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 丨东莞报道
“等赚足50万,我就回家过日子。”可等赚足了50万,李启尚却不着急回老家了。
初中毕业后,李启尚就开始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为养家糊口,混口饭吃。当年的打工仔完成了50万的目标,决定开始创业。
李启尚是本本分分的创业者,不偷奸不耍滑,他的上名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不满足于与知名企业合作,他还开始尝试着打造自己的品牌。谈及自己的生财之道,他说:“作为一个企业,当你的产品真正能够帮助到很多人的时候,就会有市场,就能赚到钱。”
一个鸡翅 埋下创业伏笔
1994年,19岁的李启尚“听说广东在搞开放”,只身从湖南老家来到东莞市长安镇“淘金”。他最初在一家香港老板开的玩具厂里打工,一天7块钱。那时候,工厂食堂的饭菜只有一勺,清汤寡水白菜萝卜,一星期也见不到油星。19岁的年轻人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李启尚根本填不饱肚子。他还发现,他们吃得差,有人却是八人一桌,四菜一汤,羡煞他们这些穷小子。
过年时候,李启尚分到很大一个“鸡腿”,咬开后发现,那其实是裹着很多面粉的鸡翅膀。他不解:“为什么别人吃得那么好,我们过年也只是吃一个鸡翅膀?”有人为他指点迷津:“吃得好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做管理的,一种是师傅(技术人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启尚暗自分析到:“我做管理肯定不行,内向、害羞,只读到初中毕业,普通话也讲不好,只能学做技术了。”
一个鸡翅引发的一番思考,促使李启尚从玩具厂辞职进入一家五金厂。李启尚勤快好学,为学到技术,没少动脑筋。中午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义务帮助师傅做模具,为他们打下手;晚上下班后,他主动为师傅们洗脏衣服。李启尚很快得到师傅的信任。为了让他能够在厂里留下来,有师傅甚至谎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李启尚完成的。从学徒到师傅,1997年,李启尚在一家台湾工厂做到了技术主管。
经过几年的磨砺,李启尚决定做自己的老板。2002年,李启尚在长安镇租了店面,做模具配件加工——两台机器,三个员工,开始创业。那时候正是东莞加工业、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订单多,买卖好,李启尚走得很顺,从打工仔到小老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009年,李启尚扩大规模,将其一手创办的“上名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搬迁到如今的位置:东莞市长安镇建安路。
李启尚爱动脑筋,他看到冲床冲出的废铁一个孔连着一个孔,像筛子一般,忽然想起自家的竹筛子,存在火灾隐患,便把废料电镀一下,做成铁筛子,打入家乡市场,广受欢迎。废铁成了宝贝,只一个筛子,李启尚就赚了100多万,他自此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2007年,李启尚到浙江某地考察,发现那里家家户户做发卡,发卡虽小,工序却有好几道。李启尚嫌麻烦,回到长安研究出只需要一道工序做成的发卡,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小小发卡为李启尚赚了几百万,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李启尚通过创新,成功挺过了经济寒冬,在东莞企业倒闭潮中傲然挺立。
李启尚的模具市场越做越大,他与TCL[微博]、佳能[微博]、东芝[微博]等知名企业合作,同时还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启尚照明。他解决了困扰LED灯市场前景的散热问题,为LED散热器申请发明专利。目前,他的公司拥有专利20多项。2010年6月,李启尚荣获长安镇政府颁发的“十佳创业先进个人奖”。
在企业发展的路上,李启尚并不孤单,他是东莞市湖南娄底商会的会长,和来到东莞的娄底籍老乡们一起把企业做强做大。目前,商会已集结了3000多人,他们多是自主创业。“目前的市场环境,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做大。”李启尚感慨道,但是抱团取暖,却可以做很大的事情。
一碟肠粉 立下助人行善的志愿
