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份是曾有着海外长达15年传奇采访经历的前新华社驻外首席记者,另一个身份是退休后在广州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地方性非政府机构的民营经济研究会———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一转眼差不多已近5年。他就是解聘如,一个充满勇气、敢于挑战自己的智者。
日前,在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朴素的会长办公室里,记者专访了解聘如。解聘如告诉记者,他几十年的人生信念就是,“认真地做人,认真地做事。”
“生命在于不断积累”
[谈到当初成立研究会的动机,解聘如认为那是一种责任感在驱使着他。]
谈到当初成立研究会的动机,解聘如认为那是一种责任感在驱使着他。“一个退休干部,有一定知识和经验,加上也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还有一些资源可以起一定作用。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多年来形成的新闻敏感性在起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应运而生,我感觉到必须有一个这样的社会团体,为地方的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说起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解聘如充满了感情。“从第一届开始,我们主办的南方民营经济论坛就请到了一些国内权威的经济学家就全国性的一些重大经济主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此,老省长卢瑞华还特地为研究会题词:“发展和提高民营经济水平,献身强国富民伟大事业。”
如今,让他觉得欣慰的是,研究会成立近5年来,基本达到了要成为民营企业家思想库的初衷。“不过,最初也有些人不理解,说我在外奔波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享享清福,非得这么辛苦,每天来上班,整天与一些素质参差不齐的企业家打交道。”
对此,解聘如有着不同的看法。“企业家当中也有一些很优秀的,他们不但管理企业很成功,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很不错的。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对一些企业家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的话,那我的辛苦也是值得的。与此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我能认识更多的人,处理更多的事情,增长自己的见识,这不也是一种人生的积累吗?”
他告诉记者,如今研究会主办的南方民营经济论坛已经连续办了四届,一届比一届兴旺,到今年已是第五届了。不仅如此,研究会还引起了国外一些机构的关注。在第四届南方民营经济论坛上,美中贸易协会主席、前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远东经济顾问罗伯特·古德曼特地向他颁发了杰出贡献奖。
“经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他对记者说,“生命不在长短,在于充实。我庆幸所有的经历到头来,都变成了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他对记者说,“生命不在长短,在于充实。我庆幸所有的经历到头来,都变成了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聘如提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对可能碰到的危险和灾难,都要直面现实,处变不惊才能化险为夷。在驻外采访的十几年时间里,他曾经历了三次车祸,印象最深一次是在阿尔及利亚采访回来经历的一场车祸。“我记得那是1972年12月6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乘坐中国医疗队所在的一个城市医院的小车从外地采访返回。司机是医院的车队长,一个阿尔及利亚壮年人。阿尔及利亚多山,公路都是盘山上下。当时,下着毛毛雨,山路弯曲陡峭,而他以每小时90公里的高速行驶。我坐在他的右手边,曾多次提醒他减速,注意安全,但他却不以为然。最后,他在一个直角拐弯的悬崖边来不及打方向盘,车子箭一般冲出悬崖。”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冲刷之后,回忆起当初那惊险一跃,解聘如仍然记忆犹新。“我无意识地向右边车窗下一瞥,车轮已越过崖边。当时,我并没有惊慌,心里在想,也许是平时太累了,现在可以休息了。而那时的前排座是没有安全带的,我的手自然地把着座椅边。这时的车身一边前冲一边下降,左边两个车轮在一个山坡上
