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太古集团董事会主席白纪图: 我们对短期获利的方式没兴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1日 0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对话太古集团董事会主席白纪图:我们对短期获利的方式没兴趣

  本报记者 覃羿彬 香港报道

  对于像太古集团(00019.HK,下称“太古”)这样一个发展了将近200年的英资综合企业而言,要寻找“兴奋点”殊为不易。

  果不其然,在3月10日下午接连举行的2010年报新闻发布会与分析师会议上,公司董事会主席白纪图(Christopher Pratt)均被反复问到,太古地产于2010年遭公司主动叫停的分拆上市,何时会重启。那已经是大半年前的“焦点”了。“太古地产的IPO没有重启的计划,当然,我们总会时不时地检讨这个设想。”白纪图每次均给出这一标准答案。

  此前太古地产的分拆计划被视为太古发力内地市场的最明显信号。然而,太古出人意料地叫停了这一推进中的IPO,这令太古分拆或打包部分或全部地产业务上市的雄心遭遇第二次挫折——太古此前曾计划以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部分商业地产,但同样没有成事。

  这类的波折,在这家港岛四大英资洋行仅存的长青树历史中,并不少见。而“洋行”这类全球商业史中标本式公司,其能历经波折而不断新生,就每个具体公司而言,自有其内在的基因与所适的外部环境。

  白纪图就是这个基因的解码者。接受本报专访的他向外界揭开了“洋行”面纱的一角——虽然这令我们更加好奇,为何这类公司可以持续200余年而基业长青。

  本次对话在香港金钟地标、太古广场的33楼完成。鉴于太古本身的优越地位(以租金规模计,太古是香港最大的零售物业地主),只需要不犯错,这个庞大企业的齿轮就会滚动,再多的言语都可归类为多余。

  一如太古本身的公司格言“谦逊”,白纪图此前一次接受专访,已经是2009年的事。“我们不会刻意宣传我们所做的事情,因为并没有股票期权,那些能在短期内获利的方式我们没兴趣”。

  常青树密码

  《21世纪》:在太古于2010年自投资物业获得的78.4亿港元租金中,中国内地物业仅贡献了3.4亿港元,似乎印证了一些市场观点指太古对加大在内地的业务敞口并不过分热衷,这应理解为太古固有的保守,还是另有疑虑?

  白纪图:说我们在内地地产业务上起步较迟是公平的。我们2001年便进入内地,但资本的投入直到2004-2005年间才启动,而我们直到2006年才真正进行显著投资。所以与其它香港发展商比较,我们有点缓慢。

  但自从那时起,我们的策略在很多方面均变得更为步调一致而且进取。我们于内地现时拥有五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建筑面积达850万平方尺(注:约合78万平米)。由此看来,我们在短短数年内便取得了很大进展。所以答案是“不”,我并非防御性的保守。我认为在过去数年我们于内地的资本承担与投入水平均很强劲。

  《21世纪》:尽管太古在内地已有5大项目,但类似万达、瑞安这样的综合商业零售地产发展商却在快速跑马圈地,以目前的发展速度看,你是否担心太古地产在内地“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白纪图:我们并不希望成为商业地产巨鳄,我们相信自身擅长于正在做的事情。我们被认为是香港的顶级零售地产发展商,我们在这里拥有三个得到高度评价的综合大型零售商场,如今我们尝试把这一模式复制到内地。

  我们在内地业已拥有位于市中心的标志性地皮,我认为我们的品牌很强大,我们也会执行得很好并取得一再成功。当人们看到我们的项目究竟有多好,我们就能在其它城市获得新机会。但我重申,我们不打算成为最大型的零售发展商,其它发展商比我们规模大的多得是,但这不是问题。

  我现在看到的风险,是未来几年的执行,要确保有关项目大致按进度和不超支地完工,而且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我们还要确保人才储备来擦亮太古这个品牌。

  内地业务布局

  《21世纪》:在重启地产部门的分拆上市,加快在内地发展步伐的问题上,你能再解释一下现时不设时间表的逻辑吗?

  白纪图:我们所从事的物业投资类型是相当资本密集的,典型的单个项目投资就耗费40亿-80亿人民币,这还仅仅是我们自身的投入,并非单个项目的最终耗资额。

  我们并没有决定彻底取消地产部门的IPO,我们在去年5月叫停这一IPO源自不佳的市况。在当时欧洲主权债权违约的潜在风险以及美国证监会打算起诉高盛的背景下,市场信心在短时间内急剧转坏,这不是针对我们的IPO,而是指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信心。

  在我们本应公布IPO定价的次日,华尔街的主要股指下跌了1500点。所以我们叫停IPO是很正常的举动,若我们仍然推进计划,我们或必须对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大幅打折,而我们不打算这样做。当我们认为时机适合,即市况稳定而且我们对于筹资的资金有清晰的蓝图时,会再检讨IPO事宜。我不会给予时间表,但我们将太古地产单独上市的战略是坚定的。无论这需要一年或是两年,我们做决定的因素都会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些。

  《21世纪》:关于另外一项主要业务,你已经提到航空部门在内地的显著介入,考虑到目前国航与国泰的交叉持股计划及双方不断深化合作,你是否会以开放的心态来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双方彻底合并?

  白纪图:对于预测未来这个本领,我毫无信心。我能自信地说的是,自2006年6月开始国泰与国航的合作,是好事。国航现时持有不足30%国泰股份,而我们持有约18.4%国航股权,双方合作无间。我们在上海才刚刚建立了一个(货运)合资企业。

  我认为未来数年你会看到两家航空公司在运作上越来越靠近彼此,但这种紧密不一定是财务上的。眼下国航亦无法增持国泰,因为一旦跨越30%的持股界限就需要发出全面收购要约。这一情况不大可能。另一方面,国泰则较可能继续增持国航的股份,综合A股与H股的权重,我们应能获许增持至约23%或略超过。因此当我们看到投资价值出现时我们能增持至更高份额,我们不打算伺价而动,尽管这会是一项好投资。我猜国航也对自国泰获得的投资收益感到高兴,就现时而言这种感受确实是双向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