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须跳出污染怪圈 世界工厂不能成垃圾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09:29 经济参考报 | ||||||||
“世界工厂”的称号属于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初期的美国和后期的日本,现在,这顶“桂冠”又正在转给中国。目前,世界上出售的照相机有50%以上在中国生产,30%以上的空调和电视机、25%以上的洗衣机和约20%的电冰箱在中国生产……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世界制造业正一步步向中国转移。 但是,正在江西南昌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实施目标国际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纷
“世界工厂”是否难逃环境公害? 从19世纪末开始,早期的“世界工厂”及“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就持续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由大气污染造成的最早的环境公害事件。1952年12月上旬,伦敦城被一团巨大的黄色烟雾笼罩得严严实实,短短5天内烟雾夺去了4000多人的生命。同样,在先后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美国和日本,也发生了类似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与骨痛病等著名的公害污染事件。人类曾经为创造最灿烂、最辉煌的工业化文明,付出过十分沉重的代价,饱尝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发展带来的灾难性苦果。 在2004年7月下旬的中国淮河,突然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污水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黑色污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污染绝非淮河独有。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在此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实施目标国际研讨会上明确表示,“从总体上看,中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在发展,工业污染严重,全国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据统计,2003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10多亿吨。工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10余万吨,占全国排放量的近四成;工业氨氮排放量约40万吨,占全国排放量的三成多。工业废气污染严重,2003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八成,比上年增长近15%;工业烟尘排放量近85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0%多;工业粉尘排放量1000多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亿吨,比上年又有增长。 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出了环境容量。全国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超过环境容量的70%以上。环境监测表明,全国七大水系62%的监测断面受到污染,其中近一半属劣五类水质;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27%的近岸海域水质超过四类,已不适于工业和港口用水。大气中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60%以上,酸雨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3。全国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一些城市存在出现公害事件的危险。 中国制造能否跳出污染怪圈? 杨朝飞司长提供的数据显示,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累计产生约55亿吨废物和上亿吨有害废物;在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废物中,有70%来源于制造业;每年全国因大气污染损失740万个工作日。据世界银行估计,环境污染给中国带来相当于3.5%至8%GDP损失。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更认为,中国经济成长中有18%GDP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联合国环境署的一份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在中国11个最大的城市中,仅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就使5万多人死亡,40万人感染慢性支气管炎。 为什么被外界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如此众多的环境问题?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经济成就令世界瞩目,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但从整体上看依然没有走出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经济增长路线,没有摆脱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也没有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和代价过大,特别是消耗较高和污染较重的情况相当突出。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现在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淡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15年后将只剩下6种。石油已经连续多年净进口,2010年以后将70%以上依赖进口。但就是在这种资源极度短缺、环境容量极度狭小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以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增长着: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单位产值的排污量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经济不稳定的系数为世界平均值的4倍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浪费消耗极大,每万美元产出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 中国拒绝成为“世界垃圾场” 一位专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曾自豪地宣称中国是‘世界工厂’。但现实是,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制度,产品出厂后,剩下的很可能是一个满地狼藉的‘垃圾场’。”那么,中国将如何拒绝成为“世界垃圾场”呢? 根据规划,中国将用3至5年时间初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并将其纳入对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专家认为,中国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小康初级阶段”去研究欧美发达国家人均8000美元以上才去实施的绿色GDP,表明我国将不惜成本开发新能源,推广循环经济,并通过调整人民的生活消费方式,调整官员的发展观与政绩观,重建“亲近自然、人际和谐”的价值观体系,最终跨越式地向生态工业文明转型。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将分别是现在的3倍、5倍和38倍。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项目已于2001年启动,旨在研发使用替代能源、尾气排放低污染的新车型;此外,循环经济技术、大面积生态退化的修复技术、区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和生态监测预警系统也在研发中;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等4种资源将成为首批参与绿色GDP实物量核算的资源,海南省和重庆市已经开始森林资源核算试点和工业污染、水污染核算试点…… 中国不仅对内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外也在积极争取推动公正的国际环境秩序。专家建议,中国应利用国际外交、贸易和环境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公平的国际环境秩序。呼吁发达国家在国际环境条约的履约费用中承担应有责任,以弥补其超额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消耗;并呼吁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的努力提供经济支持,实现1992年里约大会上作出的无偿转让环保技术的承诺。 目前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民和有良知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并正在行动着,我们当代人的发展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世界垃圾场”。(来源:经济参考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