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 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

非常时期 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
2020年05月23日 08:36 同花顺财经

原标题:非常时期 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 来源:上海证券报

1

 GDP增速不设具体目标,

有何用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经济出现负增长。同时,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引人关注,其背后的政策用意又该如何理解?

⊙记者 梁敏 ○编辑 林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不设置具体的增长目标,既能够给政策更大的灵活空间,让宏观调控重点锚定就业,又能避免过低的增长目标影响企业和居民的预期。

  不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强调:“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说不重视经济增长,不是说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新增就业200万。从脱贫的情况看,全国有近3000万来自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很多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解决脱贫问题的重要途径。

  不设GDP增速具体量化指标,地方政府该怎么办?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回应称,该抓的工作照样抓,重点围绕加强“六稳”、“六保”工作来做。

  他说:“从地方政府来讲,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精力用在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上。速度多少,GDP多少,不是方向,是最后的结果。不会因为没有速度目标就失去了方向。方向是明确的。”

  在淡化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今年更强调集中精力抓好“六保”,尤其是保就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高频词是“就业”,有39处提及,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看来,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指标,将使我们更加专注于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更加专注于实现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就业的几个指标适当做了调整。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目标比去年少了200万人,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均有所提高。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疫情对今年就业形势影响很大,“六稳”与“六保”均将就业置于首位,表明保就业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做好全年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抓手。

  唐建伟认为,不设经济增长目标并不代表宏观政策不作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就业扶贫等各项工作,仍需逆周期调节政策作为支撑,特别是通过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为就业优先政策和扩大内需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李奇霖表示,政府在直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同时,还将通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强化金融支持等方式保市场主体,从而间接稳定和扩大用人需求。

2

积极财政政策

如何更加积极有为?

  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会体现在哪里?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有何深意?在去年我国已经实现了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后,今年减税降费力度会不会继续加大,会不会超预期?

⊙记者 李苑 ○编辑 林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根据安排,新增1万亿元赤字和1万亿元特别债券将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这是近10年来赤字率安排最高的一年。“2020年的赤字安排,是我国特殊经济形势下、基于财政预算资源格局的现实选择,非常不易,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综合考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表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大幅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是“三支利箭”。赤字率安排从去年的2.8%提高到3.6%以上,赤字额约3.76万亿元,再加上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元,政府推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大包或将达到8.5万亿元。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上述安排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灵活性。

  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晓怿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虽然特别国债也用于地方,但其将以怎样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落实值得进一步关注,未来特别国债或以一套全新的方式与“六保”工作直接挂钩、专款专用,结合金融支持、货币政策,以较市场化的方式促使经济焕发活力。

  除了赤字和特别国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减税降费既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手拳”,又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招”。在去年我国已经实现了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后,今年政府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减税降费规模超预期。”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认为,2019年原计划降费税费2万亿元,实际完成2.36万亿元。今年计划提高到2.5万亿元,这是稳市场主体、增加经济可持续性的选择。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预期下,加之今年受疫情冲击,地方财政十分困难。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今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将负增长,本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幅度超过50%。而对地方转移支付将增长12.8%,增量资金约9500亿元。今年转移支付还将细化到基层,细化至具体民生项目,转移支付资金直通基层,以支持地方落实“六保”,兜牢民生底线。

3

货币和信贷政策有哪些新看点?

