新荣耀后续代理分销的模式体系,显然在业界尚属首次。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模式可以避免传统代销模式中多家渠道商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弊端,并形成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在联合声明中,上述收购方也明确表示,将最大化地保障消费者、渠道、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员工的利益,全体股东也将全力支持新荣耀,让新荣耀在资源、品牌、生产、渠道、服务等方面汲取各方优势,更高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同时,投资新荣耀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也在声明中承诺:“未来只享有财务上的投资回报,在业务侧将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场化原则,与其他经销商、代理商享受同等机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股权穿透图显示,本次收购的最大股东深圳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由深圳国资委全资控股,而深圳国资协同发展私募基金合伙企业的最终实控人为深圳市财政委员会。这也意味着,本次收购后,荣耀成为一家国资控股背景的企业。

  在付亮看来,新荣耀的资本结构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收购方都是财务投资,不参与决策,且大股东为深圳市国资,将来如何变化,对新荣耀未来有巨大影响。如果芯片的供应问题能够解决,渠道理顺,新荣耀的估值将上升,国资未来可以溢价退出。

  业务与人事:尚未结束的变局

  伴随荣耀去向的落定,人事变动转而成为业界聚焦的热点。老荣耀团队的去留,新荣耀团队的阵容,受到各方瞩目。

  记者注意到,就在11月17日早间荣耀归属的声明发布后,原华为荣耀业务部总裁赵明在官方微博的职务头衔已变更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而除了赵明外,据媒体报道,新荣耀的管理层团队已基本确定,包括原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运营官万飙、华为产品线副总裁方飞、华为消费业务中国区零售管理部部长杨健等多位人士将被派往新荣耀掌舵。其中,万飙将出任新荣耀董事长,方飞将出任新荣耀产品线总裁,负责新荣耀产品线规划,杨健则将出任新荣耀零售管理总裁,负责全球零售工作以及部分渠道管理。对此,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向华为方面进行了求证,但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而在团队方面,此前公开报道称有6000名以上的华为供应链员工加入了新荣耀,同时会依据“股权回购或1.7倍年收入”补偿方案执行。但据一位接近华为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补偿方案还在协商敲定阶段,因此可能会与传言存在出入。

  “目前公司对这一话题严格保密,所以很多员工也不知道谁会被派去。”该人士告诉记者,可以确定的是,条件应该会比较“优渥”,所以最终加入新荣耀的人数可能并不会有传闻这么多。

  据悉,原荣耀团队约有2000人,本报记者获知,老团队约有两成员工将确定转至新荣耀旗下,而其他人则或将转岗至华为终端的生态链部门,主攻华为日益壮大的AIoT业务。

  但不管最终方案如何,业界人士认为,荣耀的剥离终究意味着华为终端在业务和人员层面的损失,而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华为日前在消费者业务与团队层面进行调整。

  11月16日,媒体证实华为汽车业务被整合纳入消费者业务旗下,随即华为方面又传出新的人事动态,加入新荣耀的万飙此前所担任的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运营官职位将由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兼任。据华为方面的人士透露,调整还在继续。

  而在最新的收购声明中,新荣耀的股东也立下承诺,所有权的变化不会影响荣耀发展的方向,荣耀高层及团队将保持稳定。对此,有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这一条是否会严格执行,将直接决定新荣耀前期业务表现会有多大的波动起伏。

  荣耀的新征程

  在脱离华为成为既定事实后,独自运作的新荣耀显然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而国内手机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格局。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认为,荣耀独立,对于市场上既有手机品牌而言,小米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因荣耀手机调性及定位等与小米相似,故未来小米的市占率提升将可能低于市场预期——同时荣耀独立,能透过适当的营销维持中国使用者对荣耀品牌的认同,则OPPO与vivo的市占份额提升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

  CHIP全球测试中心中国实验室主任罗国昭也持类似看法。在其看来,荣耀独立后受到冲击最大的厂商,显然就是小米、OPPO、vivo。因为前者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了。

