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攀登?超越--著名油画家李玉伟"藏地""船”系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7日 16:57  中国网

  

  天津著名油画家李玉伟在他的画室中

      留着卷曲的披肩长发,戴着玳瑁细框金丝眼镜,穿着亚麻提花休闲衬衣,牛仔裤,脚蹬一双高腰棕色皮靴,油画家李玉伟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卓尔不凡,再看他的“藏地”、“船”系列油画,更是不同凡响,让观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说白了一点儿,那是一种对绘画艺术的敬仰。

      走进李玉伟座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画室,160平方米的空间不算小了,但是画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油画、油画框,不同型号的画笔,调色板上挤满了各种颜料,瓶装的、铝合金装的调色油,还有各种型号的刮刀,把所有的空间填得满满的,使得宽敞的的屋子显得有些凌乱……

      正值炎热的酷暑季节,李玉伟的画室闷热难挨,整个画室充满了浓浓的调色油气息,呛得人有些窒息,他只穿着短裤,光着脊背,挥汗如雨地在画着3m×3m的大幅“藏地”系列油画《归》。

  

  油画家李玉伟“藏地”系列作品

      李玉伟,1963年10月出生,1986年在天津美术学院读书,学习的是版画专业,2005年结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家协会会员。

      李玉伟自幼酷爱丹青艺事,家里的墙上、地上、街道的马路上,都成了他再好不过的涂鸦地方。天赋聪颖加上勤奋好学,使他考上天津美术学院,在众多美术老师的帮助教诲下,他的绘画技艺不断提高,为他的油画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他在绘画的道路上像苦行僧一样苦苦觅寻,寻找自己创作的源泉。他开始绘画的时候,临摹俄罗斯著名油画家的油画,后来渐渐喜欢上了法国油画,高更、克劳德莫奈、居斯塔夫库尔贝、让弗朗索瓦米勒、雷诺阿等画家的作品让他爱不释手,由此更增加了他对油画的浓厚兴趣。

      1887年8月,当李玉伟背着画夹踏上西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的时候,他站在布达拉宫前,遥望美丽的喜马拉雅山,雪域高山那蔚蓝的天空,袅袅的白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油画创作的源泉。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量很少,日照充足,风速大,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构成了西藏人民独特的文化风俗和膳食习惯。糌粑、酥油茶、甜茶、牛羊肉、青稞酒等成了他们传统的食品。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

  

  油画家李玉伟“藏地”系列作品:转山的人们

      藏族是一个非常有信仰的民族,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唐朝和印度等地传入西藏。经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既保持佛教的基本教义,又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先后形成了众多教派,目前主要有四大派:即格鲁派(俗称黄教),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

      在西藏,越往藏区深处走,生活就越变得十分艰辛。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当地见不到蔬菜,李玉伟吃牛羊肉吃的,上了火,嘴上起了一层燎泡。但是,他却毫不在乎,来西藏快乐的心情胜过任何生活上的任何的艰苦。由于他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对于佛教的理解要胜过一般的画家。西藏内地那众多的僧侣,还有那芸芸的虔诚信教徒,他们穿着配有华美装饰的艳丽藏服,古铜色健康的皮肤,钢铁一样强健的体魄,都是美丽高原赐予他们的。越与藏族同胞促膝谈心,就越触动了李玉伟的艺术激情,他渐渐变成了一个藏民、一个康巴人。

  

  油画家李玉伟“藏地”系列作品

  

  油画家李玉伟“藏地”系列作品:藏地

      生命需要独处和安静。李玉伟决定用自己的画笔去歌颂藏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于是他的足迹走遍西藏的各个角落和大西北地区,画了近300多幅写生作品,他的“藏地”系列油画也由此诞生了。李玉伟也在艺术的长途跋涉中,熔旧铸新,他于古今名迹涵泳既久中西绘画涉猎很广,兼容并仓,找到了自己绘画新的制高点和目标。

      画家的思维需要严谨缜密,绘画也是一样的道理,李玉伟靠着他多年来非常深厚的绘画基本功,循序渐进,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制高点后,并一如既往地向前奔去。“藏地”系列油画的诞生,是李玉伟绘画的一个里程碑。他笔下的神山、庙宇、人物都开始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圣山下的祈福》,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圣山下,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一群僧人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高高举过头顶,弯腰祈祷着圣山赐福。他们双眉宇间流露出万般的虔诚,那眼神的专注,清晰明亮的眼里神圣的祈求,微微蠕动的嘴角在为天地祈福着。高山为之震撼,大地为之感动。似乎云不动了,河水不流了,时间凝固了……

  

  油画家李玉伟“藏地”系列作品:圣山下的祈祷

      画家把圣山画得高大而庄严肃穆,圣山下的僧人们,画家用一种稍加夸张的写实绘画语言符号,将他们的头画的很大,身子矮小,服饰宽大,树木、庭院、村庄映衬着僧人和藏民们,圣山更加雄伟壮丽,画家简化了的巨大形状,均匀单一的色彩,用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素描与颜色的抽象化,超脱自然,这就是李玉伟所发现和创立的自己的油画艺术的一大特点,从而使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另外,画家李玉伟在表现藏族僧侣和藏民的时候,大多画的是背影,那坚强的脊背,稳重的脚步,在雪山的映衬下,踏着落叶纷纷的小路,虔诚地走着,阳光从树叶缝隙里撒落下来,每个人的肩膀都被阳光照得斑斑驳驳,这种斑驳,表现了藏民的沧桑和质朴。他们是西藏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们是虔诚的佛教徒!

