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复兴:从“冬瓜大王”到鱼咀“老村长”

一个村庄的复兴:从“冬瓜大王”到鱼咀“老村长”
2019年03月11日 21:12 第一财经

  千里归途|一个村庄的复兴:从“冬瓜大王”到鱼咀“老村长”

  编者按: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央战略层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令青山绿水间焕发勃勃生机。第一财经携手碧桂园,在全国多地乡村走访,记录下那些返乡创业的人们。他们的归来,令乡村繁华再现。

  连江畔青山坳里的鱼咀村,最美不过江上夕阳。冬日傍晚,开阔的碧色平静水面上,一轮暖阳缓缓下行,远处山峦浓淡相宜,令人沉醉。948年前的北宋熙宁四年,刚到任的浛洭(即后来的浛洸)县尉米芾,应该也被这江畔美景打动,继而绘下不落凡俗名垂后世的米氏云山,并写出了更加飘逸狂放的书法吧。米芾在任上两年,“职事修举,教化兴行”。据英德县志记载,当地祭祀米芾的祠庙有三处,其中米芾祠两处。

  自广州一路向北,两个小时通畅的车程后即可抵达如今隶属于英德市浛洸镇的鱼咀村。走进精心规划设计的村落,依次经过书吧、咖啡吧、粗糙但颇有乡土美感的毛石头墙民宿,这是不久前完成改造更新的区域。不远处,就是保留着古码头和古街古铺的江边区域,米芾塑像也静静地站在那里,凝望着一江碧水千年不停息奔腾向南。古码头旁,有几幢正在施工中的建筑,墙面以甜瓜大小的卵石为饰,同样是本地传统风格,这是鱼咀文旅项目的二期工程,这几幢建筑也将作为民宿使用。古码头一侧,神似鱼头的鱼咀石,矗立在江畔,天然形成的空洞恰似鱼眼,看尽繁华与没落。

  先有鱼咀,后有浛洸,再有英德。

  鱼咀的宁静与萧索并非历史上的常态。自汉代到唐代,它作为县治的时间长达800余年,作为商贸水路码头也繁盛多年。筑于公元26年,由岭南通往长安的要道之一西京古道,起点即在鱼咀。临近开阔江面的一条鱼咀古街,如今人去屋空,但早年商铺云集的样貌仍依稀可见。住宅和店铺的界碑、古井等保留下来,无声地诉说昔日繁华。随着陆路交通逐渐取代水路运输,鱼咀失去了商贸中转站的地位。受山洪和江水上涨影响,鱼咀村大片耕地和部分民居连年遭遇水害侵袭,农业与民生更显凋敝。

  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讨生活,继而更多居民迁到镇上和外地。到2018年,拥有2000多名居民的鱼咀村,留下的仅有若干老人和留守儿童,大约30人。村庄土地荒芜,诸业不兴,成为全国普遍且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庄之一,似乎已经难逃消亡的结局。

  从“冬瓜大王”到“老村长”

  2017年,在外经商19年的鱼咀村村民廖志其回到了鱼咀村。人生中的这一次急转弯,源于他得到的一则消息——在英德扶贫多年的碧桂园,要到鱼咀村帮助建设美丽乡村。廖志其预感到,自己的家乡“有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廖志其人称“冬瓜大王”,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1998年起,他在海南、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一条线收购冬瓜销售,与各地农民和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和深厚的情谊。从种植到收购再到销售,廖氏父子打造了一条产业链。

  碧桂园的乡村扶贫,找到了一批廖志其这样德高望重的“老村长”合作,他们被统一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编外“公益岗位人员”,担任“脱贫攻坚服务队队长”兼碧桂园一线扶贫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助力扶贫。老村长们擅长与村民沟通以及协调各方关系,对扶贫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冬瓜大王”到返乡参与家乡振兴的“老村长”,其叔的心愿是“将整个鱼咀建设好,村民有钱收,关键要大家好”。

