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选中黑马进口片,阿里影业找到又一个“增量”市场了吗?

频频选中黑马进口片,阿里影业找到又一个“增量”市场了吗?
2019年05月27日 11:30 锋芒智库同相

频频选中黑马进口片,阿里影业找到又一个“增量”市场了吗?

阿里影业今年在奥斯卡和《何以为家》这样的黑马电影上的实际表现又是另辟蹊径。无论是进口批片以小博大带来的实际收益,还是这些电影背后的传播逻辑被证实,阿里影业或许真的发现了进口片的“增量”市场。

同相

《绿皮书》《何以为家》《一条狗的使命2》

  作者丨指月

  2019年,阿里影业自引进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取得成功开始,似乎在进口片选择上有了全新的思路和品位。《绿皮书》在2月24日的颁奖典礼上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三项大奖,3月1日就火速在国内公映,最终取得4.77亿元票房,不输于其美国本土票房成绩。

  此外,阿里影业今年参与出品、推广的进口片还有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热潮中斩获3.5亿元票房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发行,打破艺联发行票房纪录的奥斯卡获奖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近日上映的《一条狗的使命2》是2017年黑马电影《一条狗的使命》续集,首周票房超7000万,也在竞争激烈的档期中站稳了脚跟。

  乍看之下,阿里影业2019年参与的这四部电影表面上并没有太多卖点和票房想象力,没有一部是超级英雄、特效科幻等时下进口片热门题材。

  《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身上的奥斯卡光环,在过去几年内也被证明不是国内观众的票房保证书。《爱乐之城》的2.47亿票房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水形物语》只有1.05亿元,《国王的演讲》《艺术家》《一次别离》都只有几百万票房的惨淡成绩。

  今年与《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同场竞技最终斩获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3项大奖的《罗马》,也在5月10日通过艺联引进国内,取得450万票房就匆匆收场,一周之后就基本没有了排片。

  同为口碑带动票房的进口中小成本电影,阿里影业的这些选择有哪些独到的逻辑呢?

奥斯卡、高口碑标签不代表票房潜力

  如果说《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何以为家》《一条狗的使命2》这几部题材迥异的电影存在什么共同点,[锋芒智库]认为关键或许在于是否具有大众话题传播潜力。

  如果用《罗马》作为对比,阿方索·卡隆的这部电影更像是影迷的狂欢,而这部分观众甚至有不少都在其他渠道看过了这部电影,并且在电影艺术和内涵隐喻之外,《罗马》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传播点,影响了其口碑转换成票房的能力。

  而阿里影业的这几部进口片呢?《绿皮书》在背后传递的精神和美国历史之外有一个“喜剧外壳”,并且这个外壳是打磨得非常精致的——恰到好处的笑点桥段安排和两位主演的绝妙表演,让《绿皮书》的观感并不“闷”,而一个“闷”字通常就杀死了绝大多数获奖艺术电影的票房,《罗马》的艺术价值早在奥斯卡获奖前就已经被各路电影媒体大书特书,但在普通观众那里未必能够提起多少兴趣。

  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本身自带皇后乐队的重量级话题,对乐迷来说是一次打卡朝圣的机会。虽然《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前半段剧情表现并不好甚至略显混乱拖沓,但最后的二十分钟高潮演唱会高还原却能点燃全场热情,在宣发上《波西米亚狂想曲》显然着重渲染了这一点。作为艺联发行电影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成为出圈之作,阿里影业甚至背后的阿里大文娱作为宣传协助显然出力不少。

  《何以为家》的走红很像是偶然事件——毕竟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热映期间,稍有成本压力的国产片、进口片都纷纷选择退避,同档期的选择只有《撞死了一只羊》,还有相隔几天的《何以为家》《雪暴》《下一任:前任》等寥寥几部。同时段硬磕的《撞死了一只羊》最终取得1074万元票房,在其他几部电影中,《何以为家》以黑马姿态杀出取得3.5亿元票房远超国产竞争者。