  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每一次微小变动都牵涉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今年有没有新的变动?广义货币(M2)增速可以达到多少?多种因素叠加下,中小微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能否获得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李丹丹

  货币政策、中小微企业贷款政策有了新的提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上证报记者采访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M2增速或达到两位数,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创新,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再配合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等信贷政策,中小微企业得到的金融支持力度将更为明显。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力度要比市场预期更大;另一方面,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预计至少高出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M2增速应该在10%以上,社会融资新增量可能不会低于26万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一方面是运用好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组合使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等政策工具,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另一方面,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潜力,适时适度下调政策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引导LPR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今年末M2增速超过1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超过13%,明显高于去年。”温彬表示。

  对于“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新提法,温彬建议,央行可以采取扩大抵押品范围、适度提高抵押率等方式,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对此,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解读称,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有利于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他提醒,政策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主要针对的是普惠型小微企业以及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核心是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普惠金融主体,尽量减少其资金压力,从而保证普惠金融主体能够更长久地复工复产。

  曾刚同时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是一项针对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的政策。待经济复苏后,相应的政策应视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需要,适度考虑恢复常态。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截至4月15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超过1万亿元的贷款本息实行延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值得指出的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目标从30%提升到40%,可以看出政策制定者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厚望”以及支持小微企业的决心。温彬表示,国有大型银行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着“头雁”作用,目标提高也有利于发挥大行的比较优势,在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量、扩面、提质、降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大行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方面有优势。一方面,相对中小银行,大行的资金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大行的技术能力更强,开展普惠金融的效率更高;同时,大型商业银行是全国性银行,覆盖范围比一般的区域性银行更广。”曾刚表示。

4

  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代表委员有何期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这一资本市场关注热点,参会代表委员如何看待?又有何期待?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马婧妤

  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无疑是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头戏”,创业板改革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必将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是2020年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这项工作写入“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其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他表示,创业板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将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发展活力。加快创业板改革,有助于加快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和资本市场制度。

中泰证券(600918)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表示,注册制试点从去年的科创板起步,很快推进到了创业板,其意义非常重大。推进注册制改革将有利于改善整个融资体系。同时,逐步推开注册制,意味着资本市场将进一步跟国际接轨、进一步走向开放。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将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中信建投(601066)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说,创业板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已公布,除了试点注册制之外,改革内容还包括强化投资者保护、放宽涨跌幅限制、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等。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好地支撑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谈到对创业板改革的期待,李迅雷表示,要严格实施退市制度,企业要做大,必须优胜劣汰。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维护投资者权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都是有利的。他还强调,注册制下,公司应当更加充分地披露信息,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解决资本市场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楚天科技(300358)董事长唐岳认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核心是市场化,重点是充分的信息披露,注重的是投资者保护。创业板改革有利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注册制下,资本市场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向好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册制改革将加速推动投资回归业绩本源,那些“蹭热点”、“讲故事”的公司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5

怎样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受新冠肺炎疫情海外蔓延影响,我国外贸受到影响。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将如何应对出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记者 陈芳 宋薇萍 ○编辑 林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利用外资。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专家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是一个亮点。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表示,服务贸易是当前扩大开放的重点和难点,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出台将侧重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三个方面对外开放。

  他说,从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阶段看,推出单独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具有积极意义,长期看,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与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可能合并。

  自贸试验区扩围是对外开放的另一着力点。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西部地区中湖南、新疆、内蒙古等地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增设自贸试验区的希望很大。预计在今年合适时间点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将出台。此外,全国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也有望推出,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整体建设的4.0版方案,广东自贸试验区和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3.0版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产业链供应链的受阻或中断,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国际疫情仍在继续,国内要素流动通道也需要进一步顺畅。”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也表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可见外部不确定性之下,经贸形势面临挑战。

  对于外贸企业面临的供应链等困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并从扩信贷、降成本两方面提出稳外贸的着力点。

  崔凡表示,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不是弱化企业的外向性,反而是为了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出口型企业能够同时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适应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从低成本优势向国内大市场优势转变。

  “疫情之下,世界各国都面临负增长的挑战,越是在这种环境中,我们越是要抵御贸易保护主义,要呼吁大家重新修复供应链,推动全球化尽快复苏。”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政府工作报告 减税降费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7 松井股份 688157 --
  • 05-27 博汇股份 300839 --
  • 05-27 浙江力诺 300838 --
  • 05-27 燕麦科技 688312 --
  • 05-26 浙矿股份 30083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