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壁垒很薄的领域,那很容易被BAT打穿

要避免壁垒很薄的领域,那很容易被BAT打穿
2019年06月15日 01:26 中国经营报

  要避免壁垒很薄的领域,那很容易被BAT打穿

  访云知声创始人、CEO黄伟

  屈丽丽

  2012年6月29日,云知声在北京创立,其凭借算法、算力、芯片能力构成的全栈硬核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独角兽之首,与百度、讯飞共列全国前三。近期,国家公布上海科创板首批挂牌的企业名单,有18家人工智能企业上榜,云知声便是其中之一。

  自成立以来,云知声已融资6轮,累计数十亿元(人民币,下同),估值超百亿元,是AI语音领域创企之首,也是“国家队”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首个领投的公司。其中,一线投资机构有盘古创富、启明创投、挚信资本、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战略投资人涵盖了高通、京东、美的、中电数据等。此外,云知声还是科技部评选的中国独角兽企业,证监会的四个境内IPO试点企业之一,是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项目,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以及福布斯评选中国最快科技成长公司。

  虽然擅长的是语音领域,但与其他的AI公司要么专注语音,要么专注图像不同,云知声的硬核科技不仅涵盖了感知、认知、交互等方面的人工智能语音、语义、图像技术,更是在突破了AI芯片设计技术后,打造出了全栈式人工智能技术链条;通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突破了多个应用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难题。

  目前,云知声拥有业内首款面向物联网的AI芯片,已于2018年8月正式量产并导入格力、京东等10余家头部客户。在泛家居领域,云知声是目前行业内唯一一家实现芯片落地的公司,芯片出货量超400万片。云知声如何理解AI技术?如何理解复杂的多场景应用?如何在多变的现实状态中准确地预测未来?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云知声的创始人、CEO黄伟。

  卡位技术的咽喉

  《中国经营报》:云知声创业早期用了五年时间一直专注技术积累和芯片研发,直到2017年才开始真正商业化,而且选择的场景和产品都比较超前,在技术领域如何构架公司,如何预判未来?

  黄伟:要想把公司做好,前提是要能够化繁为简,比身边的人看得更远一点。我说的看到未来,不是说看到100年,或者50年之后,是指至少要看到行业未来两三年,三五年大概的趋势。目前优秀的企业,战略一定在提前几年就制定好了。他们在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就预判到未来的样子。

  云知声创办于2012年,当时中国并没有真正的云计算,只有云存储,最多是做网盘。但我们相信未来大多数智能和计算是发生在云端的。我们希望通过云端的一些智能计算能力,一些算法能力,进而能够感知和认知这个世界。

  方向想明白之后,接下来做的很多事情就变得比较简单。很多事情只需要顺势而为,或者比大势提前一点点,为“势”做好准备。举例来说,2012年我们刚成立的时候,中国创业最热的点是做APP,TOC(个人用户),那个时候如果你想拿投资人的钱,你做APP可能喝杯咖啡就OK了。但是你要做TOB,做很重的技术研发就很难融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基本专注做TOB,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事情。

  《中国经营报》:IOT(物联网)的时代跟PC和Mobile时代最大区别是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定位在TOB(企业级用户服务)市场?

  黄伟:在PC和Mobile时代,PC也好,手机也好,平板也好,这些设备是高度统一的,无论是芯片还是OS是非常统一的。但是到IOT的时候是非常多元化的。但为什么又有可能统一呢?就是芯片和云。第一个是往下沉,虽然设备现在有很多种,TV、冰箱、空调等等,但是每个设备都需要芯片,所以芯片是有可能在IOT时代不同的多样化设备形态里面,成为统一化的一个产品。第二,所有设备都得联网,无论你是汽车也好,冰箱也好,空调也好,都会获得联网服务,云端是很统一的,所以IOT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云和芯片。

  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你可能会看到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红外、遥控、路由器等,希望建立智能家居的统一标准或统一系统,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搞,我们占据了芯片,就占据了设备里最核心的一点。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最本质的东西。

  为什么2013年我们会提出“云端芯”的概念,想想看,2013年最火的就是眼镜等可视设备,它其实就是IOT中的一个“T”。未来像这种“T”还有很多,这些“T”可能有屏幕,也可能没有屏幕,可能大,也可能小。但是有一点,这些“T”都是智能的,是智能就需要芯片,因为芯片提供最基本的算力,上面会搭载一些基本算法,所以芯片在IOT里是最核心的一个。所以,2013年我们提出云端芯,而且把云端芯做成标准产品。

  同时,芯片设计本身就是算法紧密耦合在一起,语音识别技术也好,图象识别技术也好,都只是算法层面上,所以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而定位在了芯片上面,也就定位在了TOB市场。

  跨越商业化门槛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云知声商业化开始的时候就定位在了TOB领域?