  但是细思《何以为家》的剧情,不难发现在其小语种、小角度标签下蕴藏的强大情感动力——共情是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对赞恩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为人父母的现实思考造就了《何以为家》的讨论热潮,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风浪后期甚至隐约有成为全民讨论热点的趋势。

  《一条狗的使命2》则是具备击中细分人群的内容。2017年3月第一部《一条狗的使命》国内上映取得6.06亿元票房,以其感人至深的剧情换来了无数观众的口口相传,在爱宠群体、女性群体、儿童群体都建立了很强的情感共鸣。《一条狗的使命2》同为美国安培林娱乐公司出品,也同样具备了打动上述人群的针对性特点。但显然同一套思路第二遍的传播需要更多突破,《一条狗的使命2》相比第一部走势较为中规中矩,更多是制作方拍摄续集的思路问题。

  可见同为剧情类进口电影,市场潜力却有很大区别。阿里影业直接参与的进口片项目并不多,2018年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称得上是阿里影业近两年进口片合作的代表,12.45亿元的票房创下碟中谍系列的内地纪录,但《碟中谍6:全面瓦解》显然属于最为头部的分账大片,与今年的这几部中小成本的电影完全不同。

  对于成本不高的进口批片,国内影视公司显然需要在传播潜力上多做考量,在奥斯卡、口碑炸裂之类的标签外,偏向艺术而非商业的进口电影能在国内取得多少成绩,很大程度就要看传播潜力能够覆盖到多少人群。阿里影业2019年至今的这几部进口片表现远超预期,选片称得上眼光独到了。

互联网影业的主角时代

  互联网公司在电影上的逐渐深入基本都是从“服务”开始的。就像淘票票、猫眼电影从票务平台成长为线上宣发核心渠道的过程,互联网影业将线上基因转化为“服务标配”,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落地宣发必不可少的环节。

  2018年腾讯影业CEO程武说“现在BAT都在给影视行业打工”,也是因为彼时的互联网影业都是在数据、宣发、票务等产业链上助力电影项目,而非从内容制作、版权采购等上游链条主控电影项目。

  但如今不难看出互联网影业的格局变化。2018年11月阿里影业启动的“锦橙合制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四大档期中,将以主投、主控或主宣发的身份,推出多部优质合制电影。此后阿里影业战略投资了韩寒的亭东影业,在电影合作投资制作、宣发、衍生品、艺人经纪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2019年1月23日,华谊兄弟又宣布与阿里影业达成一系列合作,为华谊兄弟提供7亿元人民币借款。

  而在《绿皮书》的运作之中,阿里影业也是作为投资出品方之一的身份,使得奥斯卡典礼上出现了中国影企的身影。

  爱奇艺影业参与的电影多是《八月》《北方一片苍茫》等文艺片,也在2019年迈了很大一步。爱奇艺在前段时间的世界大会上宣布“原创电影计划”,在“保底”、分账比例等多个维度提供支持,合作方式是爱奇艺负责立项、投资、宣发并参与制片公司管理,为创作人搭建制片平台。制作公司负责创意开发,影片制作。

  可见,2019年里互联网影业势必从幕后走向台前,以更有话语权的身份进入产业链。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均质量较高的进口片也会成为互联网影业的重点合作对象。

  腾讯影业在进口片上从《魔兽》《神奇女侠》到《毒液》《大黄蜂》基本都聚焦在热门IP题材上,今年新文创大会上还宣布负责《终结者2019》中国市场工作,显然是“高举高打”发力好莱坞大制作上了。

  而综合上文所述,阿里影业今年在奥斯卡和《何以为家》这样的黑马电影上的实际表现又是另辟蹊径。无论是进口批片以小博大带来的实际收益,还是这些电影背后的传播逻辑被证实,阿里影业或许真的发现了进口片的“增量”市场。

  来源:同相

  原标题:频频选中黑马进口片,阿里影业找到又一个“增量”市场了吗?

(本文来自于界面)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