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8日14:05 《能源评论》

  鲍勃·杜德利:危机处理家

  文·张智

  或许是时势有意要造就这位英雄,在英国石油公司(BP)首席执行官鲍勃·杜德利(Bob Dudley)近年来的职业生涯中,遭遇的严峻时刻有点多。

  杜德利平日里待人接物充满和气,说起话来语气柔和,再加上一头略显稀薄的金发,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温和。

  然而一旦遇到危机,他又能临危不乱,果断决绝,危机应变能力异常出色。一位同事曾评价他“冷静、沉着、镇定,同时也非常主动”。作为一名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石油业资深人士,杜德利的故事充满了美国式英雄色彩。尽管一场又一场危机如虎狼环伺,对于这位危机处理家来说,它们不过是他职业生涯中一个又一个的阶梯与跳板。

  最艰难的在位者

  2010年4月,杜德利离开英国石油公司伦敦总部,远去印度主持公司在当地的商业开发业务。在短短两个月后,他又被召回了总部。原因是当年4月份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事故不断发酵,让英国石油公司面临着最严重的危机,它需要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公司董事会最终选择了这个时年54岁的美国人。

  杜德利临危受命,2010年6月份以漏油清理部门主管的身份前往美国休斯敦,领导事故现场清理与复原的工作。随后,英国石油公司在7月份宣布,杜德利将出任公司历史上第一位非英籍首席执行官。

  对于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杜德利来说,完美解决这场危机并带领英国石油公司重新步入正轨,是一场艰苦的战役。

  他别无选择,只能精兵简政,因为他需要现金流来打消金融市场对英国石油公司生存能力以及偿还巨额赔款能力的疑虑。为了筹集这笔钱,杜德利选择出售公司生产性资产,而且额度高达300亿美元。这个决定出乎了外界意料,出售数额已经超过英国石油公司2009年总资产的1/10,将直接大幅削弱其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能力。

  这是一场豪赌。尽管出售的都是较为优质的资产,但很显然,竞争对手们更想做的是“捡漏儿”,因而在选择买家与确定交易价格方面,英国石油公司面临着更艰难的挑战,不仅要估量与其他能源巨头的关系,顾及各国政府的利益,还要确保割肉换来的资金足以应付对漏油事故的赔偿。

  中等规模的美国能源公司阿帕奇以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石油公司首轮出售的资产。这是一笔不错的交易,售价在英国石油公司内部估值的两倍以上,它确定了英国石油公司钻探和生产业务的总价值为3500亿美元,几乎是公司当时1190亿美元市值的3倍。而阿帕奇的首席执行官史蒂芬·法里斯仍然觉得自己捡了便宜,杜德利额外赚取了一份不小的人情。

  在公司遭遇资产价值缩水、舆论谴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之时,这个思虑周全、擅长分析、尽善尽美的处女座美籍领航者开始发力,“我们决心恢复公司的信誉,我清楚这需要行动来兑现,而不止是停留在口头”。在漏油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英国石油公司已经从收入中拿出了将近410亿美元准备金用于可能发生的偿付义务,并且已向相关个人、企业和政府支付了50多亿美元赔偿金。

  对于英国石油公司本身,杜德利决心进行一次大手术。他首先放弃了自己的报酬,以表明决心,接下来是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重新整理资产组合、改变业务运作方式、扭转速度和效益重于安全的企业文化、成立集中化的生产安全部门。除此之外,杜德利还邀请以重视安全闻名于世的美国退役海军上将斯齐普·鲍曼担任公司董事,以表明英国石油公司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在经历这起事故后,我决心要让公司变得更安全、更强大、更持久、更可靠、更有价值”,杜德利说。

  最终,杜德利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英国石油公司没有因为漏油事故倒下,而是逐渐步入了正轨,在2011年实现利润257亿美元,并在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排到了第11位,相比上一年飙升了379位。

  曾遭俄罗斯驱逐

  鲍勃·杜德利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之中保持冷静与果敢,与他早年的从业经历具有莫大的关系。

  杜德利195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近郊,是家中幺子,孩童时期在密西西比哈蒂斯堡的一个小镇度过。1979年,他获得了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了雷鸟管理学院无工作经验的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杜德利进入美国阿莫科能源公司工作,1994年,他人生中第一次踏入俄罗斯,在随后的3年中负责阿莫科在俄合作项目。1998年,阿莫科被英国石油公司收购,杜德利追随老东家成为了英国石油公司的一员,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助理,随后升任副总经理。

