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证券50页超长研报力荐个股遭遇6跌停 券商研究机构“看走眼”要不要承担责任?

中银国际证券50页超长研报力荐个股遭遇6跌停 券商研究机构“看走眼”要不要承担责任?
2019年05月14日 19:54 华夏时报网

中银国际证券50页超长研报力荐个股遭遇6跌停 券商研究机构“看走眼”要不要承担责任?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

近日,康美药业2017年年报出现重大会计差错的黑天鹅事件持续发酵,其审计机构因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康美药业的股价更是遭遇6个跌停,曾经的铁粉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而一度鼓吹公司好之又好的券商们则没了声音。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在2017年康美药业发布年报后,有多家券商先后发布了10多篇研究报告进行买入推荐,甚至是强烈买入及增持。其中,中银国际证券两个月至少4篇的频率堪称高产。

2018年5月26日,中银国际证券发布名为《康美药业:从中药的一枝独秀到制造流通服务的一树繁花》的研报,该研报长达50页,力压群雄,从康美药业的中药饮片、医药商业、医疗服务、食品保健业务、中药材贸易、财务状况与资金需求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分析。

该研报采用分部估值法,预计康美药业2018年至2020年的市值合理估值将达到1513亿、1872亿、2295亿。以 2019 年 PE 估值为参考,给予一年期目标价 37.64 元,对应当前股价涨幅 38.37%,维持“买入” 评级。

随后,2018年7月3日,中银国际再次发布研报上调康美药业盈利预测,给予其2019年合理股价水平为44.1元、市值水平为2348亿元的大胆预测。

然而,纵观康美药业一年来的股价表现,其股价仅在2018年5月29日达到阶段性高点28.25元,随后一路下跌。截至2019年5月14日,公司股价已经出现6个跌停再创新低5.33元,距离中银国际给出的44元的目标价差之千里。

力推买入目标价至44元

中银国际研究所在康美药业发布2017年年报以后,两个月内先后至少发布4篇研报,推荐该公司并给予买入评级,可谓激情满满。

2018年5月3日,中银国际证券发布题为《收入略超预期、多线业务齐头并进》的研报。报告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18-2020年净利润为51.27亿/62.83亿/75.91亿元(同比+25%/+23%/+21%)。彼时市值为1119亿,对应PE22倍/18倍/15倍,仍然是大市值医药股中成长性最好估值最便宜的标的之一,持续推荐;给予目标价31元,目标市值1538亿,“目前股价空间超过40%,维持买入评级,强烈推荐。”

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8年5月26日,中银国际证券发布名为《康美药业:从中药的一枝独秀到制造流通服务的一树繁花》的研报。报告认为,康美药业进入规模越大增长点越多的强者恒强的局面。预计2018至2020年EPS分别为1.03元、1.26元、1.53元,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41倍、21.53倍、17.78倍,维持“买入”评级。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认为对于从中医药全产业龙头到医药流通、服务(线上线下)的龙头,康美药业正在打造具备中国模式的医药制造+服务巨头。公司的“智慧药房”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渠道终端把控使得公司饮片市占率快速提升,各项非贸易主营业务发展迅速。

报告指出,公司账面资金充裕得益于提前储备,未来进入经营质量持续提升的阶段:近几年公司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在医药商业收入占比提升的情况下,经营性净现金流还能稳定持续提升,说明了以中药饮片为代表的现金流业务进入了规模越大增长越快,经营质量越好的阶段。估算未来 3 年公司的重大资本开支在 70 亿元左右,公司通过经营收益和多渠道融资方式保障后续重要投资项目顺利推进。

2018年6月29日,中银国际证券发布题为《多线业务齐头并进》的研报称,从中医药全产业龙头到医药流通、服务(线上线下)的龙头,康美药业正在打造具备中国模式的医药制造+服务巨头。业务增长从过去的主要由单纯的中药产业拉动变为了多业务协同并举的局面。维持“买入”评级。

2018年7月3日,中银国际证券再次发布题为《高粘性C端商业模式日益清晰》的研报,上调康美药业盈利预测,认为康美药业是在大市值医药股票之中性价比较高的品种。同时给予康美药业2019年PE35倍,合理市值水平为2348亿元,合理股价水平为44.1元,维持买入评级。

一面是券商专业研究人士力挺的白马股,一面是年报涉嫌财务造假的大地雷,康美药业的股价跌跌不休,投资者损失惨重。那么,谁来买单?作为独立第三方的研究机构有没有过失?要不要承担责任?

