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行为艺术:你为什么会恶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04:51 深圳商报

  行为艺术:你为什么会恶心

  西方舶来品的中国化误读与迷失

  6月30日,兰州几名音乐人装扮成“天使”和“魔鬼”在市中心广场旗杆附近上演行为艺术被警方制止;6月12日,四名戴着关羽、岳飞和观世音等面具的男子在北京王府井南口
表现行为艺术被民警带走……种种触目惊心的场面正在以“艺术”的名义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行为艺术自从“现身”中国开始,一直以“反常态”的形式出现,在“惊世骇俗”的同时,对人类道德底线和艺术理想也提出颠覆性的挑战。

  为行为艺术正名

  由于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艺术界目前对行为艺术尚无一个统一的界定。著名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国昌认为,简单地说,行为艺术就是利用一定的时间,借助某些道具,表达某些观念的艺术表现形式。

  湖南省美学学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易健认为,评判一样东西是否称得上艺术要看其是否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虚构性的特点。艺术要具有审美性,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行为艺术也不例外。

  从世界范围来看,行为艺术并不是生来就与“反常”“恶心”等词联系在一起,甚至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系讲师王东育说,行为艺术是欧美的“舶来品”,在它产生之初就带给大众强烈的心灵震撼。德国著名行为艺术家博伊斯的一件著名的作品就是在一张凳子上摆了一堆黄油,这样一个现在让人看来摸不着头脑的行为艺术却在当时引起轰动。

  王东育说,任何艺术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这件艺术品产生于二战期间,当时黄油是拯救伤员防止骨骼断裂的“生命之油”,所以这件艺术品引发了当时人们的共鸣。专家认为,成功的行为艺术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要表现真情实感,能引起观众共鸣,因此,并不是越反传统、越另类、越恶心的东西就越是行为艺术。

  中国行为艺术“妖魔化”的背后

  国内一些自称行为艺术家的人常常以性、暴力和血腥去充斥他们的“艺术”作品,以尽刺激感观知觉之能事。在“妖魔化”阴云笼罩下的中国行为艺术,逐渐迷失于前卫的喧嚣中。

  从行为艺术产生时代的社会思潮来看,易健认为主要渊源是西方后现代思潮。后现代是一种消费文化,具有反传统、反理性、反体系、反权威等特点。它把一个个理论、一个个美学问题消解了,同时也解构了艺术。形而上的艺术和形而下的生活界线被打破了,有人甚至认为一个动作或一个造型就是艺术,这是美的泛化和美的膨胀。

  从艺术家群体来看,对行为艺术的肤浅认识是导致中国行为艺术走向“歧途”的首要原因。曹国昌说,一些行为艺术家在对西方的“行为艺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错误的认为行为艺术越新奇越好,越血腥越好,这种误解直接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而他们的作品又导致了大众的误解。

  曹国昌认为,在视觉上令人不舒服、心理上使人恶心的艺术都不会成为主流艺术。艺术应该表现社会发展的必然,并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展示在大众面前。

  美学教育:感性教育缺失后的“亡羊补牢”

  目前中国行为艺术的参与人群不断朝年轻化发展,除了一些社会艺术人士外,很多大学生都在其中扮演主角。正如很多教育工作者所说的,大学生总是走在各种思潮和艺术的最前沿,因为他们的思维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据了解,在广州美术学院,学生们已开始自发搞行为艺术创作,并在学校展示。

  曹国昌分析说,年轻人对行为艺术的实践更多的是为了表现一种新潮,他们受了西方思想解放的影响,想通过这样一种前卫的艺术形式达到某种思想的解放或冲破某种行为的束缚。

  然而,行为艺术在年轻一代遭到误读和曲解,很大原因是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对美育的忽视造成了人们在艺术问题上的审美混乱。易健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偏重于自然科学等理性教育,而长期缺乏正确的感性教育,导致了人们的感性膨胀,甚至对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提出挑战。美育的功能就是使具有对立面的感性和理性和谐统一于一个人的身上。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本科教育设置了占总学时四分之一的艺术课程,我国美学教育的长期缺失,是一种失误。(郑天虹叶伟民)

  作者:郑天虹 叶伟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