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开放 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转型提速

从封闭到开放 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转型提速
2019年03月06日 20:08 第一财经

  从封闭到开放,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转型提速

  跨国药企在华研发中心转型提速。

  3月6日,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宣布启动INNOVO平台,通过开放合作模式,与中国本土科研院校、初创公司等合作,共同搭建医药研发新生态,加快创新药物开发。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诺和诺德的INNOVO平台将聚焦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相关的慢性疾病,致力于寻找在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慢性肾病等重点疾病领域的创新发现,并寻找与蛋白质工程和制剂、寡核苷酸和干细胞治疗相关的创新平台与技术。

  这是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又一例子。在此之前,作为诺和诺德糖尿病领域的“劲敌”,礼来在2018年3月份也宣布在上海成立创新合作中心,聚焦更多通过本土协作推动早期新药研发。

  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历史,最早可以从诺和诺德说起。1997年,诺和诺德在北京成立研究发展中心,该研究发展中心主要参与公司总部在糖尿病、肥胖症和血友病等核心领域的众多新药研究项目。之后,众多跨国药企纷纷效仿,相继在华设立相关的研发中心。

  如今,跨国药企这种“单枪匹马”的研发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中国目前的医药行业。一方面,随着中国医药审批审评制度的深化改革,新药审批速度加快;另外一面,随着中国新医改推进,以往跨国药企在中国大规模推广专利过期的药物销售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挑战。这种形势之下,为了保持竞争力,跨国药企亦加快向中国引进更多的创新药物。

  不可否认的是,新药的研发成本日趋上升。据德勤发布的报告显示,成功上市一个新药的成本从2010年的11.88亿美元已经增加到2017年的20亿美元。

  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跨国药企频繁传来关闭在华研究中心或裁员消息。如2017年9月初,礼来关闭了位于上海张江的早期临床研究实验室并裁减3500人。再如诺和诺德,2018年9月份,公司也一度宣布,重组全球研发中心,加速严重慢性病产品管线的扩展。为支持转型,在丹麦和中国的研发中心裁掉约400名员工。

  一位跨国药企中国高层人士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靠着自己研发中心的科学家、从最早的靶点筛选到最后的临床上市,潜心研究十年、二十年,这样的研发模式成功率是越来越低。全球整个医疗环境在发生转变,如医疗技术在发展,越来越互联网化、智能化;再如患者自身的疾病管理模式也在转变;种种变化之下,在倒逼研发效率提高。“与外部协作的话,大家可以聚集各自的智慧。新药研发‘九死一生’,就算是研发失败了,大家也可以继续往前走,但成功的概率已在提高。”

  随着中国新药研发环境改善,中国本土创新力量亦在加强,中国本土初创企业也在崛起,跨国药企与中国本土初创企业合作开发新药也成为一种趋势,如赛诺菲与再鼎医药、礼来与信达生物、罗氏与华领医药等都达成过相关的合作开发协议。

  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总裁苏京表示,INNOVO平台的设立,是诺和诺德全球研发战略转型的体现,通过外部合作,寻找新的治疗方案。依托INNOVO开放创新平台,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作为创新加速器,将构建与学术界、医疗机构、生物制药公司、孵化器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拓展药物研发的新边界。

责任编辑:鲍一凡

诺和诺德 药企 医药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3 新诺威 300765 --
  • 03-13 青农商行 002958 3.96
  • 03-12 每日互动 300766 --
  • 03-08 锦浪科技 300763 26.64
  • 03-06 金时科技 002951 9.9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