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墉知难而退 世行何去何从

金墉知难而退 世行何去何从
2019年01月15日 04:32 时代周报

  金墉知难而退 世行何去何从

  陶短房

  1月7日,一颗突如其来的重磅炸弹震惊了全球金融界:世界银行行长、韩国裔美国人金墉(Jim Yong Kim)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宣布辞职,并将“转入一间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融资的机构任职”。他将继续任职至最迟2月1日,然后这位本应直到2021年或2022年卸任、年仅59岁的世行行长将提前鞠躬谢幕。

  尽管金墉迄今并未详细解释自己突然离职的真正原因,但外界普遍认为他是“知难而退”,避免承担自感力不从心的责任和责难。众所周知,作为二战后全球金融秩序的中枢核心,世行-国际货币基金(IMF)组织所构成的体系掌握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政策的话语权和金钥匙,自1946年世行-IMF体系诞生起,美国在这两个中枢核心中的持股比例从未低于15%,而奉行“一股一票”的世行、IMF体系有“任何重大决定都必须获得至少85%股份支持”的“铁律”,也就是说,美国自二战结束至今,实际上牢牢掌握了对全球重大经济、金融规则的“一票否决权”。正是在这一“铁律”支持下,迄今历任世行行长都由美国人担任,而IMF总裁则心照不宣地照例由欧洲人出任。

  在这种情况下,世行行长和美国政府、总统步调一致就至关重要。金墉的当选结果始终是政治性,只是因为美国在世行的垄断性表决权,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对金墉的青睐,正所谓人走茶凉,如今美国总统不再是和金墉“同声同气”的奥巴马,而换成了时时事事和奥巴马刻意相反的特朗普,金墉自然要考虑一下自己继续恋栈下去是否还有意义。

  本来,金墉在金融理念和行为方式上也非常契合当时美国政府的全球金融战略,即一方面原则上同意“金融体系改革”,承认“应给新兴国家更多金融话语权”;另一方面想方设法维持美国在全球重大经济、金融政策上的“一票否决”,确保全球经济、金融“游戏规则”继续有利于美国。最关键的一点,他坚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原则仍然有利于美国,并因此要尽可能利用世行-IMF这个“中枢核心”,将美国在这一大框架的“特权”持久维持下去。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美国政府口头上高呼“改革让权”,实际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框架等最基本的东西也弃若敝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世行-IMF体系在战后得以存在并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就是其头号“大股东”美国对上述原则、框架的坚持、利用,甚至强推,世行之所以能“姓世”,奥妙也正在此,如今美国自己越来越懒得谈“全球”“多边”“一体化”,却又要这个以上述原则为“存活先决条件”的世行和自己“舞步契合”,实在有些勉为其难。金墉毕竟不是金庸,更不是金庸笔下呼风唤雨的大侠,自难担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让金墉为难的是,他不仅要面对美国现政府的怠慢和不满,也要面对新兴国家不断要求扩大话语权的压力。自2010年将美国在世行和IMF的投票权分别从16%和16.89%降至15.87%和16.47%,同时将中国、印度等少数新兴大经济体投票权上调后,世行和IMF已8年未曾修改股本结构和投票权比例,金墉任内更是一次也没调整过,对此,也是左右为难,索性挂冠而去,落个眼不见为净。

  对于接任者,《金融时报》1月11日称,美国政府可能提名特朗普的亲信、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莉甚至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成为新的世行行长候选人,舆论界一片哗然,对此美国财政部讳莫如深。

  不过,众所周知,特朗普对多边框架、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等美国长期奉行的理念并不“感冒”,在这种情况下他未必会推举“自己人中的自己人”当这样一个机构的“掌门人”。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7 华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7 七彩化学 300758 --
  • 01-16 威尔药业 603351 35.5
  • 01-16 新乳业 002946 5.45
  • 01-15 康龙化成 300759 7.6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