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狂奔

  牧原狂奔

  蒋政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或“牧原”,002714.SZ)的扩张仍在加速中。

  日前,牧原股份发布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资不超50亿元,用于生猪产能扩张和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完成,生猪产能将新增400多万头,这几乎是其2017年销量的四分之三。而在一年前,牧原曾先后两次募资共54亿元,同样用于产能扩张。截至9月30日,上述资金仍有十多亿元尚未投入使用。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即便多次募资中涉及偿还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但牧原股份的负债率依然在行业中处于较高位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

  另外,牧原各项金融机构融资及有息负债余额为112.94亿元,短期借款接近50亿元。

  与此同时,生猪养殖环境不容乐观,多省市的生猪调控仍受到限制。行业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牧原主产区的河南以及东北均受波及,这对牧原生猪销售会带来很大影响,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其资金情况。

  重资产模式下的“大跃进”

  从22头猪养起的牧原,经历2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尤其是进入2015年以来,牧原的发展近乎狂奔。

  公开数据显示,牧原股份在2015年至2017年的生猪销售量分别为191.90万头、311.4万头、723.7万头,2018年前三季度已经突破760万头。

  牧原股份的这一增幅远超温氏股份。后者的养猪业务近几年增幅保持在15%左右,在2017年销售商品肉猪1904.17万头。虽然牧原股份与其规模仍存较大差距,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龙头企业走的是完全相反的扩张模式。温氏股份采用的是“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模式。该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可根据养殖产业链管理中的技术难度、劳动强度以及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情况,以委托养殖方式与农户进行合作。

  而牧原股份则采用大规模一体化的重资产扩张模式,涉及原料采购、饲料加工、种猪选育、养猪生产到屠宰等环节。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而言,温氏股份偏轻的模式可以使得其自身获得快速发展,而牧原股份则需要更多资金投入。

  事实上,两大模式的推行者曾经有过交集。多次参加牧原股份股东大会的严姓投资者分享到,牧原董事长秦英林曾带领团队前往温氏股份学习,并交流了技术,但最后还是没有学到温氏股份的模式。“曾有投资者咨询温氏模式好还是牧原模式好。秦总立马回答温氏股份的模式是很好的。然后他沉思几秒,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还是牧原好。”该投资者提到。

  也正因为是重资产扩张,牧原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扩张时,自身资产负债率也远高于行业。2015年至2017年和2018年9月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合并口径)分别为50.17%、56.22%、47.03%和55.55%,远高于行业39.08%的平均值,也高于温氏股份的33.23%。

  “这与牧原股份的模式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养猪业从投资建厂到投产周期比较长,集团项目一般在3~5年时间。牧原当下处于大力扩张的阶段,因此需要一直不断融资来支撑其对外项目的建设。”猪易数据分析师静书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梳理牧原股份的发展脉络可知,其市场扩张是伴随着在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进行的。急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记者注意到,牧原股份的多次募资中,曾多次用于还债和补充流动资金。

  自2014年上市以来,牧原在2014年(IPO)、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5次募资,金额合计超120亿元。其中,2015年12月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部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2017年4月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0.77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归还银行贷款,8.6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018年12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其中15亿元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及有息负债。

  “通常情况下,在公司现金流紧张及日常运营资金缺口较大时,企业才会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用于还债。牧原多次将融资资金用于还债,这项用途是否合理有待商榷。”经济学家宋清辉说。

  而根据相关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牧原股份各项金融机构融资及有息负债余额为112.9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债务融资额余额为72.86亿元。另外,公司短期借款为47.91亿元。

  扩张背后

  不可否认的是,牧原的扩张给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营收从2015年的30亿元升至2017年的100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受非洲猪瘟影响,目前多个省市的生猪调运被限制,而根据牧原最新的募资公告显示,其产能扩建地大多也处于这些地区。

  据太平洋证券研报显示,截至12月3日,我国无法调运生猪和生猪产品的省份有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包括河南、吉林、辽宁等多省份只可调运生猪产品。

  根据牧原股份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显示,该公司将在安徽、湖北、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区涉及16个项目的生猪扩建。另据中泰证券研报显示,牧原股份在河南地区的生猪产能占整体产能的60%,湖北接近10%。上述地区均受到生猪限调影响。

  “对于牧原来说,大量的生猪不能外运,公司产销出现失衡,或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风险。”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张莉莉说。

  记者注意到,2017年牧原的两次融资资金尚未使用完毕,多项生猪养殖项目仍在建设中,并且多个项目不及预期甚至出现亏损状态。

  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牧原股份在2017年4月份募资的30亿元资金中,仍有2.03亿元尚未投入使用;在2017年12月募集的24.75亿元中,尚有12.63亿元未投入使用。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牧原投资项目实际收益了解到,除了年出栏80万头生猪项目达到预期收益外,另外12个投资项目均未达到预期投资收益。

  并且,在2018年前9个月,旗下翁牛特牧原7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农安牧原2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建平牧原4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以及兰西牧原2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牧原股份并未披露未达预期的原因,亦未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

  “亏损项目所处地区在2016年~2018年有多家大型企业扎堆布局,使得当地产能集中,供应严重过剩,价格下跌明显。并且受环境影响,东三省以及内蒙古地区生猪长时间禁止出省,当地生猪销售困难,大猪积压情况严重。”静书分析称。

  即便如此,牧原最新的募资信息显示,公司拟募资35亿元用于生猪养殖,项目实施后公司将新增生猪出栏475万头。

  急速扩张背后风险与机遇并存。在上述严姓投资者看来,当下禁运严格,整个行业都打乱了,牧原此时选择多募资多扩充,对于企业来说是大好事。

  多位行业分析师对牧原的扩张行为也表示理解。静书告诉记者,养猪行业最大的瓶颈是土地和环保,在国内市场,适合大体量猪场的土地并不多,谁先抢占土地资源,谁就拥有扩张入场券。另外,牧原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成本,选择快速扩大规模加大产能利用,也能尽快降低牧原生产成本,增加盈利。

  张莉莉还提到,目前生猪价格处于低位,牧原此时选择扩张成本较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牧原比较看重某些地区的屠宰资源,谁能提前抢到谁就能获得优势。

  只是,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且在疫情成为持久战的大环境下,牧原如何平衡扩建项目的资金投入、把控疫情风险,以及自身现金流问题,将成为其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面对的难题。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19 上机数控 603185 --
  • 12-18 紫金银行 601860 3.14
  • 12-18 华林证券 002945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