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一“后”立规矩 银保监会规范融资性信保业务

一“前”一“后”立规矩 银保监会规范融资性信保业务
2020年09月23日 08:55 同花顺财经

原标题:一“前”一“后”立规矩 银保监会规范融资性信保业务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编者按

  银保监会于日前发布《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管理操作指引》和《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后管理操作指引》,两个操作指引具有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能够引导保险公司对标行业领先、提升管控能力、防范化解风险,对融资性信保业务规范化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保险公司信保业务正在被加快引入风险可控的发展轨道。继今年5月出台《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后,银保监会又于日前发布《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管理操作指引》和《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后管理操作指引》,重点对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风险管理和保后监测管理两大环节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

数据资料

操作细则有的放矢

  融资性信保业务,是指保险公司为借贷、融资租赁等融资合同的履约信用风险提供保险保障的信保业务。根据相关数据估计,目前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在整个保证保险业务中的保费收入占比超过九成,其中小额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占比高达80%,各类网络贷款平台的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占比约为10%,此外还包括一小部分的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而以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建筑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和关税保证保险为代表的非融资性保证保险在整个保证保险业务中的保费占比相对有限。相较于非融资性信保业务,融资性信保业务具有更高风险,占比又远远高于非融资性信保业务,因此成为强化信保业务监管的重心所在。

  从两份操作指引的内容来看,主要就销售不规范、保险公司独立风控能力不足、合作方管理缺失导致风险传递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要求。以《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管理操作指引》为例,监管部门在其中明确规定了履约义务人的准入要素:履约义务人为自然人的,准入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自身特征、信用状况、资产状况、借款用途等;履约义务人为法人的,准入要素还包括股权结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法定代表人等,必要时可增加企业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准入要求。在业务系统功能设置上,该文件还要求保险公司在系统中设置限额管理功能,密切监控融资性信保业务整体限额及自留责任余额、承保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单户履约义务人自留责任余额,并且根据分支机构的风险管控情况、经营水平和经营结果及时调整分支机构的承保限额。

  在保后监控方面,《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后管理操作指引》要求保险公司作为融资信用风险的承担人,采取合法有效方式对履约义务人的信用风险变化情况进行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履约义务人的偿还能力、信用及担保情况变化、诚信状况、抵押物状况等。此外,保险公司还要与资金方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要求资金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监控资金用途情况。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保业务专业性极强,风险敞口大、盈利难度大,既需要保险机构进行非常专业的经营与管理,也离不开监管层面的规范与监督。“随着《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和两个指引先后发布,针对融资性信保业务的监管框架不断完善,在监管的引导下,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将会降低,信保业务有望加快回归保障本源,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增信优势。”业内人士表示。

防风险促健康发展

  保证保险的异军突起始于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社会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主要处于积累期,风险暴露较少,保证保险的历史赔付率较低,预期的盈利情况也较好。来自官方、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的数据量大幅增加,使一些保险公司高估了大数据定价和风控的作用。”再加上保险业对于保证保险的资本要求低于其他主要增信机构等因素,使得保证保险业务规模突飞猛进,在2018年凭借70%的年度增长率一举超越农险,成为产险领域非车险第一大险种。

  但在信保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伴随着金融新业态的发展,信保业务风险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保险公司在信保业务上相继“踩雷”,例如一家中小财险公司就因信保业务遇挫,致使偿付能力指标一度处于监管“及格线”以下。

  此后保险公司开展信保业务逐渐“减速慢行”,今年业务“缩水”幅度更为引人关注。王向楠认为,由于经济周期和疫情影响了融资主体的偿债能力,也提高了主观违约率,使得赔付率上升。并且监管部门进行了多次风险提示,强化业务经营条件和资质要求,也压低了险企的承保意愿和能力。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财产险公司保证保险业务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40亿元,同比下降3.9%。以大型上市财险公司为例来看,今年前8个月,人保财险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67%。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表示,下一步信用保证险业务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就是要梳理存量,压减风险敞口,优化增量,端正经营理念,调整思维方式,强化风控信用风险防控,专业化管理,理性化发展,审慎经营。

  但随着行业在监管引导下不断夯实风控基础,信保业务有望作为非车险领域的重要险种实现稳健发展。“信保业务在压缩,所以过去一段时间行业的赔付率较高,但亏损金额不算太大,随着亏损不断释放,信用保险的业绩已出现回升,保证保险的业绩也将好转。融资增信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保险机构的资金实力加强,将在更好地判断和管控风险的条件下继续推进相关业务。”王向楠表示。

  但他同时也提醒保险机构应该在操作指引划定的标准基础上,采取多重措施继续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例如,多渠道获得融资者的交易和财务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继续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运用,提升‘算力’和‘算法’的短板,识别欺诈风险,改善对还款能力的判断;对于具有政策性的融资活动,要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主导企业合作,降低承保小微企业风险的信息成本;加强对周期性、行业性因素的研究,提升风险判断的前瞻性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4 中岩大地 003001 30.16
  • 09-24 宏力达 688330 88.23
  • 09-24 帅丰电器 605336 24.29
  • 09-23 巴比食品 605338 12.72
  • 09-23 上海凯鑫 300899 24.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