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降息来了?LPR新机制出炉 央行促实际利率下行

非对称降息来了?LPR新机制出炉 央行促实际利率下行
2019年08月17日 17:31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非对称降息来了?LPR新机制出炉,央行力促实际利率下行

  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继8月16日国常会提出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在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并运用多种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后,8月17日央行正式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具体来看,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日9时30分公布,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新的LPR主要有以下四点变化: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扩大报价行范围。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新增加的报价行都是在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增强LPR的代表性。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此外,人民银行还表示,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监督管理,对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考核,督促各银行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严肃处理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将银行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为何要完善LPR形成机制?

  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

  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LPR改革将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前,银行信贷利率主要参考贷款基准利率,是在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根据企业资质来决定下浮和上浮,以及上浮的程度,且有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甚至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都难以直接惠及到信贷市场,难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但在本次改革后,央行宣布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且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制”的问题被打破,此后银行信贷利率降参考市场利率(LPR)而非贷款基准利率,而LPR又根据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形成的方式进行报价。这也就表明,如果央行降低了MLF利率,那么LPR利率降极大可能随之下调,那么信贷利率也会随之下调。

  原来:贷款定价=贷款基准利率*(1+上下浮动倍数)

  现在:贷款定价=LPR*(1+上下浮动倍数)

  LPR= average(18家银行“MLF+点”)

  因此,本次LPR改革不仅解决了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还可以疏通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表态能够更好的传递到信贷市场。

  改革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市场分析认为,这一举动实质效果相当于非对称降息,能够降低信贷市场利率,从而达到降低优质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的作用。

  央行表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

  二是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三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而从目前的LPR报价来看,截至2019年8月17日,1年期LPR已稳定在4.31%的位置上超过一年,但一年期MLF利率则为3.3%。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加点之后形成的新LPR利率,会比现有的4.31%左右的LPR利率有所回落,这意味着对于新发放的贷款实际利率也会有所下降,从而达到了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降低的目的。

  不过,相比于直接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用LPR做为“信贷锚”,本质仍然是中性的调控渠道,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和信贷申请人都可以得到利率更低的贷款。相比而言,优质企业、大型企业的议价能力将会加强,优质资产的定价可能下浮;但是因银行负债端成本没有实际改变,为保证收益,可能会加大信贷下沉力度、完善风险定价机制。从实质上看,本次改革是重点仍然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一次非对称的降息。

  申万宏源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表示,这对贷款实际定价的影响预计不大,贷款定价缺乏弹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存款利率管制、对非存款负债来源的约束、以及信贷需求,而并不在于贷款是怎么报价的这一技术细节。即便没有本次LPR改革,今年贷款定价也是下降趋势。另外注意,LPR只是银行贷款定价的基准,实际贷款利率,还需在LPR的基础上再加减点产生。

  从央行后续市场操作来看,市场普遍预计在经济下行压力、外部不确定性仍存的情况下,在打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后,央行后续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也可能通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通过LPR切实的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他渠道成本。

责任编辑:郭建

降息 央行 下行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1 南华期货 603093 --
  • 08-15 日辰股份 603755 15.7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4 唐源电气 300789 35.58
  • 08-14 松霖科技 603992 13.5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