      再如《日喀则的阳光》、《转山的人们》、《南山的阳光》、《静静的远方》、《牧牛女》、《归》等系列“藏地”油画作品,画家以描绘藏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地域生活气息。暮色的余晖挥洒在白桦树干圈成的藏民家小院里,金光闪闪,斑斓多姿,远处朦胧的雪山,悠远的地平线,红色、白色、粉色、蓝色的鲜花绽放,春意盎然,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美感。

      李玉伟的《藏地》系列油画,唯美壮观,神秘莫测,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画家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美丽的西藏,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和赣南等地,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瞬间印象,他对光线和质感有了新的认识,画面新颖、神秘,大自然是如此的神秘瑰丽,人置身于伟大的自然之中显得异常渺小。还有那些牦牛、藏獒、牛羊,帐篷,白桦树木圈成的围栏,陪衬着天底下的一个大写的藏民,大地上一个大写的藏民,用油画语言在把大自然有意识地神秘化的同时,人和物也变得十分神秘起来。画家似乎画出了藏民身上的酥油茶的味道。让人想到的是,画家是在用画笔记录灵魂深处的片段,思想闪光的碎片。

  可以说新疆造就了画家黄胄,而西藏造就了李玉伟。李玉伟创作的“藏地”系列油画作品问世以后,立刻在美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1991年6月,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时,《咖啡人》被一位美国资深的收藏家高价买走收藏。作为一名职业画家,李玉伟并不满足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懈地追求,在完善“藏地”系列油画的基础上,又以忧患的意识开始油画“船”系列的创作。

  

  著名油画家李玉伟“船”系列作品

      李玉伟从小随父母来到塘沽,在塘沽海边,大海、渔船、贝壳、沙滩给他的记忆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北塘给他留下极深的记忆。北塘地处天津市塘沽区最北端,东临渤海湾、南邻天津港、西靠开发区、北倚化工园(区),自然环境清幽宁静,自古素有“泽国之乡”之称,清初已是闻名津京及翼东一带的渔业重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北塘的旅游资源日趋凸现,北塘海鲜、北塘海会、出海做一日渔民以及浓郁的乡情、乡俗和敦厚民风都成为北塘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随着塘沽区行政中心北移大目标的确定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成熟和发展,北塘因其地理优势再次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开发北塘资源,再造北塘辉煌的呼声也日渐强烈。目前,北塘三河岛渔人码头的旅游开发已提上政府工作日程,不远的将来,北塘将建设成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三角湿地自然保护区风貌,集海河观光、渔人码头、国际游船、海鲜餐饮、风俗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在北塘旅游开发的同时,一些生态环境必然遭到破坏。李玉伟想的是童年那古老的北塘渔村,那些出海打鱼的渔民,古海岸与湿地,还有那些用木板铁钉制作的普普通通的木船,都将随着开发,在视野中渐渐远去。

      于是,他拿起画笔,到北塘渔村去写生,到那些退海地去写生,把那些破破烂烂的渔船一页页地记录下来,再还原给它本来的面目。

  

  著名油画家李玉伟“船”系列作品

      李玉伟的油画“船”系列,很有特点,他不像其他画家那样,把船画的那样精致完美,美轮美奂,他笔下的船往往是“原生态”的船,是荒弃在海边、渔村的小木船。有的木船停泊在海水里,有的木船废弃在沙滩上,还有的船横卧在水塘边……

      如《逝去的岁月》,月儿弯弯,月儿幽幽。人生缘未了,漫漫长路匆匆走过,多少悲伤欢乐荡漾在心头,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间往事藏千秋。5艘小木船曾经在惊涛骇浪中穿云破雾航行,现在在漫长的时间里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纵横求索了,一次次深深的沉浸,一次次自我超越,现在累了,安歇在海边。尽管岁月的老人将它们搁置在时间的隧道旁,但它们见证了风风雨雨,见证了彩虹,见证了时间,静静地躺在那里看着未来的变化,海水将它们荡来荡去。最让人感到震撼的的是,其中一艘小渔船,让岁月摧残得破烂得四分五裂,仍在那里静静地迎接着朝夕。非常写实的艺术符号,安静的月空,低诉的呓语。画家对渔船、空气和海水的反射、光线的衍射、5条小船相互间的照应,光影等有着刻意的敏锐,营造出典雅古朴的艺术氛围。在水面上直接捕捉雾气朦胧的光色体验,都显现出画家的深厚功底,和造型能力。那是画家深厚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 (作者:王富杰 国家一级作家)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