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对手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2日 01:19  21世纪经济报道

  全球2300亿包的纸基无菌包装市场,利乐(Tetra Pak)和康美(SIG Combibloc)两家巨头共同享有了97%的份额。仅占2%的纷美显得势单力薄。

  这家中国民营“小字辈”诞生前,两位老对手利乐和康美,早已是中国饮料纸包装,特别是奶制品包装行业的熟面孔。

  上世纪七十年代,利乐包装顺应改革开放之势,成为“文革”后进入中国的首批外国企业。它的第一台灌装机1979年在广州投入使用,第一位中国客户是“鲜宝”牌菊花茶。随后三十年,利乐包的名字和中国乳业紧密相连。

  比起其在西方市场的地位,利乐在中国显然赢得了更为显赫的成功。

  利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由鲁本·劳辛创办于瑞典隆德,其子汉斯·劳辛1954年接受利乐包装,将其发展为瑞典最大的企业。

  但在乳制品包装领域,利乐进入英美市场较晚,而这些市场乳业格局已形成多年,冷链的建设相对完善。利乐集团现任总裁杨德森曾说,“改变非常困难,而且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是要求大型包装,比如一加仑装的大桶”,在更大的包装单位中,纸类包装不具备竞争优势。

  而中国大陆市场是一块处女地,利乐不仅扮演了饮料纸包装的行业规范者形象,还与常温奶企业结盟,挤占了鲜奶的市场地位,共同塑造了中国乳业现有的格局。

  纷美包装总裁毕桦描述,国内乳业依循一条“没有选择”的供应链。包装材料在奶制品生产的总成本中的比例位列第二,牛奶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议价地位;更别提利乐绝对垄断的时段。

  另一家来自欧洲的供应商康美包率先挑战了利乐。1985年,康美包的前身PKL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其间经过重组,PKL并入以生产轻武器起源的SIG瑞士工业集团,诞生了今天供应食品纸盒包装与灌装机系统的SIG康美包。

  2004年,康美包中国第一家包装材料生产公司在苏州建成,比利乐包装晚了17年。

  利乐和康美包两家包装企业,在包装材料、机器灭菌、终端排包等核心工艺上均有一套自家功夫。但两者走的路径,大抵是与国内如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制品商保持紧密交道,为它们提供更为迅速的无菌纸盒灌装系统,并协助开发新的奶制品品种,比如康美包与蒙牛联合开发的包含果粒的UHT牛奶。

  包装回收是两家企业的另一个角力点。利乐的铝纸复合包装,因回收难度大、污染严重,一度饱受诟病。为应对这一局面,利乐先是在今年3月的Anuga国际食品技术博览会上推出四款新型绿色包装,随后又与万科集团合作,推行城市社区垃圾分类试点新模式。

  康美包则选择从国际认证体系中获得认可,在2010年推出了中国首款带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标识的饮料纸盒包装。

  康美包的在华年产能在2007年达到80亿包,纷美则计划在2014年冲击210亿包的全球产量。根据统计数据,尽管利乐在全球的平均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持续高于纸、铝及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但其在中国的价格自2003年起,呈直线下滑,2011年已逼近纷美十年未变的市场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