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好“五张王牌” 在新经济中挖掘新机遇

上海打好“五张王牌” 在新经济中挖掘新机遇
2020年05月27日 03:30 第一财经

  上海打好“五张王牌” 在新经济中挖掘新机遇

  [ 2019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到1477亿,比2018年增长了10.7%。 ]

  面对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如何在危中寻机是克服挑战、寻求新增长点的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不管是在线新经济还是中央多次强调的新基建,上海已经率先行动起来。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上海在点燃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组合拳。这套组合拳包括夯实新基建优势、抢抓在线新经济风口、强化科技创新原动力等内容。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给上海工作划重点时总结,今年上海有“1+3+1”五张王牌:第一个“1”是今年迎来30周年的浦东开发开放;“3”指临港新片区、科创板和长三角一体化等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它们今年均进入“全面施工期”;后一个“1”则指今年将举办第三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央绘出了“大写意”,上海如何作好“工笔画”?在全力打好“五张王牌”的过程中,上海该如何挖掘潜藏的新机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上海代表委员建言重点。

  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成为新动能两翼

  作为今年两会的热词,数字经济、新基建、在线服务等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说,疫情给上海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上海因势利导、抢抓机遇、主动求变,出台实施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等举措,充分激发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陈鸣波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上海的努力方向。

  他提出5点建议:要加大逆周期调节,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布局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加强改革创新试点,营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特别是与新技术、新产品相适应的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开放式合作”创新力度,依托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推进国际合作共赢;面向全球资源要素市场,在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功能型载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表示,上海“新基建”明确了“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领域,其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平台,不仅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赋能设施。“2019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到1477亿,比2018年增长了10.7%。而从人才队伍上看,国内三分之一的AI人才集聚在上海。”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今年也带去了相关建议。他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面临一些痛点。

  他建议从3个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加速布局“新基建”,建设在线新经济发展平台载体;基于新技术开展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保障数据安全。在他看来,此次报告中将宽带及“新基建”设施以优惠价格提供给企业,有助于企业苦练内功、寻找机遇、培育新增长点。

  邵志清认为,“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就像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建议,要加速布局“新基建”,建设在线新经济发展平台载体;加大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一批跨地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上海的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能乘势而起,并走在前面,跟上海一直狠抓创新驱动发展和科创中心建设密切相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上海在打造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不管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还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都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就在两会召开前的几天,上海召开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那些为上海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这其中,既有科技创新总机关的基础研究类奖项,还在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两个领域出现了3个特等奖,也是近年来特等奖最多的年份。

  比如,获得上海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超强激光驱动粒子源与新光场”项目,就是上海科创中心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百拍瓦“极端光物理线站”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而这种大科学装置,也是科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今年两会,来自上海的代表、委员也围绕上海的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陈鸣波希望,国家能够在重大项目、平台上更大力度支持上海,充分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聚焦资源,攻破关键核心技术,面向行业开放应用,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有十几家研究所(院),这些院所近年来的工作也都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相关。今年除了继续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之外,更多地会聚焦两大任务,一个是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科技创新协作,另一个就是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合作。另外,上海张江实验室也正瞄准国家实验室积极布局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告诉记者,科创中心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其中基础研究应该解决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上海的三大方案,背后分别对应的是什么技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揭榜挂帅,则是让需要攻关的这些重点项目拿出来公示,让创新主体发挥活力,跨组织、跨区域地攻克技术难关。

  新经济增长,离不开政策和产业氛围的支持

  营商环境的优化、更高层次的开放决心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是上海在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上成为发展高地的重要催化剂。

  关于临港新片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5月22日在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中表示,临港新片区将加快接轨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制度优势,加快各类高端要素集聚,强化在全球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快引进和布局够填补空白、解决痛点且产业生态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举办好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推动一批顶尖科学家、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落户临港;吸引和培育一批创新型总部机构,建立若干基础性功能平台,构建面向全球的服务体系,打造全球商品、资源等要素进出的重要通道。”朱芝松说。

  从本次疫情中表现突出的叮咚买菜、再到承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依图科技,这些上海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都离不开政策和产业氛围的支持。

  在政策层面,4月上旬,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12大发展重点;4月23日,上海公布《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5月7日,《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

  各项扶持举措的效果也体现在了上海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中。

  尽管一季度上海GDP增速同比下降6.7%(全国降幅为6.8%),不过制造业投资增长12.1%,利用外资增长4.5%,均逆势上扬;新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线上购物交易额增长16.4%,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1%,拉动GDP增量 1个百分点。“五一”启动的“五五购物节”,仅5月1日~10日,网络零售额超过400亿元,上海地区快递揽件量达7743.8万件,同比增长26.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亚龙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1 中天精装 002989 24.52
  • 05-29 天合光能 688599 --
  • 05-27 松井股份 688157 34.48
  • 05-27 浙江力诺 300838 10.78
  • 05-27 燕麦科技 688312 19.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