  各方协力,2018年3月16日,鱼咀古城文旅项目正式启动。浛洸镇政府、碧桂园集团的碧乡农业公司、鱼咀村委会及鱼咀村民理事会联合成立旅游公司,共同运营项目。党委政府以服务入股,占股一成;广物集团支持村委投入资金,占股二成;碧乡以项目前期建设入股,占股三成,鱼咀村民理事会以房屋及土地入股,占股四成。项目盈利后按比例分红,优先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实现利润再分配。

  民宿是文旅项目的重头戏,为保持传统建筑风格,在毛石墙砌筑工程中,其叔请来当地老一辈工匠指导,组建了毛石墙砌筑队伍,加班加点工作。一期工程中,仅施工即为村里带来100万元收入。

  目前,文旅项目的二期工程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民宿和山坡上全竹结构、面积达上千平方米的农家乐,均将在4月建成。尚未启动的包括鱼咀古街在内的三期工程,因为涉及文化遗产和风貌保护,更加复杂,工程方案要非常严谨。“三期位于江边,是我们鱼咀的亮点,做起来也是很漂亮的,过年了年轻人都回来了,跟他们也聊一聊。”年前,其叔已经去了古街房主们家里四五次,“大家不能那么死板,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是没有效果的,肯定要有整体的运作。”古街上14户人家的老宅要作为整体发展,很不容易搞定。

  空心村繁华再现:电光草龙 鱼水潆洄

  鱼咀村村民共有38个姓氏的,他们的先辈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做生意,之后定居下来。人口构成的多元状态,与兴盛的商业密不可分。“现在鱼咀村又要辉煌了,两千年后又辉煌了。”其叔满怀期待。

  回到鱼咀的,还有传统风俗。第一财经记者今年1月下旬在鱼咀村采访期间,其叔和另一位“老村长”麦福安(安叔)一起,召集村民排练舞草龙。舞草龙是鱼咀最有特色的年俗,已经被列入英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的“草龙”,是用稻草编成龙身,另用竹和纸片扎成龙头、龙尾,9个或18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依哨声舞成S形。最后,小伙子们轮番将点燃的大小鞭炮掷向龙身,直至将龙身烧断,名曰“劏龙”,非常热闹。

  其叔从1988年开始参与村里的舞草龙,那时他二十出头。随着鱼咀又热闹起来,今年,草龙又舞了起来。当日,练习好舞草龙,安叔仍然很兴奋。他回忆,舞龙与鞭炮的电光相互交映,烟雾弥漫中,舞龙犹如腾云驾雾一般,而这个传统,已经有了300多年历史。

  安叔是当年舞龙的主力,如今也是一位扶贫“老村长”。他说:“我们这里养的东西都特别好吃,因为深山里空气好,鸡和猪喝的水是山泉水。”特色养殖是鱼咀的潜力产业,在碧桂园和广物集团的帮扶下,鱼咀村的贫困户参与养殖鸡和中华黑豚,增收显著。

  在碧桂园驻英德扶贫工作组的宋旭带领下,第一财经记者来到隐藏一处养鸡场,这是碧桂园参与支持的扶贫帮困养殖项目之一。风景优美、占地辽阔的鸡场内,以肉质极佳著称的清远鸡成群结队嬉戏其间。“一共6000只走地鸡,广物集团帮助发展养殖,碧桂园修了道路,产品销售则是两家一起帮忙。”宋旭说。第一财经走访的扶贫帮困中华黑豚养殖基地,则共有1800尾中华黑豚。这两个项目吸纳贫困户成立了扶贫合作社,截至2018年年底,村里5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产业带动就业

  鱼咀文旅项目四方参与,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立”,产权归宅基地主人所有,使用权和经营权由宅基地主人委托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把经营权委托给第三方运营团队。鱼咀文旅项目运营团队负责人王海洋从去年11月20日开始管理鱼咀的民宿运营。一期目前共有员工13人,大多是本村村民。“上岗前送他们到碧桂园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去学习,经过封闭式学习和实习检验再回来工作。”王海洋预计,项目的二期和三期建好后,可以解决村里50个人就业,农家乐也能解决十几个村民就业。