  “荣耀曾经的优势是背靠华为,拥有非常灵活的产品和市场营销策略。现在荣耀出来了,但这一优势未来很大程度上还会得以保留。”罗国昭表示,抛除禁令影响考虑,对于现在的荣耀而言,华为的“障碍”色彩显然更浓,尤其是在被美国制裁以后。而独立意味着这一限制被解除,同时还能保有原来的优势,这一点是其他品牌不可比拟的。

  手机行业分析师杨凯则认为,除了失去了华为品牌的护航和麒麟芯片的差异化,新荣耀在设计、生产、渠道、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依然可能很好地保留。如果能重新拿回GMS授权,同时使用上高通乃至三星的高端芯片,那么其产品的竞争力依然十分强劲。“至少中国市场的基本盘上,荣耀有机会接替华为很大一批用户群。”杨凯判断称。

  但对于海外市场的未来,杨凯则更看好非华为系的前景。“受到美国制裁影响,华为在海外的渠道和用户量已经大幅萎缩,荣耀品牌认知度不及华为,重新建立渠道和用户信任需要的时间成本和资金都比较高。对于其他品牌来说,新荣耀重新杀入战场的这段时间,依然是抢占华为此前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杨凯指出,这些厂商显然已经虎视眈眈,铆足了劲儿想要吃掉华为可能丢掉的蛋糕,而且华为断臂求生的策略势必会让这些厂商重新紧张起来。

  手机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则认为,新荣耀保持对其他厂商的竞争力的前提是禁令的解除。“如果不能恢复对5G芯片的供应,在国内手机市场谈荣耀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丁少将指出,即便新荣耀能够获得不受限的芯片供应,短期内的策略也会更趋近于保守,而非激进地“攻城略地”。

  “荣耀独立后,着重点应该还是供应链的磨合恢复与软硬件协同,梳理好这一体系需要一段时间。”丁少将判断,一年内荣耀应该还是会以“保”为主,占住原有市场份额与目标用户。在这一前提下,才会考虑涉足与进军高端市场的可能。

  而对于新荣耀的前景,丁少将则持有较为乐观的预估。“即便在禁令没被完全解除的情况下,IoT的业务依然会支撑荣耀走过一段很长的路,同时4G手机生命周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荣耀在这一领域的中低端市场仍有很强的市场空间。”丁少将表示。

  不过,在国内手机业已从增量变为存量市场的今天,摆脱华为中低端市场定位的荣耀未来即便有意进军高端市场,与华米OV一争高下,也绝非一番坦途。

  “毕竟原来背靠华为,荣耀不需要有自己独立且完整的研发和制造体系,包括供应链体系。但独立出来后,新品牌需要花费大量精力重新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产品开发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如果这个过程不顺利,或者遇到了供应商的影响,那就可能会影响到它后续的发展。”罗国昭指出。

  而与剥离前不同,罗国昭认为,荣耀独立后需要“上下”两头兼顾。“过去的话,只是向下拼高性价比,而从今天和未来看,新荣耀需要向上拼出自己的品牌形象,这和近两年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的品牌集体打造高端形象的需求是一样的。”

  以荣耀Magic品牌为例,罗国昭认为,过去三年来这一系列的产品其实并不算成功,因此想靠这个系列来支撑品牌向上走的话,肯定是有问题的。在这点上,罗国昭认为,新荣耀和小米推出MIX品牌之前的困境类似,是独立后必须直面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罗国昭认为,在消费者市场,荣耀需要去讲述一个圆满的故事,告诉用户为什么从华为出来。“因为选择荣耀的很多消费者,仍然是出于对华为的感情而购买荣耀。”罗国昭指出,这是未来荣耀在摆脱华为软性影响上最不易的一点,也是在新荣耀未来成长为独立且有竞争的品牌上,最值得期待的一点。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亚龙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5 联泓新科 003022 --
  • 11-24 兆威机电 003021 --
  • 11-24 友发集团 601686 --
  • 11-24 凯龙高科 300912 --
  • 11-23 兰剑智能 688557 27.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