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买 难道是错杀?公私募为何买这268只股票?

越跌越买 难道是错杀?公私募为何买这268只股票?
2020年05月17日 10:42 东方财富网

原标题:越跌越买 难道是错杀?公私募为何买这268只股票? 来源:大众证券报

科创板“满百”跨入新里程

  从2018年11月科创板首次被提出,到2019年7月22日开市,再到上市公司满百家,科创板一直上演着资本市场改革“加速度”。截至昨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02家,“试验田”不断扩容,科创板亦将跨入新里程。

科创板10个月融资1188亿元

  根据数据统计,已上市的102家科创公司合计融资1198.97亿元。其中,中国通号的首发融资额最高,为105.3亿元,此外,金山办公石头科技华润微首发融资额低于100亿元高于40亿元。另外有60家公司首发融资额低于10亿元。

  作为深刻烙印着新经济基因的新生板块,科创板创新制定了 “以市值为核心”的上市指标体系,拓展了投资者对新经济公司核心价值的认知——从传统意义上的“赚不赚钱”,转向了“值不值钱”。

  从已上市的企业来看,共有89家企业选择了最常规的第一套上市标准,即“市值+净利润/收入”;赛诺医疗、红筹企业华润微、差异表决权企业优刻得选择了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占比”;天准科技则成首家选择第三套上市标准的科创板公司;沪硅产业特宝生物晶晨股份容百科技、中国通号、中微公司虹软科技这7家公司选择了 “市值+收入”的第四套标准,另有未盈利企业百奥泰泽璟制药适用了第五套“市值”标准。

  截至昨日,102家科创板公司的市值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元。其中,千亿俱乐部中已经迎来三家会员——金山办公总市值1220.17亿元、澜起科技总市值1187.21亿元、中微公司总市值1124.01亿元;此外,百亿市值阵营已拥有43家公司。

  从企业注册地来看,来自广东的上市公司最多,有18家,江苏、北京各17家,上海16家,浙江10家,来自这五个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比达到78%。

换手率降至10%以下

  从市场表现来看,科创板是创业板启动和见顶的先行信号。比如,2019年12月9日和10日科创板大涨4.6%、5.5%,随后科创板和创业板进入持续上行区间。2020年2月19日和20日科创板下跌2.4%、2.7%,创业板短暂继续上行后,二者一齐陷入回调。

  在经过开市初期的火爆后,科创板市场整体已经回归平稳。从整体交易情况来看,开市至今科创板成交量共计 626.28亿股,成交金额共计29179.30亿元。

  科创板开市初期活跃度较高,开市首月平均日成交额达到254亿元,其中开市首日单日成交额高达485亿元,仅25只股票的成交额占到全部A股3000多只股票成交额的11.72%。开市前三周,科创板成交额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以上。此后科创板市场热度逐渐降低,从开市第二个月开始,科创板低于百亿元的日成交额成为常态,2019年9-12月,四个月的平均日成交额均低于100亿元,其中10月的平均日成交额仅69.34亿元。

  从交易活跃度来看,除了开市首日25只股票集中上市之时平均换手率达到78%之外,首月的换手率基本在20%-50%之间,自第二个月起平均换手率降至20%下方;自今年3月起,科创板平均换手率已经维持在10%以下。根据数据统计,今年3月、4月,科创板日均换手率分别为8.88%、7.36%,截至昨日,5月科创板日均换手为9.54%。

  “自科创板开板以来,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监管体系完善都在加速推进。制度建设领域,科创板围绕着重大资产重组、定增、减持、分拆上市的政策及征求意见稿一一推出。监管领域,管理层也保持高度重视,例如4月12日,出于信息披露问题,证监会对杭可科技和容百科技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公告,1年内不再接受其公开发行股份审理。更加优质的资产加速注入科创板,同时监管层严控利用资产重组‘讲故事’的行为,兼顾发展与质量,科创板长期有望又快又稳地成长。”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策略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分析认为。

公司观察

立方制药副总IPO前卖股又辞职成普通员工:前脚国际检查零缺陷,后脚国内检查“打脸”

  2015年冲击IPO折戟的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立方制药”)欲二度闯关IPO,近日又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6.55亿元,用于扩充产能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发现,卷土重来的立方制药,公司销售费用增长失衡,产品质量问题面临考验,而且报告期内高管频繁辞职和突击入股现象引人关注。

最新销售费用为净利近三倍

  立方制药最新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区域性综合型医药企业,旗下医药商业板块和医药工业板块收入占比约为7:3。然而从市场定位上来看,立方制药却显得颇为“尴尬”,如果从营收占比来看,公司业务占比超过70%是医药商业板块,但是从毛利率来看,医药商业板块相关业务的毛利率仅占三成左右。

