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拉金德拉·帕乔里:环境污染对中国GDP影响最高达3.8%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3日 11:50  中国网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发表演讲 中国网 杨佳摄

  中国网讯 7月3日上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开幕式在江苏南京紫金山庄紫金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保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 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 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薛祥;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首任执行主任莫里斯·斯特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印度能源和资源研究所所长拉金德拉·帕乔里出席了开幕式。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国际环境组织代表,环境专家学者,世博园区参展总代表,城市最佳实践区环保企业代表,国内各省(区)市环境负责人共约600多人。本次论坛以“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为主题,设置了一个全体大会和六个分论坛,围绕环境保护、低碳发展、绿色创新等热点领域和焦点话题进行研讨,分享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加强政府、企业、公民的环境责任意识,增进共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

  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主持今天的开幕仪式。

  随后,论坛举行了全体大会,由央视主持人敬一丹主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发表了演讲: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这个极其及时的主题论坛的组委会,感谢你们邀请我到这里来,感谢大家给我这样的机会。

  刚才大家也听到前几位演讲嘉宾的发言,都说得非常好。我想再探索几个我觉得同样非常重要的概念,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身体力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让其得到更加有效、充分的贯彻实施。

  我昨天非常有幸在上海世博会看了看,很不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出色。尤其是中国馆,让我非唱心。当然,我也去了其他一些展馆,一会儿我会跟大家提到。

  就上海而言,通过城市规划,通过世博会的实施和建设,上海向全世界传达了低碳环保的信息,这个信息非常重要,而且做得很有成效。同时,因为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上海也在成为世界上最为脆弱的地点之一,在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中我们也提到了这一点。因为上嚎近海边,海平面的上升会给上海带来巨大影响,上海的人口又这么多,许多地产建设都在不断蓬勃发展,这些都使得上海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有些脆弱。

  大家都知道,今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中。态度也好、价值观也好,城市社会必须建立起正确的观念。如果回溯历史,一些最重要的创新理念其实都是产生于城市的思维和智力活动之中,现如今,城市地区也要应对其他地区所面临的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要找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化方式,避免让其成为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实行“低碳”的方式,只有这个模式才能够维系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现在必须朝着绿色增长的方向去发展。

  IPCC在第四份评估报告中做出一些评价,G8峰会也好,G20峰会也好,其实也有同样的目标,就是限制气温升高,不能让气温超过某一个限度,这在我们IPCC第四个评估报告中有具体的表述。我们要确保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对这样做的成本也进行了评估,有一点一定要记住,这么一种途径,这么一种方式,其所带来的成本,可能占全球GDP的3%不到。也就是说,到2030年,人们繁荣的程度,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定义,只会往后推几个月或者一年。如果全世界都采用这样的方式,可能成本还不到GDP的3%。减排温室气体同时也会减少其他的污染物,这样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大大降低了。

  能源安全也有诸多好处。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能源的供应是有限的。三年前,石油的价格达到了147美元每桶,我们能保证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出现吗如果再出现,这就可能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对全球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会带来影响。

  我们要强调一点,像塞舌尔这样小岛,基本上能源全部依赖自然提供。一旦海平面上升,就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很大的问题。关注能源效率非常关键,城市地区必须在这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看一下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他们已经说清楚了一个事实:从现在到2030年之间,对于石油的需求、对于能源的需求,可能都会来自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外的国家。像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国家就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他们正在进行工业化。刚才部长先生说得非常正确,你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顺序。国家先是发展,然后才看到环境,才开始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但我们现在已经不能这样做了,刚才周部长说得很清楚,我们必须采用一整套方法来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这样就必须制定合适的政策。

  所以真正要做的就是确保能源使用尽可能高效,因为只有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保证全世界的能源安全,才能够真正造福全人类。

  另外一个核心好处就是食品安全,如果气候变化,按照预测的方向去发展,那对于农业的发展非常负面,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刚才阿希姆·施泰纳先生也说得很清楚,我们必须担心这个星球上的人要吃饱饭的问题。食品安全其实是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会加剧这方面的影响。

  另外还有就业,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有效使用可再生能源其实是可以带来就业的,在全世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在我们的第五个评估报告中能够把这些问题详细展开,给大家提供详细信息。

  还有一点要强调,看看在墨西哥湾所发生的事件,石油泄漏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一类的灾难只会变得更多。

  还有一点和这一次的灾难是相连的,大家已经知道BP承诺花200亿来补偿漏油事件造成的影响。200亿会不会再增加,我们还不知道。很多是在研发方面,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200亿对于研发而言真的是很多钱,但我要说的是,我们不一定非要等到灾难发生了再作出反应,我们必须先行采取预防措施。因为社会越来越多样化,人们也越来越懒,只是应对这样的灾难,而不是做出预案。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讲,我们必须整体看待低碳经济生活

  我们和中国环境发展理事会进行合作,一起推出了一个报告,我是成员之一,包括印度发展理事会,这也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在印度,我们在研究中计算了环境污染对GDP的影响基本在3.5%到7.5%,中国则是1.8%到3.8%。

  我们要看看环境破坏对我们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抓住而没有抓住的机会。此外还有食品安全的问题,我刚才也提到了,这方面中国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在印度,还有2亿以上的人严重营养不良。所以要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受到恰当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尤其是为穷人做一些实在的事情,同时确保更大范围的食品安全。

  具体到中国,我刚才说中国做得非常好,为人民提供了足够的食物。但是这也是有成本的,以工业所拉动的这种增长,大家刚才也提到不少。对于食品的依赖问题基本都出现在比较干旱的北方。这样是不是对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

  印度也是过度使用水资源,已经严重到了让人担心的情况。我要强调一点,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上还是发达国家所建立的发展模式,这是不可持续的。在我们的报告中也提及全球的规划,基本上是人均2.2公顷,这其实是很宽泛的评估,但大体是这样的概念。在印度是0.8公顷,在中国是1.6公顷,到现在这些情况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印度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给小城市提供现代卫生设施,中国这方面已经做得好多了,但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

  我们还必须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来看两个国家的经济,我想特别强调能效以及资源效率。此外,建筑应该是可持续的,应该是有能效的,在我们自己的国家确实有一些很大的变化也在发生,我也希望借此能保证未来有更多的节能式建筑树立起来。这个行业增长非踌,尤其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所以我们不希望采取高能耗、资源消耗很高的增长方式,因为大量依赖能源供应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想强调,建筑业是非常重要的,节能的建筑很重要。

  交通方面刚才也听到了一些中国正在采取的举措,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做得非常好。昨天我从上海乘高铁过来,我们到这边需要的时间不到2个小时,按照以前的情况,一般要4-5小时。所以我们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可以更多的选用公共交通方式。

  还有一个领域我也想强调一下,就是固体垃圾的处理。我们也是在进行联合调查,中国每天有20亿的固体垃圾,印度工业和矿业的有机垃圾有2亿9千吨,是非常大的数字。另外还有3亿5千多是农业垃圾。在中国和印度,很多的农业垃圾都可以转换成生物燃料。所以我觉得,在经济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包括城市地区,都有很大的机会。

  当然其中也有挑战和问题,但其中也有很多的机会。前面几位都强调过,我们可以互换经历、互换经验,相互取长补短,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想再一次向组织上海世博会的主办方致敬,因为我真的觉得非常好。我也感谢这次论坛的主办方,这次论坛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向全世界展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群策群力,能够从智慧的角度让全世界的城市都能够以可持续方式进一步发展。

  我相信像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其他的国家都可以做出巨大贡献,可以提供一个不同于发达工业化世界的发展方式。这不仅对这些国家的人民很重要,对世界人民也很重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