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宽松将走向何方

全球货币宽松将走向何方
2019年12月03日 22:18 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全球货币宽松将走向何方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趋势还会继续。”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一帆日前在展望明年市场时表示,从美联储年初的加息,到年中的不加息,到最近的降息、并从9月开始重新购买债券,宽松并未止步。欧洲央行也有类似的操作,在今年开始重新购买债券。

  回头看,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步伐已经走了超过10年之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国家的货币刺激政策力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从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在把利率手段用到极致之后,还想出了量化宽松的办法,通过直接购买资产的非常规手段来扩张资产负债表,给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

  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后的10年,也是流动性泛滥的10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也越来越“臃肿”。美联储的资产规模膨胀至4.5万亿美元,是此前的4倍多,欧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了超过3倍。

  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似乎起到了效果。大量的流动性使得这些经济体对冲了危机带来的冲击,防止了经济和价格出现螺旋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全球经济。但各国也都明白,过度宽松的货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经济数据略为转好后,各国就开始尝试退出量化宽松,重返常规货币政策之路。

  以美联储为例。2014年,美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2015年,美联储火速开启了加息步伐,并从2017年开始缩表。到了今年年初,联邦基金利率,也就是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从0-0.25%恢复到2.25%至2.5%的水平,从2017年10月启动资产负债表缩减到今年年初,美联储已经削减了超过4000亿美元的资产。

  所有人都明白的是,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在“用时间换空间”,这就好比生病的病人,吃了一段时间药,等到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了,能像之前一样循环运转了,药也就能停了。

  然而尴尬的是,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了“药物依赖”,停药的压力和风险让其难以承受。药不能停,但药效却是越来越差。

  为何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撰文指出,一是经济增长趋势等基本面是由重要经济结构性变量决定的。比如,人口老龄化将导致潜在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增长减缓,储蓄增加、消费和价格水平降低;技术进步也会导致价格水平下降,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对劳动力成本下降也有重要影响。但这些因素都不是货币政策和低利率所能改变的。若因宽松货币政策而降低改革和调整的动力,反而会延误问题的解决。二是在缺乏增长点的情况下,央行给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但商业银行资金贷不出去,容易流向资产市场。放松货币条件总体上有利于资产持有者,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固化结构扭曲,使危机调整的过程更长。三是零利率和负利率政策会使利差收窄,挤压银行体系,弱化银行货币供给的动力。

  也就是说,这些经济体都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局面,人口老龄化、缺乏技术创新、改革乏力,这也是全球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犹如饮鸩止渴,让这些经济体更难以从危机中恢复元气。

  道理谁都懂,谁也舍不得放下“药瓶”。今年下半年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启货币再宽松步伐,降息的降息,扩表的扩表。不少人预计,就算到了明年,宽松也不会止步。近期,经济学家们讨论得较多的,就是全球正在慢慢进入衰退周期,衰退迟早要来,问题只是什么时候来到而已。还有人将此比喻为全球经济的“日本化”,在泡沫越来越大之后,很可能会最终破灭,并陷入“失落的十年”。

  10多年来,呼吁改革的声音从未停止。唯有主要经济体摆脱“药物依赖”,真正集中精力进行改革,推动技术创新,全球性的衰退或许才得以避免。但似乎,呼吁改革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小了。(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果静)

全球货币 量化宽松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0 嘉必优 688089 --
  • 12-05 天迈科技 300807 17.68
  • 12-04 锐明技术 002970 38
  • 12-04 芯源微 688037 26.97
  • 12-03 成都燃气 603053 10.4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