  模糊的市场定位下,立方制药的销售采用了兼顾两头的“招商代理”和“专业化学术推广”二合一的模式。

  最新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9年上半年,立方制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28亿元、11.67亿元、14.25亿元和7.84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6746.25万元、7681.95万元、9166.41万元、5082.92万元。看似稳定的业绩增长背后,是立方制药销售费用增长的失衡,2016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138.91万元、1.19亿元、2.59亿元和1.51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6.94%、10.20%、18.17%、19.24%。公司在2017年、2018年营收分别增长13.46%、22.12%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仅13.87%、19.12%的情况下,同期销售费用却分别暴增67%、176%。另外,2019年度上半年,立方制药1.51亿元销售费用已是同期5082.92万元净利润的近三倍。

  从立方制药的各项销售费用的细分情况分析,可以发现猛涨的主要是市场推广费用,2016年-2018年,其该项花费分别为2856.62万元、6581.95万元、2.02亿元,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了130%、208%。对此,立方制药解释称:“公司为积极适应 ‘两票制’相关政策、主动调整销售模式,通过与各地专业的学术推广商进行合作,加强对医药工业产品的学术推广力度。”

  对比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医药商业流通类公司南京医药以及综合性医药公司国药一致:恒瑞医药2017年、2018年的销售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9.24%、24.58%,南京医药2017年、2018年销售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0.31%、7.4%,国药一致同期则分别增长4.9%、19.81%,三家公司的增速皆远远低于立方制药。

  证监会发审委也关注到立方制药该费用的异常增长,反馈意见中要求说明市场推广费用在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之间的划分是否准确;补充披露报告期发行人市场推广费用大幅度上涨的原因,说明报告期各期市场推广费用的分项构成、主要开展的推广活动、与收入的配比关系;同时说明市场推广费用支出的对手方名称,是否与发行人存在关联关系、是否为发行人员工等。

前脚国际检查零缺陷后脚国内检查六缺陷

  药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一直倍受关注,招股书中,立方制药将质量控制作为竞争优势加以强调。立方制药表示: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药品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涵盖采购、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报告期内,公司在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领域的各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良好,通过了相关主管部门的各项常规监督检查、专项检查、生产品种在各项自检、抽检中均为合格,并且特别强调——2018年7月,公司零缺陷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针对二巯丁二酸原料药生产设施及规范的现场检查。然而打脸的是,2018年11月7日,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一则关于安徽省药化生产和特药经营日常监督检查信息通告,涉及立方制药,指出在2018年9月26日—27日,对药品的GMP飞行检查中,一次发现立方制药存在软膏二车间软膏线配料系统清洁规程中未对连续生产时中转罐与乳化罐之间管路的清洁方法进行规定等六项一般缺陷(见图一)

  监管部门的相关专家表示,虽然是一般缺陷类目下的问题,但是药品生产领域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与安全,因此即便是一般缺陷也不能放过,需要限期整改。

  值得玩味的是,在招股书中特别强调公司零缺陷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检查的立方制药,对同年发生的上述GMP飞行检查结果却只字未提。从立方制药官网上对公司零缺陷通过FDA官方检查的相关报道中可以发现,FDA的现场检查,从2018年7月2日持续至7月6日,五天时间里围绕企业行为和数据的“可追溯性”,针对公司所生产的二巯丁二酸原料药,对公司的质量、厂房设施和设备、物料、生产、包装与贴签、实验室控制六大系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FDA的该次检查不可谓不严格,但让人费解的是,零缺陷通过该次检查的立方制药却在两个月后的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飞行检查中一次被查出六项一般缺陷,让人难免质疑其是否在出口药品和国内销售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流程上采取了双重标准,进行了“区别对待”?

  此外,立方制药商业板块业务的主要供应商——安徽天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下称 “安徽天星”),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因“销售劣药”被行政处罚,立方制药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安徽天星连续三年占据发行人医药商业板块业务第一大供应商位置,向其采购金额连续三年在医药商业板块采购总额的占比超过15%,2019年前半年,虽然该比例下降至11.65%,但安徽天星仍为立方制药的第二大供应商。

前副总兼董秘IPO前辞职卖股

  管理层的稳定对于公司运营和治理来说,重要性毋庸置疑,立方制药在IPO的关键时刻,公司高管却频繁离职。招股书显示,2018年5月14日公司原财务总监马有海因个人原因辞职;同年10月,吴秀银也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职务。而吴秀银目前仍然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在立方制药证券部任职。

  立方制药在2015年版招股书中曾披露,吴秀银2014年薪酬为25.92万元(见图二)。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1月16日,实控人季俊虬以及股东李孝常、赵晓红与吴秀银签订 《股份转让协议书》,以1.82元/股的价格分别将各自持有的公司股份46.2万股、75.9万股、9.9万股转让给吴秀银,吴秀银合计取得公司2%的股份。但就在公司IPO前夕——2019年1月17日,吴秀银却将持有的66万股以1424.87万元价格转让给万联广生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万联广生”)。目前,吴秀银持股仅剩余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5%。与其同一日卖出股份的还有吴秀银的配偶——公司原股东蔡瑛。

