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社论:一战华工贡献不应被遗忘

港媒社论:一战华工贡献不应被遗忘
2019年08月19日 13:48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8月19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8日发表社论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劳工的贡献必须得到纪念。

社论称,近年来,中国劳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贡献得到了迟到的承认。早就该承认这一点。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10多万中国非战斗人员——大多数是来自山东的农民——作出的巨大牺牲被忽视和遗忘了。

社论指出,过去10年中,“华工军团”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以及他们协助西线盟军的工作终于引起了关注。博物馆、书籍、电影和一部在英国上演的戏剧扮演了主要角色。去年,在该军团的5名成员病逝100年后,利物浦市为他们举行了缅怀活动,伊丽莎白女王的一位代表出席。

但一座原定于去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建成的纪念碑至今仍未落成。文章介绍,在数次推迟后,这座30吨重的大理石柱已由河北省的石匠制作完工。纪念碑耗资25万英镑(1英镑约合8.5元人民币——本网注),资金大多由英国华人社区成员提供。他们希望在英国竖起这座石碑。但早些时候,在伦敦皇家艾伯特码头商务区竖碑的计划似乎已经落空。活动人士现在希望获得伦敦市长萨迪克汗的支持,找到新址。萨迪克汗在2016年当选前就支持该活动。目前已有多个候选地点,包括伦敦唐人街。据信,该纪念碑将吸引中国游客。

社论称,“华工军团”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包括挖掘战壕、清运战场上的死者、修建道路、制造弹药、维修坦克和机场以及为部队提供食物。华工在战争接近尾声时作出了贡献,当时正是盟军面临人手短缺问题的关键时刻。为了给华工建起一座合适的纪念碑,各方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费用。希望这些时间、精力和费用不要被白白浪费,希望纪念碑能找到安身之所。

社论最后写道,这个军团的贡献不该被忽视那么长时间,它永远不该被遗忘。

2018年8月,英国利物浦市为“华工军团”成员举行纪念活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延伸阅读】铭记历史 一战赴法华工雕像在法国落成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 法媒称,11月27日,为缅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法国参战的华工,延续中法友谊,由著名雕塑家袁熙坤创作、纪念一战赴法华工的雕塑《凝固的汗水 永恒的记忆》在法国圣康坦市伊勒公园揭幕。

据法国《欧洲时报》网站11月29日报道,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雕塑家袁熙坤,中国驻法使馆领事部主任高萍参赞,法国上法兰西大区议会主席格扎维埃·贝特朗,埃纳省省长尼古拉·巴瑟利耶,圣康坦市市长弗雷德丽克·马卡雷,副市长亚历克西斯·格朗丹,以及圣康坦城市联合体多位市长、市议员及华工后裔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

袁熙坤创作的这尊雕塑高近两米,表现出华工正在搬运货物时的姿态和张力,眼睛里充满对和平的向往,是14万华工的脊梁。雕塑底座的造型,袁熙坤选择“长城”、“卢浮宫”与“胜利女神”,代表着两个民族的智慧和悠久历史,寓意中法友谊源远流长。一旁的纪念碑上写着,雕像旨在“缅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参战的中国劳工,他们为重建圣康坦市的运河、公路、铁路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此向他们的勇气、才干和尊严致敬”。

报道称,仪式上奏响中法两国国歌,全体人员向赴法劳工默哀寄托哀思。宋敬武副会长等中法代表在雕塑铭牌前敬献花篮。宋敬武在致辞中表示,在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约100年前在圣康坦市付出辛劳甚至生命的中国劳工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勤劳的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一样爱好和平,致力于追求发展、公平、正义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他特别感谢艺术家袁熙坤为中国劳工塑丰碑,“他用东方艺术当中的气韵生动灌注了西方坚实能力的功底,铸出了14万劳工的脊梁”。

贝特朗表示,一战期间,中国劳工被派到靠近战争前线的地方修筑道路和战场工事,运输物资和扫除地雷,他们的工作危险而繁重,他们的生存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为重建上法兰西大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今天竖立这座離像,也是为了让两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能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巴瑟利耶说,一战中,圣康坦也受到巨大打击,旧市区几乎化为废墟。法国人民感激中国劳工来帮助他们重建城市,很高兴今天见到一些中国劳工后裔到场。很久以来,西方社会并未对华工的重大贡献给予足够认可。这个雕塑让法国人有机会来纪念这段几乎被忘却的历史,并成为加强中法交流的重要见证。