着陆,车子便向右翻滚,一圈两圈,越滚越快,数不清滚了几圈车子才‘嘭’的一声好像完全着地了。幸运的是,这场车祸我和司机都无大碍,我也没有责怪司机,让司机悬着的一颗心落地了。”
解聘如向记者介绍了他在十几年难忘的驻外采访岁月里,独家采访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主席的一段经历。“那是1985年10月1日,以色列远程轰炸飞机飞越1000公里,炸平了位于突尼期郊区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之后,全世界都在打听生死未卜的阿拉法特主席的下落。
因为有巴勒斯坦上层朋友的帮助,我在当天下午便得知阿拉法特因为偶然的原因幸免于难。朋友还通知我,阿拉法特决定当天午夜在突尼期郊区的一个地方接受我的独家专访。当天午夜,我乘坐巴友人开的面包车到郊区的一座小楼前。在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阿拉法特单独接见我和一名助手,我们激动地紧紧拥抱。我向他转达了我国领导人和我国人民对他的真挚问候和对以色列暴行的强烈谴责。”
他提到,这次会见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阿拉法特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他从不畏死,也不知疲倦,他为了和平与独立事业献出了一切。
不过,令他觉得遗憾的是,后来他与阿拉法特主席的一些合照由于工作太忙疏于清理,如今仅留下一张合影。
解聘如还提到,1983年7、8月间在乍得的一个星期采访得了一场脑疟病,差点把命都丢了。
解聘如告诉记者,那时,乍得内战已打了18年。当时情况复杂多变,各国通讯社都很重视,新华社也必须有自己的声音。“我和助手在战乱中的乍得采访了一周。第一天,清晨5时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登机飞往北方边境的一个城市,再从那里租了一部出租车跑300多公里到沙里河渡口,转乘独木舟,抵达乍得首都恩贾梅纲时已经天黑。匆匆赶到记者俱乐部与早来两天的西方记者一道喝咖啡,打听最新消息。
近午夜了,我们趁着月色采访在战火中变成废墟的前总统府。最后寻到一家旅馆下榻已深夜两点多,旅馆空调房间全部被法国军官和西方记者占了,只剩下无水无电的一间朝西房间。室内温度摄氏40多度,蚊虫成群,只好似睡似醒地躺下。早晨6时,小收音机响了,乍得电台预报扎伊尔总统8时到机场与乍得总统闪电会谈。我们赶到机场采访,接着去电信局发稿。之后,一连串走访了新闻部、外交部、总统府、法军司令部。烈日下高温高达摄氏50度以上。如此采访―发稿———采访,忙到深夜。
此后几天,都是从早上6时忙到深夜一两点。6天时间里共发回24条消息、通讯、综述和内参。”
在回忆过去的这段生死劫难时,解聘如一脸的平静。“那场脑疟病让我昏迷了好几天,醒来时四肢呈瘫痪状态,10多天后逐步恢复。医生说病情非常严重,这样的病例十有九死,活下来都会成为白痴,我算是例外。”
如今,年逾七旬的解聘如仍在快乐地忙碌着。“我希望民营经济研究会能够成为民营企业们一个跨行业、跨地区、跨国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能够成为民营企业家们全天候的朋友。”
记者何晓晴
人物链接
解聘如,1935年10月生,江苏兴化人。195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西语系,分配到新华社任翻译、编辑。1971年到1987年,曾任新华社驻阿尔及尔、突尼斯、金沙萨分社记者、首席记者,兼人民日报特派记者,采访和访问过五大洲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7年到广州市政府外事办主持工作。1991年10月任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兼广州出版社社长。曾任广州市作协副主席、广州市新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版协副主席等职。2001年起任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至今。
解聘如心得
“吃亏是福、学习是福、敬业是福、创新是福、亲和是福、沉着是福。”
关于做人:做人要忠诚、实在、宽厚、积极,做事尽心尽力,靠智慧、勇气和方法。每个人做事都有先做人的问题,也许做事还有能力大小,但做人还是可以成功的。如果做事也成功、做人也成功了,那就是比较圆满的成功。
做人、做事都要有真实的感情,同时也要理性。对待工作有一种热情、感情在里面,处理事情、讨论问题都要理性,这样才不会意气用事,不会伤害别人,自己不断努力去做才会成功。
归根到底学习很重要,包括读书和实践,也包括思考,它是一种消化,学习是最大的乐趣和休息。
关于成功:以前以为只有把事情做成了就算成功,当与别人有了分歧的时候,“东风”压倒“西风”就算是成功。但如今认识到成功应该是大家的胜利和成功,只有双赢、多赢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功,要把“西风”转化为“东风”,这才是胜利。
(观宇/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