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健 “整个社会都浮躁,俗文化才有了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3日 00:04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刘书艳

  

——专访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健“整个社会都浮躁,俗文化才有了市场”
在一个传承中国文化的学者眼里,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生活的文化浮躁?本报采访了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健。倪晓健同时还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

  中国自古就是读书的国度

  《中华工商时报》:《新闻周刊》中小沈阳一副花枝招展的装扮被美国人称为是中国最俗的人,这是否是西方人将他们的文化移植到我们身上来评判呢,还是确实中国已经被俗文化占据主流?

  倪晓健:从历史上来讲,中国是一个读书的国度。中国过去将男孩叫“学生”、“书生”,南方也有副对联,“诗书传家久,忠孝继世长”,如果说这个家是一个读书人家,人们都很尊重。孔子开办私学,有教无类,历史上第一人,这时学术开始下移,老百姓才开始有了文化,才产生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过去奴隶社会老百姓是没有文化的,因为“学在官府”。现在来讲,可能人们觉得国外的读书风气好,而国内被俗文化占据主流。人们读书的习惯慢慢地应该由功利的思想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变成自己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华工商时报》:现在国人对自身修养的建设显得相对麻木,很功利,这种现象本身是一种文化素养欠缺的表现,对于一种文化的转变,是否意味着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

  倪晓健:中国的读书氛围是很糟糕的,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清除社会中的那些浮躁的东西。从普通人来讲,很多人认为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浮躁,人们认为没有时间,没有形成习惯;从学者角度来讲,现在的书籍市场太乱,书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书,不是一种精神食粮,而且还是一种污染,信息的污染。我们这个学习型的社会还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也没有养成,把读书作为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没有形成,这是一个学习型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新闻媒体也应该和有责任给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的氛围。

  急功近利文化自然也就浮躁

  《中华工商时报》:有人说,中国社会的浮躁始于上层与精英人士,他们具有对这个社会的导向作用,所以,俗文化占主流是自上而下的,您怎么看?

  倪晓健:现在社会上一些人一站出来就是学者、专家,可是现在中国真正称得上学者和专家的为数不多。我经常说两句话:“你是否有传世之作,是否有形成一家之言。”这样才能称得上专家。现在社会现象是,出版一本书,两年就扔到垃圾堆了。过去,写出一篇文章,要有自己的研究,范文澜说过的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咱们现在你抄我,我抄你,连博士论文、硕士论文都在抄,还有代笔来写的。整个社会比较浮躁的情况下,俗文化才有了市场。获取信息途径多,价值取向就不一样,俗文化是适应了大众,但是适应大众也应该适可而止,不应太低级趣味,不能太庸俗化。这是社会不健康的一种现象,比较浮躁。社会在浮躁、学术研究也在浮躁,急功近利,文化自然也就浮躁。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每年有30万本出版物发行,作为公共图书馆,图书有选择性吗?图书馆会为读者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和音像资料?

  倪晓健:图书馆的基本定位是为大众服务。去年公开出版物是22万种图书,其中将近一半是再版、修订和教材,新出版的图书只占一半,这其中的质量大家有目共睹。现在社会上的原创图书越来越少,真正原创性的东西太少。整个社会受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在说创新,什么叫创新呢?我只给它一个定义:“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

  《中华工商时报》:图书馆也承担了一些人文讲座,这些讲座对于社会上的人来说,是一种学习和获得新知识的手段,也是一种业余生活的丰富,图书馆举办这些讲座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倪晓健:只要能提高大众文化素质、知识修养,图书馆都可以做,不仅是阅读,现在开通了一些讲座,真正让市民周末或者节日的时候来这里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来这里休闲,来提高他的修养。另外,图书馆也是一个教育机构,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向全社会进行教育。很多市民已经将来首图听讲座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我们都是经过挑选的一些精品讲座,能够给大众的文化生活带来真正的益处的。

  应有分寸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工商时报》:现在许多电视台也会有一些讲坛,如央视的《百家讲坛》,但是这个讲坛似乎成了一些专家成名的手段,也失去了传播文化的意义。

  倪晓健:《百家讲坛》开始不错,后来却越来越俗了,落入俗套。打着文化学者的标签,作为一个文化学者,应该向大众传授或者说,应该有分寸的向大众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者对大众应该负有的社会责任。让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比如说,老子的自白手黑,这是一种用人之道、管理之道,企业管理上很多是在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面来汲取和发掘一些精妙之处来传达。而现在,社会上将传统文化低俗化了,或者说变成小人文化了。比如说,一些书籍名字叫“教你几招整倒经理”、“教你五招整倒领导”,变成一种小人文化,为了哗众取宠。一旦成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那么身上就应该负有神圣的历史责任,应该为了传播咱们的主流文化和优秀的各家文化,名、利好吗?当然好,可是那应该放在后面。中国文化人的使命应该是研究、传承、发扬优秀文化,走正道,历史上有很名故事、名言,现实中也有很多真、善、美的东西,文学作品里也有很多健康感人的东西,都可以是文化传播的素材,这方面,不能参杂太多的名利,不能让一些俗文化和小人文化占据我们的市场和讲坛。

  《中华工商时报》:那么作为中国文化生活的引导者,应该怎么做?

  倪晓健:作为中国文化传承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经常想想,我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什么好的影响,我们应该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秉承一些什么品德,应该用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来向大众传播一些什么东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