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陆学艺:“吃透两头”做学问(风采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00:44 人民网-市场报

  

陆学艺:“吃透两头”做学问(风采录)
农村调研是非常艰苦的,但中国所有省、区、市的农村他都去过了。位于中国社科院大楼10层的鸿儒轩是间小会议室。两排大书柜和整齐排列着的大部头专著,让整个房间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精神矍铄的陆学艺很难让人相信已经73岁高龄。

  难忘部队生活

  陆学艺从小在无锡农村长大。小时候家境不好,小学毕业后不能继续上学,就在上海一家制袜厂当学徒,一干就是4年。“也就是现在说的农民工。”研究农民问题的专家,说话总也离不开本行。17岁那年,陆学艺到了当时的第三野战军任文化教员。1953年陆学艺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复员回家。想考大学、去学校学习的声音从他心底发出。

  谈起部队生活这4年,陆学艺感慨万千。“这4年,形成了我一辈子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愿望。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影响巨大。”

  2001年,陆学艺花费3年心血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出版之后,社会反映热烈,但是批评的意见也很激烈。特别是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争议很大。陆学艺说:“我心里有底。因为我的研究是从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的。我心里是坦然的。”

  足迹遍布乡村

  利用参加青藏铁路典礼的机会,陆学艺到墨竹工卡县和曲水县的农村调研,看那里的新农村建设情况。“那里农村的潜力巨大啊。”他兴奋地说。考察过西藏农村后,中国所有省、区、市的农村他就都去过了。几十年来,陆学艺前前后后调研走过的县超过了几百个。

  农村调研是非常艰苦的。1980年,陆学艺在甘肃定西调查包产到户时就病倒了。“我身体很好,这么多年在外面,就病倒那么一次。”对其中的甘苦,陆学艺总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除了专门的调研外,每次到外地出差,他总要到周围的农村转一转。“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走访农村,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在大学时,陆学艺的专业是哲学,但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农村。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切身感受,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部队时,部队驻防经常能看到农村的现状。这些经历形成了他的最大愿望——要研究中国的农村,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做学问就是要解决问题。”陆学艺反复强调这一点。1978年,当时还在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职的他写了《关于加速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引起了院领导的关注。对农民问题饱含着深深情感的他被安排到农村研究所工作,从此,他的社会学研究从副业正式转为主业。

  他是从哲学研究到经济学研究而走向社会学研究,相应地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也经过了从农业到农民和农村的发展过程。可以说,陆学艺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全景式、多角度研究的学者,他的“三农”研究生动地展现了20余年来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不平凡的发展历史。

  “原理都是相通的,比如平衡不平衡、波浪式前进……这些哲学里学的东西,到社会学方面都用得上。”他并不认为从哲学到社会学研究的转型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鸿沟。

  化解学问外的杂音

  陆学艺的所谓“吃透两头”,就是要对“上头”的精神和“下头”的情况有真正全面准确的了解,其实质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与中国“三农”问题的结合,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总结广大农民的创造经验,形成具体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促进“三农”现代化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陆学艺的“三农”研究是“两头”(一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农村政策,另一头是农民的创造经验和农民的要求)之间的学问。陆学艺关于“三农”问题的3本主要论文集《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包产到户的调查与研究》(1983年)、《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1991年)和《“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2002年),都是“吃透两头”的经典之作,是向农民学习,从调查出发,采用“反弹琵琶”的辩证方法,为政策而做的学问。

  谈到做学问,陆学艺认为做学问要有气派。他说的气派并不是自满自大,而是面对外界的压力和种种干扰,始终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度。“学问之外的杂音,要自己化解掉。”

  除了社会学课题,陆学艺还担任博士生导师。对于青年人,他认为最重要的还不在于学问本身。“首先要做一个‘正派人’。这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陆学艺说:“‘为人’这一条最重要。中国历史上士大夫的‘修身养性’,第一是要做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简介:

  陆学艺,1933年8月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生。1965年毕业后留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他长期致力于社会学理论、社会结构研究和农村发展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社会结构的变迁》、《三农论》、《陆学艺文集》。由他主编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夏宇璞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