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势2020 | 对话交大安泰陈宪:疫情大流行不会引发类似大萧条的全球经济危机

驭势2020 | 对话交大安泰陈宪:疫情大流行不会引发类似大萧条的全球经济危机
2020年03月18日 15:44 经济观察网

原标题:驭势2020 | 对话交大安泰陈宪:疫情大流行不会引发类似大萧条的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观察网记者 李思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全球市场剧烈波动。多国紧急出台政策稳定市场,以保护经济免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

进入3月以来,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超预期的扩散,全球市场出现前所未见的巨幅波动。不仅如此,沙特与俄罗斯之间发生原油价格战,国际油价巨幅下跌。受接连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影响,美股在6个交易日内3次熔断,巴西、加拿大等国股市也触发了熔断。3月16日美股熔断后,美国苹果公司股价跌幅达12.46%,公司市值蒸发1516亿美元(约1.06万亿人民币)。

美国三大股指跌幅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点数创下历史新高。3月16日,衡量投资者恐慌情绪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指数(又称“华尔街恐慌指数“)大涨40%以上,破82点,创历史新高。

为保护经济免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主要经济体都出台了降息政策。3月15日,美联储紧急降息100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降至0%-0.25%。但就在第二天,3月16日,又降息25个基点;同时推出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

当美联储紧急降息至0利率后,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韩国、越南、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约旦等国央行都宣布降息。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也表示,如果需要,欧洲央行仍保留进一步降息的选项。

意大利市场监管机构Consob宣布,3月17日禁止做空20只股票。西班牙股市监管机构CNMV表示,3月17日起一个月内,禁止在西班牙股市建立或增加空头头寸。欧元集团主席森特诺也表示,如有需要,将采取进一步的政策行动,包括财政措施,来支撑经济增速和就业。

对新冠病毒疫情是否引起全球经济危机的预期,左右着全球市场的动向。经济观察网就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等话题,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陈宪。

陈宪认为,此次新冠病毒疫情虽然会带来全球经济增速的下滑,但并不会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或经济学意义上的全球经济衰退——经济连续2个季度的负增长。因为疫情是非经济因素的短期冲击,尽管十分严重,但世界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存在导致危机的根本性问题。

陈宪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大幅下降。从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的指标看,一季度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美国、欧洲,乃至全球经济的表现可能会比中国经济更加糟糕。这也将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经济。疫情对经济总量增长的冲击可能在今年一、二季度会比较明显。但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不会太大,他对中国产业链的韧性比较有信心。但仍要尽快让产业链恢复正常,因为一旦发生产业链转移或断裂,将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我认为,现在央行选择一定的窗口期,做降息降准的操作是有必要的。因为按照中国现在的基准利率,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现在大家反对的是大规模货币投放,而降息是一个市场行为。”陈宪建议,近期可以降息0.25%,全年可考虑降息1个百分点。

2020年1、2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5.4%和5.2%,如果全年CPI不能达到3%左右,就会发生负利率。陈宪预期CPI会继续逐步回调,现在不存在通胀预期。

陈宪指出,从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采取的短期复工复产方面的政策,对企业已经做得很到位。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用短期政策来承担中长期的任务。也就是说,短期政策最好只用来抑制波动、抑制下滑,不要用短期政策来刺激增长。

陈宪认为,我们在中长期政策要做的,仍然是关注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业创新等方面。

访谈:

经济观察网:就目前疫情发展及全球市场的表现,此次疫情是否会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

陈宪: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如何定义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

第一,经济危机相当于经济周期中的萧条,类似上世纪的大萧条。萧条现在并没有一致的标准,即负增长多少才算萧条。比较悲观的预测,倾向于会发生全球经济危机。

大部分预测认为,尽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很大,但不会发生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尽管增长大幅度下降,但并不能认为全球经济萧条,发生了危机。

有一种说法,增长在负10%及以下,经济即进入萧条。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经济曾到过这个程度。但现在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没有国家能够承受增长为负10%,尤其是几个主要经济体。

第二,经济学中衰退的技术标准是,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比如,现在香港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个别国家也曾出现过经济衰退。所以,我们现在讲经济衰退,通常指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下行。

所以,我们需要明确是在什么意义上谈危机。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但增速下行代表的仍然是经济在正增长,只是增速在减缓。疫情后经济下行很快,短期可能硬着陆,即增速从6%一下到了0,甚至为负。

