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制内开明派力推缅甸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2日 15:16  中国经济网微博

  

  

体制内开明派力推缅甸变革

  丹瑞(资料图片)

  昂山素季在政治上前进的每一小步,都要在军人集团的默许甚至默契配合之下,才能完成。

  昂山素季无疑是缅甸民主化进程的象征人物。但她不是缅甸唯一值得关注的人。《青年参考》特约记者获悉,已经退居幕后的缅甸前最高领导人丹瑞大将,仍担任着改革的最高仲裁者角色。

  丹瑞大将不但在改革发动前告诫军人支持改革,并负责协调军人间的利益纠葛,多次训斥反对改革的保守派,压制保守派对民选政府的干扰。

  与昂山素季相比,缅甸旧体制内成员受到的关注度少得多。1月5日,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下称全民盟)成功注册为合法政党。昂山素季本人则获得参加议会补选的资格。全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集在昂山素季身上。

  与此同时,原军政府首领丹瑞,以及他的下属貌埃副将等,则几乎从缅甸媒体上完全消失。曝光率还可以与昂山素季相比的,只有现任总统吴登盛。

  但有观察家注意到,在昂山素季由被软禁到获释乃至复出政坛的过程中,她所领导的缅甸民间抗议活动其实并未有实质性的升级。同样,执政的军人政权并未受到民间的激烈挑战,受到国际社会的压力也远远小于一些中东国家。

  这意味着,缅甸目前进行的,很可能是一场由军政府主动发起的变革。同时,军人集团依然牢牢控制着包括议会、政府和武装力量在内的整个缅甸局势。只要军人集团反对,缅甸民主化步伐立即会遭受重创。昂山素季在政治上前进的每一小步,都要在军人集团的默许甚至默契配合之下,才能完成。

  (责任编辑:袁志丽)

  

   不改革不行了

  对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尤其是“阿拉伯之春”,丹瑞极其重视。缅甸外交部和情报部门定期向他提供关于“阿拉伯之春”的报告。

  当缅甸改革突然启动时,国外媒体和政要大多感到“意外”。

  缅甸政治版图,主要由军人集团(政权)、少数民族武装、民主派三方构成。从力量对比来,军人集团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被武力推翻的可能。民主派在经历数十年的打压之后,早已失去与军政府抗衡的力量,而少数民族武装仅能维持地方割据,完全无力也无心去威胁由政府军控制的缅甸主体。

  改革动力来自军人政权内部。接近缅甸军方高层的人士向《青年参考》特约记者透露,近年来,以丹瑞大将为首的缅甸军人政权,对国际形势始终密切关注,其判断也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在2010年以前的18年里,丹瑞是缅甸军政府的最高领导人,集政治、立法、军事权力于一身。2005年11月,缅甸突然秘密迁都,从沿海城市仰光迁到内陆新建的城市内比都。此次迁都的保密工作滴水不漏,不但大批缅甸官员毫不知情,连负责修建内比都的人,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名参与建设内比都的中国商人称,他一直以为建的是军事基地,根本没想到是要建新首都。

  迁都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防止缅甸被美国“斩首”:美国、泰国一直是军政府眼中最大的威胁。新首都分为行政区、军事指挥区等不同分区。接近缅甸军政府的人士介绍,丹瑞此前一直住在军事指挥区域,数分钟内就可以进入战时指挥中心,指挥作战。

  但不久后,丹瑞搬到了行政区域。人们相信,这是因为他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发生改变,认为缅甸并没有外敌入侵的直接威胁。

  对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尤其是“阿拉伯之春”,丹瑞极其重视。缅甸外交部和情报部门定期向他提供关于“阿拉伯之春”的报告。据称,正是这些报告促使丹瑞认识到,即使是在暂且稳定的缅甸,不改革也是不行了。

  (责任编辑:袁志丽)

  

   内部利益分配之争

  一些原本与丹瑞关系密切但反对改革的人,在新的权力分配中未能获得丹瑞的支持。

  早在改革前,丹瑞就曾多次对军队发声,要求他们接受改革,并要求军人不得干政。一些原本与丹瑞关系密切但反对改革的人,在新的权力分配中未能获得丹瑞的支持。

  变革就意味着放权。一方面,部分权力要从军人转移给民选政府,另一方面,军队内部的权力也需重新分配、洗牌。只有一部分人能在变革后继续拥有军事以外的权力,谁上谁下,就成了问题。

  丹瑞始终保持对军队的控制权。在军队高官意见不一时,他充当最终仲裁者。每个周一到周五,三军总司令、副总司令都要到丹瑞的官邸,听取他的意见。对少数民族武装以和平、谈判为主,以及坚定推动民主化,均由其最后拍板。