很多人知道李启尚的名字,起初并不是因为他的企业或者他的产品,而是因为他创办的“互助宿舍”。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李启尚的“互助宿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坐落在东莞长安镇建安路的“互助宿舍”,是李启尚为处境窘迫的“找工族”提供的落脚点,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和简单的生活物品。
创办“互助宿舍”的初衷,始于李启尚一段苦涩的人生经历。1994年,李启尚刚到长安,工作还没有着落,却因为中午看别人打牌被抓到治安队。身份证和仅有的120块钱全部被治安队员收走。3天后从治安队出来的时候,他已经疲惫不堪、饥渴不已。
人生地不熟,李启尚不知道该求救于谁,身上没有钱,洗不了澡,住不了旅店,更吃不上饭。蓬头垢面的他走到哪里都惹人嫌,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他只能到别人地里挖红薯吃,捡方便面的调料兑水冲开全当充饥,晚上就睡在猪圈的棚子下……
最绝望的时候,一个陌生人伸出援手,为李启尚买了一碟肠粉。“那个时候我就立志,有一天我当老板了,我要去帮助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的人,给他们提供吃住的地方。我就这样一个梦想。”
李启尚是感恩图报的人,为了找到当初带自己学技术的师傅,他两次到湖南双峰查档案,几经周折终于与恩人重逢,如今两人关系如亲兄弟般亲密。李启尚也曾多次回到当初吃肠粉的地方再去寻找那位好心人,却始终没有找到,这也成了他多年来的一个遗憾。
最初只想混口饭吃的李启尚现在能帮助更多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办公室里,印在员工的工作服上,更变成自己的行动。2005年,手头稍稍宽裕一些,他就开始“收留”到东莞打工、无处安身的陌生人。开始的时候,是把他们安排到员工宿舍住宿,后来李启尚关于“互助宿舍”的想法越来越成熟,2005年3月,第一间互助宿舍诞生。这里同员工宿舍配置一样,有阳台、水池、冲凉房,洗衣粉、脸盆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7月,互助宿舍扩大到5间。公司专门开设“专线电话”,为咨询者解答报名入住、怎样坐车到达等具体问题。
“我们首期提供100个床位”。一张铁床的价格大概在200元左右,加上床上用品、日化用品,入住一位求助者的固定开支在400元左右;动态开支主要为水电费和生活费,求助者与公司员工一起用餐,一天生活费大概在15元上下。几年下来,共有上千求助者入住“互助宿舍”。
随着“互助宿舍”管理制度的成熟,前往入住的求助者除了要登记个人基本信息,还要另外填写一张表格,内容涉及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等,“这样一方面能更加确认入住者的真实信息,同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甚至方便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工作。”
“一时的困窘不代表一世的困窘,人只要有骨气,就有未来”,李启尚喜欢这样鼓励那些来借宿的人,他尊重求助者的尊严,所以他的“互助宿舍”取名“互助”而不是“救助”,“今天我有能力帮你,将来你也有能力帮我,甚至帮他。这种帮助是平等相互的。这不是施舍,而是尊重。”
2012年8月,李启尚以东莞市湖南娄底商会会长的身份,在一帮湖南老乡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东莞市湖南娄底商会在莞人员服务会,这是广东省首家异地商会内部建立的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一个企业家“为人民服务”的愿景,花儿般绽放。
对陌生人尚且如此,对待自己的员工,李启尚更是有口皆碑。
在上名,每个工龄一年以上的员工,都享有一次省外旅游的福利。员工生日当天,公司的高层会和员工一起进餐,一起加餐。虽然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但却暖心。就连员工的父母过生日,李启尚都会送上自己的祝福,寄去100块钱,以表心意。“每一年都去做,把他们的父母当成我的父母,当父母都不容易。”
上名的员工还享有一项特殊福利:如果干得不开心,可以请3个月假,想另谋高就的,就去别的企业试一试,或者回趟家、出去玩玩。如果觉得别的企业更适合,再辞工,觉得还是上名好,就回来照常上班。
事实情况是,在这家200多人的五金制造企业里,工龄超过6年的员工占了多数,当初一起创业的员工,只有一人离开企业。“我是把公司的员工当作家人来看待,只有把他们当家里人看,就不会做对不起家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