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将为全国恢复经贸活动树立信心

服贸会将为全国恢复经贸活动树立信心
2020年08月05日 00:02 新京报

原标题:服贸会将为全国恢复经贸活动树立信心

  服贸领域应该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挑战?我国举办服贸会有何积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冲击的重要思路。举办服贸会将为各国提供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对中国而言,服贸会是疫情发生后我国举办的首场国家级重磅展会,这个标志性的活动将为全国恢复经济贸易活动树立信心。

  【谈疫情影响】

  以旅行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下降明显

  新京报:服务贸易包含哪些内容?

  李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它的定义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居民既包括自然人(即个人),也包括企业法人,也就是中国个人和中国的企业与外国的个人和外国的企业之间相互进行的服务交易。所以,服务贸易是以居民和非居民作为判定的标准,而不是以跨越国境或者跨越关境为判定的标准,这和货物贸易有非常大的区别。

  世贸组织(WTO)把服务贸易分成4种模式,一是跨境交付;二是境外消费;三是商业存在,即通过投资的形式提供的服务,比如外国的服务企业在中国跨国经营;四是自然人流动,即提供服务的人跨越国境模式的服务贸易,比如中国的老师到美国去教中文等。WTO还把服贸分成12大类、155个小类,比如旅行、运输、教育等。

  新京报: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什么地位?

  李俊:在数据层面,服务贸易的数据没有那么大,这是统计的问题。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形式的服务贸易等,很多没纳入服务贸易的收支统计中,它的重要性被低估了。

  从国际收支层面来看,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4%,不到四分之一。但如果从服务贸易4种模式全口径来看,它的地位会有较大的提升。如果从增加值角度来看,服务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近50%。总之一句话,服务贸易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新京报:疫情对全球服务贸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李俊:疫情对人的跨境移动造成的冲击是最直接的,全球以旅行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下降非常明显。旅行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旅游、留学等,占全球服务贸易的约25%,属于服贸的第一大领域。与人跨境流动相关的还有建筑服务,比如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再就是运输服务,比如航空客运、海运等,都受到了影响。

  我国的旅行、建筑、运输三类服务贸易也受到了冲击,但从前5个月数据来看,以数字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比较稳定,恢复较快。

  【谈服贸会意义】

  提供开放合作平台 为恢复经贸活动树信心

  新京报:面对冲击,全球服务贸易领域应该如何渡过难关?

  李俊:各个国家应携手应对疫情对全球贸易投资、供应链产业链和服务贸易的冲击,相互合作扶持,尽可能开放市场,不要关门搞保护主义。同时,要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一些可以和疫情相伴相生的服务业态。以前需要面对面开展的服务,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交易。多发展数字化的业态,包括促进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冲击的很重要的思路。

  新京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举办服贸会有何积极意义?

  李俊:当前形势下举办服贸会意义非凡。从全球来看,近两年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加上现在疫情的叠加,导致全球的服务业投资环境趋于恶化,很多国家倾向于保护国内的市场,不利于疫后经济的复苏。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一个国家通过举办服贸会的形式为大家提供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中国政府通过服贸会表明了我们将继续走开放合作道路、坚定支持进一步全球化合作的态度。这对恢复全球经济、恢复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

  对中国来讲,举办服贸会也非常重要。今年以来,国内的经济贸易形势比较严峻。服贸会是疫情发生后我国举办的首场国家级重磅展会,这个标志性的活动将为全国恢复经济贸易活动树立信心。

  新京报:服贸会已成功举办六届,往届服贸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李俊:首先,它让全球知道中国在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开放,努力搭建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的平台。我国也在寻求国际合作发展服务贸易,而不光是货物贸易。以前可能全球只有“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印象,中国服务的影响力不是那么大。通过服贸会,我国在推进服务业开放方面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

  从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角度来看,服贸会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服贸会已成功举办六届,实现意向成交额5000多亿美元。

  服贸会还有教育意义,让公众了解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使相关方把更多资源、精力放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上。

  【谈服贸会看点】

  服务机器人、5G通信集聚 展会将更加好看

  新京报:本届服贸会有何看点?

  李俊:第一,本届参展商多。把以前举办的一些在业内比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展会纳入进来,壮大了服贸会的规模。

  第二,参展的质量更高。本届服贸会建立了“1+8+N”展会新模式,其中的8个专题展包括5G通信服务、服务机器人等新模式、新业态,展会将更加好看、好玩。

  第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办展的优势是交流更加直接,传播力更广。比如开国际论坛时,可以邀请更多重量级嘉宾参与线上讨论,而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真正实现了全球展会。

  本届服贸会将实现“365天永不落幕”,把固定几天的展会演变成一个产业。展会结束后,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持续进行交易、项目落地、产业培育。尤其是结合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使更多项目能够落到北京或落到中国,把中国的服务产业做大做强。

  新京报:服贸会给中外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李俊:疫情之下,企业特别需要一个平台去开拓国际市场,寻找贸易伙伴,服贸会正好实现了这样的功能。服贸会将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布平台,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

  新京报:你对于本届服贸会有何期待?

  李俊:我们要站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立场上,推进全球服务的开放合作、互惠共享,希望更多国家接受这样的理念,打开各自市场,共克疫情的冲击。

  另外,也希望本届服贸会在项目投资洽谈交易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能签署一些新的合作项目和协议。疫情之下,企业比较困难,希望服贸会能够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也帮助外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谈我国服务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还将提升

  新京报: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对于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你有何判断和建议?

  李俊: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还会不断壮大。我国服务产业、服务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目前中国经济的服务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53.9%,全球平均的服务化率是67.46%,发达国家就更高了,普遍是70%以上,有的甚至是80%以上。未来我国服务业还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服务业的国际合作会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服务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升。

  另外,中国服务业开放的政策会越来越多。我国不断推出各种开放的实验平台,推出了很多服务业开放举措,不断放宽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的一个重要试验方向,就是进行服务业开放的压力测试。服务业开放已经成为中国开放战略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从2016年开始,我国已经进行了两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马上要进行第三轮。第三轮还会扩围,会有新的城市加入。所有相关政策的出台,都给服贸发展创造了好的政策环境。

  从产业革命的角度来说,疫情之下,我国数字贸易快速崛起,包括服务外包、软件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这些业态在加速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服务业的结合,推动了传统服务的可贸易性。

  新京报:我国发展服务贸易面临哪些挑战?

  李俊:我们的外部环境面临挑战,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冲击等,这些需要去克服。另外,服务贸易的部分促进政策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构建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环境。服务贸易的统计制度也需要完善。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李俊 疫情 新京报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05 博睿数据 688229 65.82
  • 08-05 复洁环保 688335 46.22
  • 08-05 冠盛股份 605088 15.57
  • 08-04 美畅股份 300861 43.76
  • 08-04 锋尚文化 300860 138.0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