  “村里有一个800亩的荷花塘,可以做一些水上项目,塘周边打算建骑行步道。江里还有一个小岛,可以造水上木屋。现在还在推稻田小龙虾项目。”宋旭也介绍了一些规划中的项目。他去年7月大学毕业,但处事老练表达清晰,看不出应届生的稚嫩。从起初负责施工管理,到后来负责项目协调,宋旭遇到过村民的不理解甚至阻碍。但等工程建好,给村民带来了实在的便利和好处,他和同事们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大家都改口叫他阿旭。

  碧桂园集团社会责任部副总监、英德扶贫负责人潘定国曾就读于碧桂园公益学校国华纪念中学,还在英德白沙中学做了两年支教老师。2013年4月,他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参与了国内外多个救灾项目。2017年8月入职碧桂园后,潘定国负责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4月,他回到英德。对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这位资深公益人有很多思考。

  “以前的新农村建设,不会有鱼咀这样的咖啡吧,不会有这样的民宿,道路、水、电、网通了就OK了。”潘定国认为,碧桂园乡村扶贫的1.0版本是在英德树山村帮村民建新居;2.0版本则是韶关的和村和黄塘,集中在硬件建设和风貌打造,还没有考虑到相关产业的业态发展;南强村注重古村落保护,并将其与现代旅游业结合,属于3.0版本;在鱼咀探索的兼具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视为4.0版本。

  在潘定国看来,乡村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利益博弈过程,也是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建立信任的基础需要时间。“鱼咀现在所展现出来的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过程中有很多艰难和阻力。”他说,阻力不仅来自于村民,也来自于整个规划层面,“这就是一个碰撞的过程,在碰撞的过程中让事情慢慢地朝彼此需要的方向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

  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又要激活它,搭建起产业发展的基础,让村民增收,扶贫和乡村振兴要面对和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要利用废弃的古街古铺,就需要去动它,但是一动就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但里面有冲突,找到这个平衡点需要时间。”潘定国在鱼咀遇到的问题,在当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普遍性——既要尊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要考虑当前和未来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

  鱼咀村文旅项目的“一二三四”分配模式,是利益相关方达成的共识,是推动项目发展的联动机制,“通过协议的方式约定四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潘定国告诉第一财经,国内其他地方找不到这样的企业扶贫模式。“它兼顾各方公平,考虑到了相关方的利益占比,同时也把几方捆绑到一起,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同时,四方约定限制分红,要把更多的资金用来做公益。

  在这一模式下,鱼咀可以实现其叔期待的复兴吗?潘定国回应:“可以去期待,并带着这个好的愿望一起去推动。”村庄空心化已经是中国社会和文化面临的重要挑战,“我觉得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帮扶,为中国乡村留下一点东西,告诉别人其实可以做出一些改变,我们称之为我们可复制、可推广、可造血的模式。”

  其叔的两个孙女,一个读三年级,一个读二年级。一家人回到鱼咀后,她们终于不再与父母分离了。其叔说,就算在外面赚到钱,但没能照顾好小孩读好书,那将是一家人的遗憾。现在,大孙女的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二,“老师见到我就会夸奖她”,其叔笑了。

  档案:英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接合部,早在2010年,碧桂园就在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启动“绿色产业扶贫”,实施了苗圃产业加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2017年11月,碧桂园启动了英德市整县帮扶工作,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组建英德市专职扶贫队伍,承担78个省定贫困村及全市17405户4438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碧桂园探索推进包括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及其他创新形式在内的“4+X”扶贫模式。通过寻找一批致富带头人、寻找一批老村长、寻找一批深度贫困人口计划,助力农村青年人才建设,帮助更多返乡有志青年圆梦想,助力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
 

责任编辑:鲍一凡

碧桂园 老村长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8 亚世光电 002952 --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3 新诺威 300765 --
  • 03-13 青农商行 002958 3.96
  • 03-12 每日互动 300766 13.0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