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技术机密不能成为商业骗局的“遮羞布”

评论|技术机密不能成为商业骗局的“遮羞布”
2019年05月25日 09:00 界面新闻

评论|技术机密不能成为商业骗局的“遮羞布”

从另一个角度讲,假设水氢发动机理论上成立,但转换效率,催化剂的成本和存储问题,氢气催化过程中的安全性都直接关乎商业逻辑上是否成立。否则,这种技术革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实验室的游戏而已。

周纯粼

记者 | 周纯粼

编辑 | 王毅鹏

  1

  5月24日,青年汽车和庞青年火了。这项在描述中“加水就能让车跑起来”的技术让全国舆论哗然。

  随后网络上的质疑和辟谣也来得十分迅速。先是专家指出实际应用“未必可行”,后有河南南阳工信局表示“项目尚未认证验收,记者报道信息不准确”。

  此后,澎湃新闻报道,“水氢发动机”涉事企业负责人、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庞青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博士、博士生导师等组成的队伍从2006年开始对这一技术进行研发。加了水和料(催化剂)后,汽车能行驶300-500公里。但目前尚未申请专利,技术保密,研发成本保密。”

  在现实中,一项技术是否获得了专利并不能成为其不能被公开的理由。例如,丰田汽车的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在经过了长达20年的专利保护期之后,于今年4月向外界无偿公开,共涉及23,700多项专利。

  但从一开始,丰田混动技术和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就是对外公开的。

  如果说是因为“水氢发动机”的技术过于超前而不方便透露过多细节,那么在20多年前,当时混合动力技术和氢燃料电池技术也是相当“超前”的。

  很显然,庞青年在试图通过“保密”和“专利”等并不成立的“规矩”来掩盖技术不成熟的事实。而商业和技术机密则成了这场骗局的“遮羞布”。

  此外,庞青年在面对记者质疑“违背发动机原理”时回答“正常的,新生事物嘛”的和稀泥态度也并非像一个刚发布了“突破性”技术的企业该有的姿态。

  当被追问“催化剂工作原理”、“水变氢、氢变电的过程”、“改造系统的成本”时,庞青年依然无法就任何一个问题给出具体答案。

  原理不便透露、定价还没确定、产品上市也无确定计划,庞青年一问三不知的状态这是否可以表明这项技术还没有相应的商业化落地方案?

  显然,

  另一方面,据中科院一位研究员描述,水氢发动机的原理是铝和水反应变成氢,燃料电池用氢发电再生成水,本质上的燃料是铝,产物是氢氧化铝,反应式为:2Al+4H2O→2AlO(OH)+3H2↑。并表示“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假设“水氢发动机”在理论上可行。那么它的转化效率如何?至少根据上述中科院研究员的描述是“非常低”。

  此外,丰田、现代等汽车制造商已经拥有大规模量产氢燃料电池车的能力并在全球有着丰富的商业化经验,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也计划自产氢燃料电池电堆。

  既然全球领先的制造商和供应商都认为氢燃料电池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动力方案,氢气的制备成本又远低于铝,为何要多加上一台所谓的“水(铝)制氢装置”来增加成本?

  同时,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网络上一篇名为《一种大规模铝水反应制氢设备的制作方法》的论文中指出,团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铝水反应剧烈,同时铝水反应热为15.1千焦耳/克,因此反应时铝合金粉末质量不宜过多,否则可能由于铝水反应热过大,会造成反应温度过高,带来安全隐患。

  相对更成熟的纯电动汽车也在近期多次曝光起火,更何况完全没有经过市场和实际场景验证的“水氢发动机”又如何来确保安全?

  界面新闻认为,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出应该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有完整的商业逻辑和应用场景,而非为了博取眼球,更不是为了吸纳地方政府的投资。

  但就眼下来看,“汽车加水就能跑”似乎是一个伪命题。

(本文来自于界面)

骗局 庞青年 遮羞布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