但这是突发的非经济因素的外部冲击,经济基本面没有大问题,再加上应对有效,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冲击很大,影响很大,但尚不至于酿成经济危机。

由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可以推论一季度GDP为负增长。因为没有月度GDP统计,业内曾有一个说法,月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除2加3,即为月度的GDP增长。考虑到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大幅度提高,不是加3,即便加1.5, 1-2月份的GDP增速已为负值,在—7%左右。3月份的情况有较大好转,但也扭转不了这个负值。即便如此,中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原因在于,第一,现在全球两个主要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基本面都还可以,都不至于差到在当下的一些短期冲击下,马上陷入危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虽然存在结构性问题,但仍在中高速增长。这些年,我们在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新兴产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增长的下行。美国也是这样,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糟糕到爆发危机的程度,只不过是现在碰到了黑天鹅。

现在碰到了两个黑天鹅事件,一是新冠病毒疫情,另一个是油价。油价也是一个非经济的因素。沙特和俄罗斯都不愿意看到原油价格的惨跌,因为他们是原油输出国。这个政治博弈会有解,很快会通过新的和谈或调解,两国都增加产量或其它的解决方案。这些因素会很快发生变化。

第二,现在和上世纪大萧条时的情况不一样。当年大萧条之所以持续5年才出现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被成为罗斯福新政,是因为此前的教条和政府的做法,都是政府不干预。于是,就在萧条中苦苦挣扎,等着市场自己慢慢恢复。到了崩溃边缘或者说已经崩溃,才有了新政的刺激。 现在情况不同了,当政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马上出台干预措施。

此外,我认为现在和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不一样。2008年时,美国确实是经济基本面出了大问题,它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失调,而且对资本市场放弃监管。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所以,即使现在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我仍然倾向于认为,发生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虽然现在中国以外的疫情相当于1月下旬的武汉,但最终会过去。并非所有国家,但一些国家疫情控制的速度可能会比我们更快,而且,它们有中国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

综上,我和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看法一样,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

经济观察网: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爆发,将怎样影响中国经济?

陈宪:不说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即使疫情仅在中国爆发时,从总量意义上来讲,出口就受到很大影响。尽管现在出口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较小,但仍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便贡献小,一旦为负,即进出口变成赤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很大。

从结构上来讲,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产业链的问题,我认为还要观察。当疫情在中国已经被控制,疫情转为输入型,我们能够采取一种闭环,控制疫情在中国的二次蔓延。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人员从机场入境后,马上送到统一隔离点。在疫情不对我们本身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就可能更快复工复产复市,还有现在完全关掉的,比如旅游、餐饮等行业,要尽快放开。

尤其是,中国很多原本在国际产业链中有很重要地位或对国际产业链有很大依赖的产业,要尽快恢复常态。一旦真的发生产业链的转移、断裂,就会有较大影响。

但是,我也非常同意中国在产业链方面的韧性。以前我们讲中国的产业链转移,是指海外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转移到国外去,比如东南亚等地。实践中确实有转移,但因为中国经济有大国效应,这样一种规模和完整的体系,短时间内是无法被替代的。所以,还是取决于我们要尽快结束疫情造成的这种非正常的情况,尽快恢复正常。

对经济总量增长的冲击可能在今年一、二季度会比较明显。但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不会太大。如果确实对产业链产生影响,加上本来就有的变化,如因为中国的成本问题,有一些产业链的转移,把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确实会产生一定冲击。但是,我认为较大冲击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当然,这取决于我们的产业链怎样尽快恢复正常,怎样尽快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尽快消除这种短期的影响。

经济观察网:虽然现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但是中国以外的国家还没有类似中国在疫情期间停工停产的情况发生,如果中国以外的国家发生大规模的停工停产,会有怎样的影响?

陈宪: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仍需观察。

对于中国这次的疫情应对,总书记讲要针对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短板主要在应急反应滞后,但到了防控阶段,中国的体制优势、快速的对口帮助、集中资源动员等,很多国家很难做到。因此,担心有些国家,虽然病例数量不是很大,但疫情延续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可能对全球经济、全球的产业链会有比较大影响。

从现在情况来看,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确定无疑。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增长都在3%多点,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下滑到百分之一点几,甚至零点几。

从增长角度看,全球经济的表现可能会比中国经济更加糟糕。如果全球产业链出现问题,我认为对中国来讲,有些是坏事,有些也可能是好事。

如果全球产业链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产业体系和产业链的优势来补位,对中国来说就是机会。因为,现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像中国这么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我们不是幸灾乐祸。中国找到新的机会,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经济观察网:美国和英国降息会有什么影响?

