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栈易主丰巢 智能快递柜“三国杀”变“双雄会”

  中集电商“卖桃下山”

  黄波

  张家振 智能快递柜行业洗牌加速,这次易主的是中集e栈。

  9月13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000039.SZ)发布公告,拟将旗下中集电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电商”)出售给顺丰投资控股的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巢科技”)。

  资料显示,中集电商是中集集团孵化的一家以经营智能快递柜为主要业务的创新公司,致力于以e栈为原点的末端智能交付网络的运营,解决电商物流最后100米交付的痛点。

  对于出售e栈项目带来的影响,中集集团董秘办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集团财务和对当期业绩影响考虑,此次出售中集电商是非常正面的。也可以说,这是中集集团有史以来,通过快速孵化并成功退出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具有较大创新意义。”

  记者梳理发现,随着行业加速洗牌,智能快递柜正由速递易、丰巢、中集e栈“三国杀”加速演变为速递易、丰巢“两强争霸”的新格局。不过,在经历跑马圈地、并购整合潮之后,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正成为行业必须突破的瓶颈。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或将成为智能快递柜的转折年。

  “卖桃下山”

  根据公告,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投资拟将其所持有的中集电商78.236%股权全部出售给丰巢科技。此次交易,中集电商的整体估值和交易总对价为8.1亿元,其中中集投资的股权以约6.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丰巢科技,中集电商剩余约21.8%的股权持有方深圳港湾睿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也将股权悉数出售给了丰巢科技。

  中集集团表示,此次出售完成后,中集电商不再纳入公司财务报告合并范围,预计将增加集团2017年度合并净利润约人民币4亿元,对公司2017年度合并财务业绩带来正面积极影响。

  中集电商成立于2014年,按照中集集团方面给出的说法,中集电商是中集集团“鼓励创新创业”政策下孵化的项目,自成立以来,聚焦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快速铺点,在智能快递柜市场占有率领先,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快递柜品牌之一。

  对于收购的原因,丰巢科技则解释称,主要是基于对中集电商的经营现状及前景的认可和出售方提供的中集电商有关资料的信赖。

  尽管中集集团表示此次交易是为了完成孵化项目的顺利退出,支持中集电商与丰巢科技合并,但记者注意到,中集电商经营状况不佳,或也是中集集团选择最终退出的原因之一。

  公告显示,2016年中集电商经审计的主要财务数据中,营业收入为890.7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5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2亿元;今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三项数据分别为1996.57万元、-8131.45万元以及-7711.23万元。

  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中集集团在公告中并未予以说明。

  事实上,对于中集电商,中集集团方面曾寄予厚望。中集电商创始人程宏达曾表示,中集集团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的提供商,一直以来对快递行业介入较少,“这对于一家国内最大的物流设备制造商来说,在业务布局方面是不全面的”。基于补齐市场缺位的想法,中集集团成立了中集电商。

  如今,程宏达在e栈被宣布收购的次日凌晨发布“朋友圈”称,“1006天带了一群人爬了个小山,种了片桃林,下了场雨,晒了太阳,卖了桃,准备下山。”

  对此,中集集团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出售e栈同时,公司与顺丰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将更聚焦于我们的优质项目,如冷链运输、自动化分拣等装备及相关服务,公司会更聚焦优势产业。

  加速洗牌

  程宏达“卖桃下山”背后,是智能快递柜市场已经进入“两强争霸”时代的现实。

  记者梳理发现,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三泰,002312.SZ)是国内较早涉足智能快递柜的企业,凭借“速递易”一度成为沪深两市市值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

  2015年,顺丰、阿里先后找到速递易,表达了入股共同建设的意愿,但合作先后“谈崩”。随后,两大巨头开始自起炉灶,2015年6月,顺丰联合申通、中通等公司投资5亿元创建了丰巢科技,并在速递易举步维艰的2017年,拿到了25亿元A轮融资;阿里系的菜鸟也不甘人后,建立起全国自提点网络菜鸟裹裹。

  随着各路投资者纷纷进场,国内智能快递柜行业逐步形成丰巢、速递易和中集e栈“三国杀”的竞争格局,智能快递柜数量分别达到6万、5.6万和1.4万左右。

  2016年10月,实力偏弱的中集电商更是采取抱团取暖战略以巩固行业地位,和江苏云柜、上海富友结成“创赢联盟”。其中,中集e栈奉行北上广深战略,云柜在二三线城市发力,富友集中在东南沿海,三家网点布局既有重叠又有互补。

  不过,曾经的行业龙头速递易最先被收购。今年7月,由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并直接拖累上市公司被ST处理,速递易最终易主,接盘方是中邮集团、复星集团以及菜鸟网络。

  随着收购中集e栈,丰巢科技有望“扳回一城”,行业“两强争霸”的竞争格局也将加速形成。数据显示,丰巢科技目前在全国74个城市已经设下了6万余组智能快递柜,每天处理包裹数量400多万件。中集e栈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运营着1.4万余组智能快递柜,每天处理包裹数量将近80万件,两家公司智能快递柜的总数量将达到7.4万余组。

  中集电商相关负责人表示,中集e栈并入丰巢科技后,将改变中国智能快递柜行业的格局,丰巢科技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导者,加速其未来快递网络的建设,提升快递营运效率和包裹处理效率,“合并后包裹日处理量将接近500万件。”

  不过,即便收购完成,丰巢科技仍然面临着“新速递易”强有力竞争。拥有5.6万组智能快递柜的速递易在引入新的投资方后,整合入中国邮政旗下2.1万组左右的智能快递柜,数量增加到7.7万组,超过了丰巢和e栈的总合。

  徐勇分析认为,2018年或将成为智能快递柜的转折年。智能快递柜完成快速整合后,行业将迎来更快的洗牌速度,随着中小快递柜被整合或出局,智能快递柜行业也将迎来收费时代。

  商业模式“老大难”

  对于中集集团此次出售中集电商,广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目前,智能快递柜行业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而这离不开最终用户——快递行业的介入。中集集团此次出售中集电商的股权,也让更具备经验和条件的快递企业接手。

  然而,不管竞争格局如何演变,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正成为智能快递柜行业必须突破的瓶颈。在智能快递柜终端越铺越多,盈利模式又不清晰的背景下,亏损的“窟窿”也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集电商的营业收入为1996万元,但亏损8100多万元,盈利前景不明朗。而速递易和丰巢科技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达1.96亿元和1.75亿元。

  目前的行业共识是,根据中国智能快递柜发展情况,直接向消费者收钱是很难实现的,需要跟快递企业、社区物业、金融机构、房地产公司和广告商等形成联盟的合作模式,才是较为长远的发展路径。

  徐勇表示,智能快递柜目前最直接的变现方式包括向用户收取延迟保管费以及箱体广告费,但并不能覆盖智能快递柜的运营维护成本。应该借鉴日本运营模式,智能快递柜由社区物业购买,运营公司负责运营,每家每户不论使用频率均要缴纳固定的费用。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则指出,未来智能快递柜市场或形成两大类型的生态群,一是“菜鸟平台+”生态群;二是“丰巢+”生态群。其中,菜鸟平台的集群优势大一些,其会通过线上开放平台+线下驿站等,实现开放性生态服务;而丰巢构筑的顺丰闭环服务体系也将日趋完善,这次收购中集e栈也是其强化生态护城河的举措之一。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