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宝洁
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是海地1月份发生的7级地震的501倍,但幸运的是,智利的死亡人数却相对不多。据海地政府估计,有22万人死于地震。但是智利政府3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智利的死亡人数是795人。
为什么会出现智利地震震级更高、而破坏程度却低于海地地震的现象?专家分析,一方面是因为智利震中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而海地震中靠近人口稠密区。此外,较高的建筑质量也是原因之一。
亲历智利地震的“雨明”在博客中说,“(建筑物)抗震能力强,这确实是事实。地震时,大家都跑到街上的时候,当地警察用喇叭喊话,让大家都回到屋子里去,不要到处躲藏,说屋子里是最安全的。可以抵抗更高级别的地震。然而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倒掉的房子大多是贫困区自己搭建的房屋。”
中国建筑界的专家也认为,智利经验对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
更坚固的建筑
美国地质勘探局介绍,海地地震发生时,包括太子港在内,8座城镇震感“剧烈”至“极端”。与之相比,智利城镇地区震感没有高过“强烈”。依照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标准,“极端”是震感最高级别,“剧烈”次之,“强烈”第三。
美国迈阿密大学地质学家蒂姆·狄克逊认为,虽然智利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出海地地震数百倍,但海地地震震源更浅,且震源周围地质结构更不稳固,因而破坏程度更严重。
另一方面,智利经济比海地发达,加上历年地震频发,因而历来更多考虑建筑抗震性能。相比之下,海地是西半球经济最落后国家之一,且地震发生较少,建筑较少考虑抗震性能。
海地著名建筑师帕特里克·米迪说,在海地,他只知道存在3栋可以抵御地震的建筑。而海地政府的办公大楼和总统的官邸也都在地震中轰然倒塌。由于地震带来的破坏,海地的电视台、电话网络和广播系统等都被切断。
“就人均标准来说,智利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世界知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位于加州的非营利组织“国际地质灾害”主席布赖恩·塔克说。这些专家的建议得到智利这个南美洲最富裕国家的政府的聆听,不仅被纳入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蓝图,也被政府紧急计划中的建筑规定采用。
从电视里公布的智利震后灾情看,智利的建筑物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鳞次栉比的楼房依然成片的矗立着。有的虽然斜歪了,却顽强挺立着;有的虽然出现了墙体开裂,但没有垮塌。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韩秀琦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地的房屋大多是砖混结构,地震后出现粉碎性的坍塌;而智利建筑的施工质量更高,防震意识更强。她提到,建筑界比较认可日本的抗震经验,建筑设计规范,工程质量较高。
中国应加强设防意识
我国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因地震死亡人数占世界同等灾害的一半。据统计,地震灾害死伤49%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建筑是否能有效抗震,内部设备能否完好保存,对地震破坏程度有很大影响。
著名建筑学家顾孟潮对本报记者表示,应进一步加强建筑界的设防意识。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关于建筑物抗震的设计技术已有很大的改进。但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抗震的计技术引起了重视,还在灾区设立了地震区规划建设专家组。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应的地震建筑设计规范。
目前我国有关建筑物抗震的规范体系比较完善规范,无论是民用建筑物方面,还是有关水塔等其他建筑设施、铁路等交通设施、核电厂等电力设施以及燃气等能源设施等,都有相关的抗震设防规范。
据悉,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依据国家的抗震设防烈度图,分6 至9 级不同的抗震设防规范,不同地区的建筑物须执行相应地震级别的建筑物抗震规范。这些规范很多都是强制性的,如烈度在 6 度以上的地区,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需执行地震抗震设防规范,否则建筑物不予以验收。
据了解,北京作为 8 度抗震设防区,其设防能力基本可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近年来对首都圈的建筑已全部加固过。比如砖混结构建筑在拐角加入构造柱,楼板间也多加有抗震直拉钢筋。同时,随着抗震性能更为优秀的钢结构建筑逐步推广,北京高层建筑的防震能力有显著提升。
“如果按照设计完成施工,应该可以达到抗震效果。”崔恺说,但有的开发商开工前做了防震设计以通过审查,施工中却偷工减料,而建筑完工后从外部无法判断其是否做足了防震工序。而在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很多建筑均存在施工质量问题。他同时也提到一种现象,除了北京等城市相对较为严格的执行建筑物的抗震规范,“其他地方还很难说”。另外,抗震规范近几年已有所调整,存在着老房子遵从老规范,而新房子按照新规范执行的现象。
而令顾孟潮更为担心的是,处在地震带上的农村和边远山区,建筑缺乏专业指导,一旦地震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他建议,应在这些地区建设抗震、防灾示范工程。此外,除了建筑意外,应该从全社会加强普及防震意识,减少地震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