  2003年对于杜德利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其时,他正在负责英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里海地区、安哥拉、阿尔及利亚以及埃及的上游业务。可能是因为拥有在俄工作经历的缘故,他被任命为公司对俄合资企业秋明英国石油公司(TNK-BP)的首席执行官,再次常驻莫斯科。

  杜德利与俄罗斯人的接触并不短暂,然而与他们的磨合却始终磕磕绊绊。他与俄方股东在合资企业的发展战略上分歧明显:俄方希望秋明英国石油公司走国际化路线,积极进行海外并购;而杜德利站在英国石油公司的角度,希望合资企业将重心放在俄罗斯国内石油开采上。2007年年底,杜德利抛出了与俄方利益大相径庭的“公司发展五年计划”,遭到俄方股东否决。到2008年夏天,双方矛盾最终激化,俄罗斯政府当局站在自己人一边,开始频繁搜查英国石油公司位于莫斯科的办公场所,甚至一度想要拘留杜德利。但是杜德利并没有妥协的想法,在俄罗斯安全机构查抄了英国石油公司驻莫斯科分部后,才不得不“逃离”俄罗斯。随后,他被告知签证将不被续期。

  这段在俄罗斯的工作经历是杜德利曾经的一段事业辉煌期,在他任职期间,秋明英国石油公司迅速发展成为英国石油公司最赚钱的一笔投资。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杜德利处理危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公司总部的认可。与杜德利相识多年的丹尼尔·耶金后来曾评价说,“当年在俄罗斯,他在高压环境里依然能够保持全神贯注工作的能力。他行事沉稳,知道怎样与各式各样的人一起协力完成工作”。

  回到伦敦之后,杜德利进入英国石油公司董事会,同时负责管理公司在美国和亚洲的业务。

  翻身不靠“亲美”

  当年推举杜德利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官,英国石油公司董事会显然有利用其美国籍身份对美国政府进行攻关的想法。当时,英国石油公司40%的业务和大量增长潜力都指望美国市场,如果因为漏油事故导致公司与美国政府及民众关系恶化,就彻底摊上大事儿了。

  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让英国石油公司渡过难关是杜德利乐意做的事,不过他显然不想让公司与美国市场绑得更紧。走马上任之后,杜德利一直在尝试着让公司的业务更加多元化。

  之前与俄罗斯的交恶并没有浇灭杜德利继续进军俄罗斯石油产业的热情。“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成为俄罗斯能源结构的一部分”,杜德利表示。从2011开始,英国石油公司即开始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就开展合作进行洽谈,随后2013年以550亿美元现金加19.75%股权的价格,将其所持有的秋明英国石油公司50%的股份卖给了俄罗斯石油公司。谈到乌克兰危机,杜德利称,英国石油公司打算维持其在俄罗斯的影响力,尽管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但英国石油公司无意参与政治。2014年5月,英国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再次牵手,决定共同勘探俄罗斯中部地区的页岩油资源;2015年7月,又收购了后者旗下西伯利亚塔斯-尤里亚赫油田20%的股权。

  亚洲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增长空间自然也是杜德利所不愿错过的。在2011年2月份,即漏油事故的10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宣布与印度信实工业公司合作进行油气开发,开启了其印度新项目之旅。中国,无疑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杜德利盯上的,是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2014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协议,计划从2019年起向中海油供应液化天然气。2015年10月,英国石油公司又分别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以及天然气供应等。

  多方寻求合作被外界认为是杜德利开展“自救”的良方。然而这条自救之路走起来也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10月,美国联邦法庭新奥尔良地方庭作出裁决,最终将对英国石油公司2010年漏油事故的罚款金额定格在208亿美元。此项裁决使英国石油公司为漏油事故支付的总金额达到559亿美元,超出了此前预期。而在2015年二季度,英国石油公司已然因为支付108亿美元的漏油事故赔偿金而陷入了亏损。

  更糟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此时的原油市场一片肃杀,这截断了英国石油公司丰厚利润的来源。危机的阴云再次来袭。

  内忧外患之下,杜德利在发给公司员工的一份内部邮件中说到,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严酷的贸易环境”。尽管环境恶劣,他却仍然轻松和冷静,“我们正在适应并调整业务,缩减资本支出并降低成本,同时始终关注安全。”

  这位危机处理家似乎对应付这场新的危机充满了信心。他最终能否再次带领英国石油公司赢得未来,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文章来源于《能源评论》杂志

责任编辑:王建梓 SF158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