陈宪:即使没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没有美国和英国最近的降息,我们也提出在2020年,中国会有2-3次的降准,可能将启动降息。

因为过去美国连续降息,中国没有动过,当然中国不是一定要跟进的。本来香港是一定要跟进的,因为香港是联系汇率制,美国降了香港一般要跟着降,但却没有降。前面几次香港没有跟进,因为香港经济基本面不好,没办法跟进。但这次美国降息,香港马上就跟进了。

我认为,现在央行选择一定的窗口期,做降息降准的操作是有必要的。按照中国现在的基准利率,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现在大家比较反对的量化宽松,是大规模的直接货币投放。

降准降息,尤其是降息,是一个市场化的操作。谁去借钱,谁不去借钱,是一个市场选择。利率降了,你觉得有利可图,你来借钱。有人觉得虽然降息,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投资,也不会借钱。

现在有说法认为,A股变成避险资产,当然同意这一观点的人很少。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人民币,利率在全球范围是比较高的,同时其它主要货币的利率都很低,因此选择持有人民币的可能性和机会都很小。由于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放开兑换,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发人民币债,规模还很小。

我认为,现在中国经济有一定的滞胀压力。现在官方之所以对降息比较保守,因为2020年1、2月份中国的CPI分别是5.4%和5.2%,CPI如果保持在这样的高位,降息就可能出现负利率。

如果现在CPI按年3%,保持现在的利率水平,那么基本还没有负利率。很多年前我们曾有过负利率,现在如果把通货膨胀控制在3%,按照我们现在的利率水平,就还说得过去。

如果疫情控制住了,CPI会继续往下走,因为现在整个经济的需求并不旺,所以没有很高的CPI预期。也就是说,把现在5.4%、5.2%的CPI增速看做是短期的,采取适度的降息,是可以考虑的。

经济观察网:您怎么看新基建?

陈宪:新基建这个提法是从扩大投资的角度来讲的。因为增长下行,最好的办法是扩大投资。新基建指的是我们现在讲的一些新的基础设施,对应原来讲的基础设施,“铁工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

新基建对应的领域,我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原来叫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信息化相关的基础设施;第二,绿色基础设施,环境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第三,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尤其经过这次疫情,我们会看到公共卫生方面的很多短板需要补齐。

现在讲的新基建,主要对应的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可以从投资的角度讲,我认为它还是短期增长下行压力下扩大投资的措施,要把投资放在某些特定领域。新基建的“新“主要还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是指加大新兴产业的“上游”,即新兴基础创业的投资,进而推动这些产业领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当然是有必要的。

经济观察网: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情况,您认为政府应该出台什么样的短期以及中长期的政策来应对?

陈宪:我们现在采取的短期的在复工复产方面的措施,从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应该说对企业做的是很到位了。现在关键是企业自身怎么努力。但是,有些行业冲击很大,比如旅游、航空、餐饮这些行业,接下来到底怎么办,现在还很难说。

我认为,中国政府在这段时间里,出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是有一定必要的。比如,我们刚刚讲到的降息。现在的关键是要把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结合起来,要避免用短期政策来承担中长期的任务。短期政策最好还是用来抑制波动、抑制下滑,不要用短期政策来刺激增长。因为用短期政策刺激增长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

中长期应该做的是,比如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营商环境的问题、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中长期政策的目标应该是让民间的动力、市场的力量起作用。

我们过去的经验也是这样,当经济面临一个大的问题,需要调整时,往往就会出现很多行政化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把短期和中长期的政策分开来,短期为了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出现大规模破产倒闭,政府会出台很多措施,很多行政化的举措,我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够到位了。

但是,我们在中长期要做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业创新等方面,仍然要继续努力。一旦疫情结束,政府还是要把主要的力量放在这些方面,用这些方面的改进来对冲增长的下行。而不是再启动过度刺激的方式,来对冲增长的下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也确实没有打算用大规模刺激来对冲增长下行。

所以,我们关注的还是上述的营商环境等问题,怎样通过这次疫情能够变得更好。使民营经济、创业创新在疫情结束后,能够快速的恢复,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疫情 降息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7 京源环保 688096 --
  • 03-26 三友医疗 688085 --
  • 03-26 雷赛智能 002979 --
  • 03-25 和顺石油 603353 27.79
  • 03-18 阿尔特 300825 6.1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