  黄伟:通常来说,你先做,这就是壁垒。但是做TOB要避免市场高度统一,市场壁垒很薄的领域,因为那很容易被BAT打穿。另外,市场高度统一,行业内客户有大量选择的机会,也不能碰,因为一定有一个比你能量更强的人。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泛家居领域里选择从医疗行业云切入的原因。首先,医疗行业是高度分散的,没有任何一个巨头有资源、有能力把全部需求搞定,所以这就是机会。你看从PC到移动互联网,除了BAT之外,为什么有一些中等规模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生存呢?恰恰是说他们做的就是类似这样的事情,比如58同城就是将电线杆广告往网上搬,这个活儿BAT没有必要再去干一遍,医疗行业有类似的属性,就是比较分散,而且集中度不够,天花板也足够高。此外,它相对比较分散,这样不至于被巨头后来居上。

  基于上述的很多维度和要求,我们的目标场景并没有太多的选择。通常有一堆选择的时候,说明你根本就没有想清楚。但当你把问题看明白了之后,你知道三年五年终局是什么的时候,你只能在这种很少的选择中,坚守那些比别人更早看到的机会,更坚决地去投入,坚持下去。

  《中国经营报》:目前在商业化和技术的结合上有哪些挑战?

  黄伟:对产业来说比较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能够把这些技术跟场景需求打通、结合。今天我们很多产业上的突破源自对数据的依赖和利用,但是什么样的数据是有价值的,仍然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数据来说,现在我们不能只看量,只有真实场景中的数据价值才会更大。如果我们不能够尽快规模化的实现商业落地,获得一些真实场景下规模性的数据,可能就停留在算法层面了。

  考虑到后面能够推动AI往前发展的很重要的来源就是数据,所以,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能够把实验室的这些算法跟场景里面的需求真实打通,形成一些大量、海量的数据。

  而要获得这些数据,就要落地,首先要做进行业里,其次要让客户真正能用。只有在真实场景里面大量的真实数据,才能够对技术能力进一步的推广。比如我们跟平安好医生,或者跟一些医院合作,他们的真实的场景应用数据,包括历史数据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商业化。

  组织战略的支撑

  《中国经营报》: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基于预判进行的研发、运营,需要大量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内部有没有分歧?

  黄伟:有的,在公司早期阶段,很多事情很难讲清楚。早期讲清楚的公司,一定都会死掉的。你很难让公司所有中层和基层员工都对要做的事情有高度的认知和判断。不过我认为要有一个基本的,至少你要做到让高层对这个事情达到一致的方向,只要高层稳定了之后,他们是能够从中选择的。

  应该说,从2013年云知声提出“云端芯”,从2014年到整个2017年,是云知声过去7年里面最难的,因为那个时候很多投资人对TOB并不感兴趣,对TOC更有兴趣,因为2C一旦成功,可以快速复制。但是2B基本都是项目制,我们在2013年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产品到底是什么?场景需求在哪里都不清晰的情况下,自己提出了一个用云端芯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来切场景,这种观点在当时很难得到投资人和内部的认同。

  比如我们在切入医疗行业的时候,中国没有任何医院的医生是通过云的方式来写病历的。我们场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当时每一项都是很超前的,它到底只是一个一次性的项目机会,还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需求?就要验证。所以,可想而知我们从开始研发产品去落地这个过程有多难,这个时候不是所有人都经受住了考验,也肯定不是大家对未来的预判,对产品的选择,都能达成高度一致。

  《中国经营报》: 我们知道,云知声前后进行了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数十亿元,在当时环境下你们怎么说服投资人来认可这个决策的?

  黄伟:95%的投资人一定是不认可的,我去面对投资人,95%的投资人不懂、不理解,太正常了。如果他们懂的话,你就没有机会了。作为CEO很难的一个事情,是要用提前几年的认知说服身边的人,这些身边的人就包括你的团队内部,以及在外部的投资人。最后进来的投资人一定是被你所描述未来吸引的。

  他们觉得很难,首先在技术方面,云知声是全站公司,从信号处理、麦克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图象识别等我们全做。他们不是觉得这事儿不对,而是认为不可能。但是后来我们把一件一件事情都做成,告诉他们这是我们能做的,包括像医疗,我们是做得最好的,白家电领域我们是市占率最高的,机器人我们的份额最大,我们用了几年之后,每条线的成绩都能证明,我们这个判断是对的。

  深度 一个需要预判力的产品时代正在来临

  从产品时代到营销时代再到用户时代,40年来,中国的产品商业化迭代了三次。在产品时代,生产的是大众化产品,并不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产品生产出来了再考虑营销和销售的问题。到了营销时代,从研发开始就考虑用户的需求,只是这种考虑更多的是用户当下的需求,并从这些需求中抽取出大众化的产品标签。而到了用户时代,大规模定制和个性化定制引发了人们对柔性供应链以及规模(成本)与个性化之间的平衡与思考,但是这种个性化仍然局限于用户自身的思维水平。

