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与随机性才是潮流
LOMO:颠覆传统和高科技
□ 本报记者 罗 兵
高科技的数码相机带来了摄影的快捷与随意性,与此同时,世界上却有另一群年轻人对低科技相机产生的效果着迷不已,这一切就起源于Lomo LC-A。
LC-A相机重生
Lomo的全称是Leningradskoye Optiko Mechanichesckoye Obyedinenie(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厂),是当今俄罗斯最大的光学仪器生产厂。今天Lomo已经成为Lomo LC-A的代名词。Lomo LC-A是该厂在前苏联时期研制生产的35毫米自动曝光旁轴相机,最初是模仿莱卡的Minox,后来是模仿日本的一款相机,20世纪80年代后期停产。现在的很多LOFI(低保真)器材都被叫做Lomo器材。
LC-A是一部小巧、自动的相机,为大众提供每日摄影之工具。但它简约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价值:Minitar 镜头,由Professor Radionor设计,在广角镜头下拍出鲜明的色彩。具有一般只出现于昂贵的专业相机的自动感光功能,让Lomo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使用,晚上更能创造突出的线条效果。坚固的外壳加上硬净的金属结构及醉人的前苏联风味,具有独特的魅力。
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自奥地利的两名学生在布拉格的一家旧货店里,买到了一部造型古老的Lomo相机———LC-A。照片冲印出来的效果让他们非常惊喜:鲜艳的成像色彩被朦胧的效果包围,全新感受让他们兴奋不已。一时间Lomo的快乐在欧洲的年轻人之间迅速传开,古董相机供不应求。
1995年,他们索性找到了这家工厂,说服厂家重新开张。Lomo相机的身价也由30美元涨到200多美元。
解放意念
对应于传统的摄影,Lomo摄影师们建立了后来席卷全球的年轻摄影文化,这种从快照风格诞生的拍摄方式,对比传统摄影的“决定性瞬间”更进一步。Lomo摄影不推崇技术至上论,它更强调直觉、追求结果的不可知。这是一种新的摄影取向,构图要对焦都已过时,模糊与随机性才是潮流,才是经典。这种Lomo的态度吸引了大批追随者。
1992年,Lomo国际协会在维也纳成立,目的是要向全球发放有关Lomo摄影的讯息。展览、派对、旅行的出现让人们逐步认识Lomo摄影,并融入Lomo式的生活模式;同时,各主要城市亦推选了Lomo大使去举行及推动当地的Lomo摄影活动。人们对Lomo相片的渴求使Lomo国际协会迅速发展,时至今日遍及全球,拥有50万会员。
每年一度的Lomo摄影师大比拼,最大的特色就是“看文拍图”,根据比赛提供的16个关键词去完成拍摄。每个关键词类别都会评出前3名,而所有得奖者都自动晋升每年分别在不同国家举办的 Lomo世界大会。
Lomo墙是Lomo摄影最具特点的展览方式,单幅的Lomo照片并不叫Lomo摄影。Lomo摄影以马赛克式的并列拼贴方法展示Lomo摄影师心目中的大世界及生活日志,一目了然,最流行的是16张照片构成的一组作品———“16张照片胜过16000个字”。集体、公开的展览模式比画廊内一件件经人工修饰的作品更具真实感。Lomo Wall将日常生活建构成视觉艺术,让大众一同集体回忆。
“酷”文化的象征
自LC-A开始,Lomo摄影师们推崇的都是便宜简单的相机,他们更喜欢在相机上DIY出一些古怪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意。这些举动是对数码时代的一种反叛。Lomo摄影师不是器材论者,他们更看中按快门的脑袋以及摄影的创造性乐趣。秉承这一精神,Lomo相机的设计师们开发设计出了一系列古怪的相机和配件:比如四镜头相机、旋转变色闪光灯。而且,Lomo国际协会还搜集了大量已经停产的老式机械相机(包括中国的海鸥双镜头120相机),并通过Lomo国际协会的世界网络向所有Lomo摄影师推荐和销售。Lomo摄影的宣言有这样一部分:
“这是数码化的年代:人工智能,复制,个人化,限量化……我们的纪录可被无限地复制,清洗,淡化,自动对焦,精确计算,品牌化……影像是一堆数字,音乐就是mp3。还有什么可带给我们惊喜?我们相信从数码时代带来的革命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可随意交流自己的喜恶及情感。然而,我们还是需要体验二元科技的魅力。不管我们的记忆会否数码化,都让我们的意念不变。”
经过11年的努力和不懈推广,Lomo相机以及Lomo摄影文化已经成为世界“酷”文化的代表之一,Lomo摄影崇尚的社会和视觉信条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摄影艺术的功能和审美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Lomo摄影师,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连U2乐队的Brian Eno、时装大师Helmut Lang、电子DJ Moby、大导演罗伯特·雷德弗德这些鼎鼎大名的人士也是Lomo摄影师的一员。今天Lomo一词已经不仅仅是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厂的缩写,还代表着年轻与创造力。《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