  不过,利益再分配为丹瑞带来不小阻力。军人政权下,政府部长等职务基本上由脱下军装的将军担任。但2010年底,缅甸在大选后组成民选政府。结果民选政府的部长和军人政府的部长之间有了矛盾,谁坐哪个位置,吵得不可开交,大家都想进入新的政府或是议会。

  有消息称,缅甸原本准备组建一个从军政府到民选政府的过渡政府,但是失败了。老部长们拒绝让位,而新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也分裂成三四个派系。

  结果,权力交接一度搁浅。当时,包括丹瑞和二号人物貌埃大将在内的将军们,都在退职协议上签了字。按计划,老部长应该集体辞职。但在内阁会议上,17名老部长联合提出工作太忙,拒绝交接,让已进入办公室的新部长们无法工作。

  形势一度变得复杂,以仰光为中心的官僚、各部部长、国防部几个次长,与内比都的军人集团,开始进行斗争。结果,原本打算退出的丹瑞和貌埃,实际上已经无法退出。缅甸官方媒体本来已经不再提三军统帅、副统帅这样的说法了,混乱之下,又重新开始提了。

  (责任编辑:袁志丽)

  

   “最高委员会”力促改革

  众多观察者相信,缅甸目前还存在着一个“超宪法”的“最高委员会”。

  在平息军人集团的内部利益之争后,缅甸最高领导层下一个难题,是尽量保证民主、改革可以顺畅地走下去,压制内部不时响起的反对声。

  实际上,新的民选政府已经为军官们预留了足够的上升通道,保证了军官集团至少不会拼死抵抗民选政府。新政府的内阁部长共30人,只有4个是平民身份,10多个部长是原来军政府内阁成员继任。各省区邦首席部长共14人,其中10人出身军队将领。议会中军人占据的25%议席,则通常由级别较低的军官担任。

  此外,退居幕后的丹瑞依然控制着最高决策机构,保证了国家的方向。

  缅甸现有的主要领导是一名总统和两名副总统(不设总理)。在此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决策机构“缅甸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委员会由11人组成,分别是总统吴登盛(任委员会主席),副总统吴丁昂敏吴、赛貌康,人民院议长吴杜雅瑞曼、民族院议长吴钦昂敏、三军总司令敏昂莱上将、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总司令梭温中将、国防部长拉敏少将、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内政部长哥哥中将、边境事务部长登泰少将等。

  不过,众多观察者相信,缅甸目前还存在一个“超宪法”的“最高委员会”。这一“最高委员会”的存在,曾在总统吴登盛一次言谈中被侧面证实。他回答提问时说:有的问题“要等最高决策机构定”。

  许多媒体报道也证实了这个委员会的存在。《伊洛瓦底》等海外杂志,多次在报道缅甸的新闻时引用不同信源提及“最高委员会”,并多次提到丹瑞领导创建了这个委员会,“被认为是这个国家中最有权力的实体”。

  知情人士向《青年参考》特约记者介绍,外界所称的“最高委员会”由8人组成,分别是一号人物丹瑞、二号人物貌埃、三号人物杜雅瑞曼、四号人物吴登盛、五号人物丁昂敏吴、六号人物丁埃(兼常务秘书长)、七号人物敏昂莱、八号人物梭温。

  这显示了丹瑞等人对国家的实际控制。总统吴登盛仅能排在第四位。老的军政府高级领导序列得以暂时保留,根据缅甸政治的发展情况,可进可退。

  即使在“最高委员会”内部,也被认为存在改革派和强硬保守派两种势力。真正在幕后避免分裂和动乱,支持吴登盛改革的,正是丹瑞本人。

  目前,一些消息称,最高委员会前四号人物全都支持改革。五号人物保守派丁昂敏吴则据传曾受到丹瑞警告,不得干扰民选政府工作。

  缅甸宣传部长觉山被认为是反对改革的强硬派。他经常被指责利用职权压制改革派前上将发表讲话,以及有意在官方媒体上篡改国会议员言论。

  2011年8月12日,在内比都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被追问敏感问题时,觉山竟然痛哭,力陈政府是如何为国家努力工作,令记者们目瞪口呆。

  外界猜测,觉山失态的原因,是他因封杀杜拉隋曼改革言论而遭丹瑞痛斥。

  觉山的态度也在变化。2011年11月15日,他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长达3小时的采访,宣称缅甸已开启“不可逆”的改革进程。这是缅甸官方多年来首次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长时间访问。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