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白兔”“大白兔”难辨 背后牵出两个冠生园

“奶白兔”“大白兔”难辨 背后牵出两个冠生园
2019年05月07日 20:55 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吴容 广州报道

  “奶白兔”还是“大白兔”,背后牵扯出了两个不同的冠生园生产商。

  近日,有消费者在盒马鲜生APP上发现,一款名为“奶白兔”的奶糖口味雪糕,外形、包装都与“大白兔”奶糖十分相似,使得部分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是“大白兔”的创新产品。不过,这款雪糕的生产企业并非大白兔品牌“上海冠生园”,而是“宁波冠生园”。

  《中国经营报》记者向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冠生园”)及其母公司光明食品集团发去了采访函。上海冠生园方面书面回复表示,对于记者提出的宁波冠生园相关产品和行为,公司将进一步开展调查工作。记者随后致电宁波冠生园方面,但电话一直并未有人接听。

  据了解,截至记者发稿,该商品已经下架,在广州的盒马鲜生线下门店,记者也未见到它的踪影。

  两者曾有商标纠纷

  通过相关截图可以留意到,这款名叫“奶白兔”的奶糖味雪糕,每袋5支,售价16.8元。在包装和商标设计上都跟大白兔奶糖相似。二者产品包装均为蓝白配色,就连公司名称里也都注有“冠生园”三个字。不过,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在于,“奶白兔”的logo是一只会直立奔跑的白兔,大白兔奶糖logo里的兔子则是蹲坐在地上。

  记者留意到,“奶白兔”雪糕包装上标有“宁波冠生园”字样,委托方为宁波冠生园,被委托方则为宁波冠生园雪山食品有限公司。全国工商信息显示,宁波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经营范围包括预包装食品的批发、零售,普通货运以及冷库的冷藏服务。而大白兔品牌归属于上海冠生园。

  上海冠生园方面在书面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时称,公司十分重视市场中假冒侵权分子及厂家的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对冠生园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各种侵权行为,坚持选择通过正当法律武器维护冠生园品牌形象和权益。

  熟悉知识产权法的品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华告诉记者,“奶白兔”使用的商品包装装潢与“大白兔”的包装装潢相似,同时,“宁波冠生园”的名称、字号与上海冠生园的均较为接近,这种带有明显指向性的包装,容易让消费者与“大白兔”混淆和误认,可能构成侵犯商标权、外观专利权以及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列情形。

  根据中国商标网查询信息,“大白兔”文字及图形商标并未在3013(雪糕所在群组)取得注册,但已经提出了注册申请;有宁波的自然人在该群组申请“奶白兔”商标,但已经被驳回。

  对此,北京大悦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凤林在接受公开采访时认为:“雪糕的图形、图标类似于大白兔奶糖,包括宣传说要回忆小时候的味道,容易让消费者将‘奶白兔’误认为是时间久远的大白兔奶糖。暂且不说‘奶白兔’是不是商标,能不能合法注册,即使它注册也是新品牌,怎么可能让人回忆小时候的味道。所以它的商标应该是不可能注册成功的,没有独立的商标和合法的权益。”

  根据光明食品集团2017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的说法,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冠生园先后注册了“冠生园”商标第6895650号、第1959928号、第761052号等,核定使用商品包括调味品、蜂蜜、糖果、糕点、月饼等。但近年来,有关上海冠生园的商标侵权案屡屡发生。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3年以来,仅“冠生园”商标专用权案件审判就有22起,侵权方式包括冒用上海冠生园老字号认证标志、利用“冠生园”字样宣传牟利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宁波冠生园与上海冠生园就曾有过商标纠纷。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14年1月,宁波海曙法院曾受理上海冠生园食品诉宁波冠生园侵害商标权纠纷,法院经过调查,确认宁波冠生园存在侵权行为,但败诉的宁波冠生园始终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构成侵权,还对上海冠生园的诉请表示费解。

  “擦边球”现象多发

  事实上,早在2015年就曾有宣称是大白兔的雪糕出现。根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微博@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曾发布信息称:“大白兔出雪糕了! ”图片显示,“大白兔雪糕”包装上醒目地印着蓝白红经典色的“大白兔”图案。不过,随后上海冠生园打假办工作人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未对任何个人或企业授权该商标,公司正对此事进行调查。

  记者在微博等社交平台搜索“大白兔雪糕”等关键字发现,有网友称,近年来在北京的南锣鼓巷、工体附近等一些街头商店也曾贩卖过“大白兔冰棍”产品,同样不是冠生园出品。

  此外,在2019年2月,美国洛杉矶一家名为Wanderlust creamery的知名冰淇淋商,推出了大白兔奶糖口味的冰淇淋。3月3日,上海冠生园方面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称,Wanderlust 的这款冰淇淋并不是由冠生园授权在美国销售生产的产品,也未与相关方面展开过合作。

  “无论是打擦边球的行为,还是法律裁定的侵权行为,都与食品行业内的‘浮躁之气‘有关,走捷径、挣快钱,自主创新能力和商标意识薄弱。”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这类情况之所以在食品领域频发,首先从消费端来说,食品、饮料等是刚需,中国市场太大、渠道太深,为上述行为提供了‘土壤‘;其次,模仿的成本很低,一些小厂家一味追求用低成本创造高利润;此外,在执法端上,目前我国对侵权等案件的惩罚力度仍不够强,多以罚代刑。”

  维权成本高、时间周期长也是食品圈内“擦边球”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广东华安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志宏认为,目前商标侵权官司的程序较为漫长,这容易给模仿的小商家“钻空子”的机会。“等正规企业把仿冒商标打掉,这些小商家的钱已经差不多赚够了。”江志宏表示。从费列罗、玛氏公司以往的维权经历来看,起诉周期往往在1~2年左右,赔偿金额也未超出50万元上限。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也曾多次对媒体记者表示,“傍名牌”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已成为知名企业共同的烦恼。

  如此环境给部分食品企业带来了困境。“核心产品生怕被别人模仿,不敢拿出来在展会展出。最多是拉几个核心合作伙伴,关起门来展出,小范围敲定合作。”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是食品企业互相模仿不予追究带来的恶果,形成了同质化严重的局面,最终导致价格战。“像广东某企业刚推出黑话梅糖,许多企业蜂拥而上模仿,短短一年内这款单品的净利率被拉到了负数。”

  有专家认为:“长远来看,巨头企业用品牌、专利建立起的防火墙,将成为采用‘跟随战略‘食品企业的最大障碍。做仿货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留下的只会是专注区域品牌等垂直市场、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企业必须向重视研发和品牌溢价能力的精细型模式过渡转型。”

责任编辑:霍琦

冠生园 白兔 大白兔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