  立方制药2015版招股书显示:蔡瑛和吴秀银系夫妻关系,虽然未见蔡瑛在立方制药有任职的信息,但是蔡瑛却比吴秀银更早成为公司股东——2010年6月23日,立方制药增加注册资本55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由19名自然人以1760万元认缴,这19名自然人中就包括蔡瑛,当时其以75万元的出资额认缴了公司2%的股权,成为无公司任职信息、持股份额最多的自然人股东。到了2019年1月17日,蔡瑛以849.74万元将所持立方制药39.36万股转让给万联广生,又以2000万元的价格将剩余的立方制药92.64万股转让给广州天泽中鼎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天泽”),出清了公司全部股份,完全退出了立方制药的股东行列(见图三)。

  经由此次出让,新股东万联广生和广州天泽在立方制药IPO前突击入股,吴秀银褪去高管光环,以一名普通员工身份“屈居”在公司证券部,蔡瑛则出清全部股份,退出股东行列。

  有股又有高管位置的吴秀银、蔡瑛夫妻俩,在公司IPO前夕,一个卖掉一半股份还辞职“屈就”普通员工、一个出清股份的操作着实令人费解。

  证监会发审委也关注到该次股权转让的问题,反馈意见中要求立方制药说明:2019年1月引入的新股东万联广生和广州天泽的基本情况、产生新股东的原因;前述合伙人或新股东与发行人其他股东、董监高人员、本次发行中介机构负责人及其签字人员是否存在亲属关系、关联关系、委托持股、信托持股或其他利益输送安排;其与发行人及相关方是否存在对赌协议或其他特殊安排等。

  就公司销售费用增长失衡,立方制药的质量控制及新股东突击入股和高管频繁离职等相关问题,记者致电并致函立方制药,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机构动向

一季度268只个股被公私募越跌越买

  由于疫情原因,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报在5月1日终于全部披露完毕。一季度欧美股市出现了最高近40%的累计最大跌幅,近年来非常罕见。A股沪市一季度下跌了9.83%,个股跌幅最大的达到60%,但记者从一季报中发现,有一些个股却在下跌过程中被公私募等机构越跌越买。

越跌越买股超六成上涨

  记者根据数据发现,有268只个股(剔除ST股)在今年一季度出现股价下跌,但却被公私募机构越跌越买。他们中有的股价一路下跌超过40%,有的股价如坐过山车,但都被公私募基金或多或少增持。

新大正就是其中之一。该股在一季度下跌了6.48%,但被公私募机构增持了329.3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18.39%,是上述268只个股中增持比例最大的。随后的4月份,新大正股价上涨了31.82%,5月份截至5月13日,该股股价又上涨了10.55%。此前增持的华宝事件驱动混合、工银瑞信双利债基、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南方品质优选等12只基金已有浮盈。

  实际上,截至5月13日,上述268只个股中,有180只个股在4月以来出现了股价上涨,占比67.2%。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安集科技,4月以来涨幅高达117.6%,该股一季度来回震荡,从2月19日的高点到3月31日的低点最大回撤达35.77%,整体下跌了2.23%,却被5家公私募机构增持了5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3.81%。嘉实新兴产业、嘉实周期优选、银河创新成长、银河和美生活主题、华润元大信息传媒科技均有增持。记者把涨幅靠前的几只个股列出供投资者参考(见表)。

错杀股被基金持续关注

  进一步观察发现,上述268只个股中,持股公私募家数最多是贵州茅台,有1237只公私募基金持有,其中556只基金一季度对其进行增持,该股一季度下跌6%,截至5月13日,该股在随后的行情中上涨了20.25%。

  从单只基金的增持数量来看,华安旗下基金产品比较活跃,华安智能生活对华策影视的增持股数最多,增持了3926.1万股,其次是华安媒体互联网,对华策影视增持了3352.6万股,一季度华策影视下跌了10.14%,截至5月13日,该股在4月份之后上涨了11.13%;华安媒体互联网和华安智能生活对三花智控的增持股数也较大,两只基金一季度分别对该股增持了2597.93万股和2372.23万股,三花智控也比较给力,一季度下跌7.27%后,4月份至今上涨了41.13%(截至5月13日)。

  公私募基金买入这些个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奶酪基金基金经理庄宏东接受《大众证券报》采访时表示,部分个股有可能是被错杀的。“若股价下跌是疫情下的悲观情绪导致的,个股内在价值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就是错杀股。如果疫情对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是长期不可逆的,就不算是错杀股。所以,加仓还是即时止损,取决于这些个股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庄宏东告诉记者,部分具有海外业务的公司,若疫情的持续发酵对其业务的影响较大,企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恢复元气,他们会先放一放,继续观察。相反,如果上市公司市场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其应有的价值,他们会选择加仓降低持仓成本。“短期内回撤比较大的个股我们都会关注,但布局策略还要回归到基本面的定性定量分析。疫情对经济冲击会相对反复,需要看国外控制疫情的情况。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疫情的发展,仔细甄别每只个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文章来源:大众证券报)

(责任编辑:DF142)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私募 医药商业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1 德马科技 688360 --
  • 05-21 宇新股份 002986 39.99
  • 05-20 中泰证券 600918 4.38
  • 05-18 佰奥智能 300836 28.18
  • 05-18 三人行 605168 60.6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