报道称,格朗丹回顾一战历史并表示,一战期间,有约14万中国劳工背井离乡,远涉重洋来到战火肆虐的欧洲,为战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两万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许多中国劳工至今还被安葬在圣康坦的墓地里。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5日,比利时波普林格市,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在比利时西部与法国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中新社)

(2018-12-06 16:59:24)

【延伸阅读】探访法国华工公墓

11月6日,一名游客来到法国滨海努瓦耶勒的诺莱特华工墓园瞻仰。 位于法国北部索姆省滨海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是欧洲最大的华工墓园,共有884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遇难的华工在此长眠。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陈益宸摄

这是11月6日在法国滨海努瓦耶勒拍摄的诺莱特华工墓园。 位于法国北部索姆省滨海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是欧洲最大的华工墓园,共有884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遇难的华工在此长眠。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陈益宸摄

这是11月6日在法国滨海努瓦耶勒拍摄的诺莱特华工墓园。 位于法国北部索姆省滨海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是欧洲最大的华工墓园,共有884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遇难的华工在此长眠。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陈益宸摄

这是11月6日在法国滨海努瓦耶勒拍摄的诺莱特华工墓园。 位于法国北部索姆省滨海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是欧洲最大的华工墓园,共有884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遇难的华工在此长眠。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陈益宸摄

这是11月6日在法国滨海努瓦耶勒拍摄的诺莱特华工墓园。 位于法国北部索姆省滨海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是欧洲最大的华工墓园,共有884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遇难的华工在此长眠。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陈益宸摄

(2018-11-10 07:33:48)

【延伸阅读】美媒:首条横贯美国大陆铁路建成150年 万名华工贡献获肯定

参考消息网5月19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14日刊登《铁路华工几乎被历史抹去。现在,他们得到了应有的评价》一文。文章称,150年前,华人劳工为修建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他们的贡献长期以来几乎被遗忘。经过150年,在华工后裔以及学者们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肯定。

文章称,1869年5月10日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开创性时刻,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通车。这一天标志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曾经要耗时数月的危险旅程现在可以在一周内完成,给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的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

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庆祝铁轨贯通。斯坦福大学的创始人、商业大亨和政治领袖利兰·斯坦福仪式性地把一枚金色道钉钉入连接铁轨的枕木。

但许多修建这条铁路的工人在仪式上几乎看不见,而且在随后许多年里重述这件事时都是如此。这些工人中包括约1.5万名中国移民——占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劳动力的90%,他们遭到公开歧视、诋毁和遗忘。

文章称,如今,在他们的后代和学者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些工人正被重新写入这条铁路的历史。在5月10日举行的纪念金道钉仪式150周年的活动上,以及上周在犹他州举行的相关活动上,数千人集会来认识这一壮举的更完整画面。

旧金山的作家、美国华人历史学会的历史学者虞容仪芳说:“我感到非常兴奋。”她在5月10日的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向华工的勇气和牺牲表达敬意。

虞容仪芳的外曾祖父帮助修建了这条铁路,她的母亲是1969年参加金道钉仪式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唯一华工后代。她说,那次纪念活动让铁路华工的后代大失所望。华人历史学会会长被从发言人名单上拿掉,时任交通部长约翰·A·沃尔普在讲话中对华工只字未提。

文章称,沃尔普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除了美国人,还有谁能在12小时内铺设完1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本网注)的铁轨?”但事实上,实现这一壮举的是中国和爱尔兰工人。在随后的几年里,华工面临不断高涨的反移民情绪和暴力,而且1882年的《排华法案》禁止中国工人拥有美国公民身份。

在5月10日的仪式上,美国交通部长、担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华裔赵小兰向所有劳工致敬。她说,除了华工,还有许多爱尔兰移民、内战老兵、摩门教徒、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原住民。

赵小兰说,华工的成就令人心酸,因为很多人没有机会成为美国公民,他们的生存记录也少有留存。但她说,他们创造的工程壮举“完全与今天连接世界的数字革命同样重要”。(编译/王海昉)

(2019-05-19 06:37:01)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7 瑞达期货 002961 --
  • 08-21 南华期货 603093 --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08-14 唐源电气 300789 35.58
  • 08-14 松霖科技 603992 13.5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