“研究员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是基于公司的财报等相关公开信息,如果财报出现问题,相关分析报告出现一些偏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能承担无限责任。”一位未上市券商的内部人士力挺研究员,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要以审计师的角度要求研究员,这未免要求太高”。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直言:券商作为研究机构要是有过错就要承担责任,如果没过错就不承担责任,关键是券商能不能举证证明自己主观上没有恶意或者重大过失,如果没有,就可以免责。

刘俊海表示,券商发表的研究报告,在很多股民看来是非常宝贵的,因为他们很专业,专门从事股票的选择工作,慧眼识珠。现在不管对于康美药业的研究报告本身有无恶意,或者过失,抑或没恶意也没过失都得有个说法儿。

“券商作为研究机构应当自证清白,证明自己出具研究报告时对于相关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加工和研究,评估到相关风险,而在评估报告当中没有把话说满。”刘俊海分析指出。

在他看来,即使报告没毛病,由于现在股民质疑康美药业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所以希望研究机构最好还是出来做个解释。如果没过错、没恶意也没过失,股民会明白,还可以还自身清白,何乐而不为。

合规不达标“吃”警示函

近日,一则监管新闻令市场再次聚焦这个老牌合资券商中银国际。

4月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发布《关于对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决定显示,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合规部门、个别业务部门及部分分支机构合规人员配备情况不符合要求的情形,上述问题不符合《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上海证监局表示,根据《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现对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加强合规人员配备,并将在日常监管中持续关注公司的整改情况。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此类合规的监管公告在整个行业内并不多见,除了近期东海证券因总部合规人员不够数量被进行监管处罚后,中银国际则是第二家合规配置不达标被采取监管措施的券商。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券商合规的要求是监管部门的一大红线,对此没有任何折扣可打。目前,监管机构对券商的合规监管特别是对外披露更加细致和及时。当然,也有一些趋势性的政策导向,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内外券商将都会面临高标准的合规要求,甚至不排除会出现不合规券商的淘汰出局。

“对待中外券商要一视同仁,国内的券商要提高自身内功,特别是合规是生存的基础,当然业务、专业能力是发展的动力。”北京一位资深律师对《华夏时报》记者直言。

对于此前对康美药业的极力看好,其预测与现实存在较大偏颇,中银国际在发布研报前是否进行尽职调查和谨慎调研?业务部门合规人员配置不达标是否对研究所有影响,其发布报告的客观与公平程度如何?公司未来又将如何整改?

基于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中银国际发送正式电子采访函,并多次致电相关负责人,截至记者发稿,没有得到正式的回复。

IPO寻突围

可以看到,作为中小券商的中银国际证券,其较低净资本成为发展的掣肘,在2018年正式启动IPO,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其发行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及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扩展相关业务。2018年12月,公司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进行招股说明书的预披露。

公司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02 年 1 月 17 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同意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证监机构字[2002]19 号),同意中银国际有限开业,注册资本为1,500,000,000 元,并核准中银国际控股、中石油、国开投、通用技术、红塔集团、上海国资共六家公司的股东资格和出资金额。 2002 年 2 月 28 日,中银国际有限于上海设立,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主要认定原因如下: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本公司持股 5%以上股东为中银国际控股、中油资本、金融发展基金、云投集团和江铜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 37.14%、 15.92%、10.53%、 9.09%和 5.26%。

报告期内,公司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9.48 亿元、 28.30 亿元、 30.68 亿元和 13.5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0.77

亿元、 10.66 亿元、 10.69 亿元和 5.20 亿元;2018年上半年净资本为116.04亿元,行业排名第37。

此外,招股说明书中也对公司存在的重大诉讼和监管调查风险进行了说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在业务发展、产品设计、信息披露、客户信息保护等方面因不当行为、工作过失或者第三方责任等原因遭到客户的起诉或者本公司作为原告为保护自身财产独立完整性而参与到诉讼当中的情况。

同时,本公司可能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监管部门的监管调查和其他政府部门的质询、调查和其他监管程序。这些重大诉讼和监管调查可能会导致公司受到罚款、处罚或者承担其他费用,从而影响公司业绩、损害公司声誉。

那么,公司近期收到的监管措施是否会影响IPO的进程与速度?在合规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IPO,对于证券行业是否会造成恶劣影响?

“如果不出现致命的违规现象,不会对上市产生实质影响,但是名誉上确实不大好。”某上市券商投行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跨越发展,特别是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外资券商获批成立,公司作为较早成立的合资券商,在此背景下未来的发展与定位是什么?外资券商前期将在资产管理上发力,对于公司,在合规方面出现瑕疵的情况,又将如何与之比肩?

对于上述诸多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同样向中银国际发送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并未得到相关回复。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本文来自于华夏时报网)

券商 康美药业 中银国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