  伴随技术迭代时间轴的不断缩短,企业已经不局限于用户当下的需求,而是借助自身强大的前瞻性和预判力,为用户研发下一个时代的产品。它超越了用户能想象到的需求,并能极大地改善和提升用户的效率。在这方面,科技领域的云知声,设计领域的依文都走的是这样一条路线。

  以云知声为例,在2013年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未来人工智能产品到底是什么?在场景需求在哪里都不清晰的情况下,云知声提出了一个用云端芯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来切场景的模式,通过预判未来切入了一个时代。正如云知声创始人黄伟所说的,“我们切入医疗行业的时候,中国没有任何医院的医生是通过云的方式来写病历的。我们在场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当时每一项都是很超前。”

  当你在看清了未来的趋势,却在当下还找不到标杆客户的时候,你就需要自己定义场景,利用不断积累的数据反复试错。在黄伟看来,“不管你愿不愿意,5G都会带来整个芯片行业的巨大提升。国外有英特尔、AMD、全美达,国内芯片公司只能做特别Low的芯片。但是5G时代,那些比较Low的芯片一定会存在,但是它需要更高端的芯片,这是国内市场的一个机会。”

  同时,由于5G很大程度地依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分布式机站投资比较大,中国会更有优势,由此也会给中国的TOB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

  “中国以华为为代表,正在打造5G方面的全球领导力。接下来面对海量数据如何进行更智慧的处理,这就需要更强的算力,更好的算法,这也正是我们面向未来进行定位的方向。我们相信,在技术的支撑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拥有这种预判力或者需要构筑这样的预判模型。”黄伟告诉记者。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屈丽丽采写

  老板秘籍

  1.如何预判未来?

  要想把公司做好,前提是要能够化繁为简,比身边的人看得更远一点。我说的看到未来,不是说看到100年,或者50年之后,是指至少要看到行业未来两三年,三五年大概的趋势。目前优秀的企业,战略一定在提前几年就制定好了。他们在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就预判到未来的样子。

  云知声创办于2012年,当时中国并没有真正的云计算,只有云存储,最多是做网盘。但我们相信未来大多数智能和计算是发生在云端的。我们希望通过云端的一些智能计算能力,一些算法能力,进而能够感知和认知这个世界。

  方向想明白之后,接下来做的很多事情就变得比较简单。很多事情只需要顺势而为,或者比大势提前一点点,为“势”做好准备。举例来说,2012年我们刚成立的时候,中国创业最热的点是做APP,TOC,那个时候如果你想拿投资人的钱,你做APP可能喝杯咖啡就OK了。但是你要做2B,做很重的技术研发就很难融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基本专注做2B,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事情。

  2.为什么定位在TOB领域?

  通常来说,你先做,这就是壁垒。但是做TOB要避免市场高度统一,市场壁垒很薄的领域,因为那很容易被BAT打穿。另外,市场高度统一,行业内客户有大量选择的机会,也不能碰,因为一定有一个比你能量更强的人。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泛家居领域里选择从医疗行业云切入的原因。首先,医疗行业是高度分散的,没有任何一个巨头有资源、有能力把全部需求搞定,所以这就是机会。你看从PC到移动互联网,除了BAT之外,为什么有一些中等规模的互联网公司能够生存呢?恰恰是说他们做的就是类似这样的事情,比如58同城就是将电线杆广告往网上搬,这个活儿BAT没有必要再去干一遍,医疗行业有类似的属性,就是比较分散,而且集中度不够,天花板也足够高。此外,它相对比较分散,这样不至于被巨头后来居上。

  简历

  黄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云知声创始人、CEO。2012年6月创立云知声,并迅速组建了一支涵盖算法、软/硬件、云架构、芯片等一流研发能力的核心技术团队。专注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业务覆盖智慧生活(家居、汽车)和智慧服务(医疗、教育、机器人)两大核心场景。

  黄伟历任摩托罗拉中国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盛大创新院核心高管,曾主导开发出全球第一款手机声纹认证系统,并一手创新盛大语音分院。他曾连续三年参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署(NIST)说话人识别评测(SRE)项目。个人曾先后获“科技创新领军人物(MIT TR35) ”(2007)、“上海市十佳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009)、《财富》杂志“年度中国商界精英”(2016)、新智元“人工智能创业家”(2018)等称号。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3 三只松鼠 300783 14.68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3.46
  • 06-18 宏和科技 603256 --
  • 06-18 中国卫通 601698 --
  • 06-17 新化股份 603867 16.2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