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市场经济与中国税收”高层论坛 > 正文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先生发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4日 15:51 新浪财经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先生发言

  中国税收高层论坛(2004)——市场经济与中国税收2004年年会于4月24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专家俱乐部举行,以下为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发言:

  高培勇: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容幸有机会主持下午上半场的演讲。经过的上午紧张、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之后,今天下午的论坛将迎来新的高潮,大家已经注意到今天下午论坛最大的亮点是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先生从百忙当中来到我们的论坛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会场,大家欢迎。许局长是九四税制改革设计人之一,也是税制运行掌门人之一,他对先行税制的注解以及今后税制改革的张望将具有权威性的,我们今天下午首先有请许善达副局长给我们演讲。

  许善达:今天上午刘部长和项部长都讲了一点都很重要,我下午讲一点意见,是我个人的意见,不代表税务总局的意见,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对的大家可以批评,供大家讨论。

  前一段时间我在一次会上讲过一个意见,我觉得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内,或者五到十年的时间内,我们国家的财税工作可能会面临一个很大的新的挑战。什么意思呢?提高比重问题,提高财务税收占GDP的比重,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今天讲市场经济与中国税收,我讲一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家看统计数据,今年三月份财政部向人大会提交的预算报告,是二万一千多亿,这是预算内的口径,预算还有一点钱。预算内、预算外、体制口径有很多,预算内的话,二万一千多亿离十一亿的GDP也接近了20%,还没有到。如果算上预算外或者体制外的话,数字就大得多了。据我所看到的比例数字,比如美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的30%多,30%多里面有三分之一是社保基金,社保以外的预算收入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这样的水平,我们国家的社保基金去年三万多亿,不占二万多亿里头,如果这样一算的话,国家不算社保收入这部分,按照每年增长的态势,我觉得未来五到十年就可能会增加到二十多,比如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这个水平,按照现在的趋势,到这个水平已经不是过去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而是可以看得见的,甚至可以很有可能达到这个数字。但是这个日期,说是三年还是五年,还是七年,这我说不定。但是增长的态势能实现这样的目标,而且也不是很长时间,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

  因此,我们国家要提高比重的话,现在我们的比重还低,低的里面如果做一些结构性分析的话,主要低的部分在于社保的部分太低,社保以外的预算部分还低,但低得没有过去那么多了。过去这部分的比重最低在十一、十二,现在接近于二十,再过几年,上升到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甚至二十五都是,这是非常现实的,不是纯粹一个理想目标的问题。

  如果我们国家不算社保基金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入也达到了跟美国差不多的水平,我们那个时候就需要来研究究竟我们国家所谓宏观税务指标定得多少比较合适,我们不能永远的提高上去,没有人任何认为税负水平永远提,不会这样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定在多高的位置上比较合适,这是一个重大的财政战略。当然,今天这个矛盾还没有这么尖锐,因为我们今天还在20以下,还要继续增长,但是要再过几年的话,这个时间多长,我也很难预测。快,要经过三年、四年、五年,慢可能要七年、八年。但是看来实现中国非社保基金的预算收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相当美国的水平这样一个时间,现在是可以看得见未来的一个形势。一个是我们要研究的,既然是市场经济,不是说政府提供资源越多越好,提供多少资源为多好,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战略问题。现在就应该进行研究,不要等着已经到了那个时候才开始研究,应该有前瞻性的分析。按中国的国情,究竟在政府所掌握的政府里面,不算社保基金那部分应该拿到多少,应该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现在社保基金还不足,下岗职工也好,城市的贫民、弱势群体,农村还没有社保,农村社保的方式通过土地,农民承包土地,土地可以流转,但不可以买卖,实际上相当于把土地作为农民社保的基础。中国的社保也是很复杂的,但是我觉得从总的结构上来说,我们今天不讨论社保,就讨论社保以外部分的预算部分,现在前瞻性研究就应该做。这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得到一个全社会形成共识的所谓适当的水平,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看到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的税制结构上还有一个实际的问题存在,上午刘部长也讲了,94年我们设计现金税制的时候,当时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保持原税负,当时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的原税负,而是总体的原税负。当时94年政企改革,政府不想给企业增加负担,政府也不想承担由于改革把政府的收入减少,这两点由于客观的环境,使得国务院当时定了一个原则,就是要保持原总体税负。93年的税负是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到93年形成的负担水平。当时的负担水平还有很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因为我们是92年才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当时我们国家分配结构一直在调整,93年的时候税制改革针对的,从体制上来说,主要解决的是承包制,是包税,在分配关系上国家把承包制取消了,用税制替代承包税,但在数量上不想增加很多负担或者减少很多负担,增加负担企业承受不了,减少负担当时财政也非常的困难,当时定了保持原税负。新税制的总体设计是按照原税负定下来的,当时的税负水平是在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一个过程。当时我们不可能把税制的设计提出一个竞争力的问题,当时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一方面讲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同时我们法定的一些税负水平,比如增值税、内资企业所得税等等,这些都是很主要的税目,这些税制的法定税负水平跟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比起来还是偏高的。我们国家有一个矛盾,比如增值税,税率时期不高,跟欧洲比,欧洲也就是希望做到十七、十八,有高有低的,但欧洲是消费型,消费型抵扣多,当然负担就低。我们虽然是17的税负,我们是生产型,但是负担就高。增值税比起欧洲国家来说,我们的法定税后是偏高的。内资企业所得税,我们过去从国营企业上交利润,一步一步演变过来了,所以我们在国有企业的税率上也不高,33,也不高,但是在扣除方面,跟市场经济国家扣除比起来,我们的扣除是比较紧的。后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扣除的东西我们扣除不够。税负不高,由于扣除得过于紧,你要根据国家企业所得税比起来的话,实际税就比较高。包括国内,我们给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法,相对那个税法跟市场经济的所得税法相对起来比较接近,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税率都是33,但是内资企业的负担比外资企业的负担要重。这个重,一方面外资企业负担重可以吸引外资,由于有这种差别,所以有一些假外资。中国的钱打到境外,境外成立公司,再打回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说外商投资有几百亿里头,也没有人算过到境外有回来的,这也算不清。

  所以,我们现在的矛盾是什么呢?是我们总体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还低,但是增值税也好,内资企业所得税也好,像这样的税种法定负担跟市场经济比又比较高,我认为这个问题在当时94年的时候是不可能把这些问题作为一揽子方案全部解决。所以,那个时候就是一条,就是保持原税负,我们的目标就是提高两个比重,包括财政收入比重。提高比重战略实施起来效果也是很显著的,这就是新税制实施成功标志之一,提高还不错。今年一季度数字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千多个亿,态势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现在这个时候研究未来五到十年,现在的税制和市场经济怎样能够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刚才讲到94年的历史局限性,使得我们对这里面缺少一部分的内容和市场经济发展还不相协调,运行了十年之后,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把这样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怎样在当前的形势下能够设计我们的税制改革方案,能够使得税制改革的方案和市场经济更好的协调起来。我觉得这里面就是三中全会讲的几句话,针对我们现在税制的一些不足之处。当然这不是像94年一样,1月1号把税制推出去,什么税都做,是分步实施。但方向是没有问题的。我个人觉得,现在情况要考虑跟市场经济更加协调一致的一个税制的话,研究税制,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方案,完善税制方案的话,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把提高我们的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作为我们研究、深化税制改革、完善先行税制的一个原则,改变过去保持原税负窄的原则。这样的提法,国家开放程度确实大,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我们比美国高,日本是贸易帝国,我们比日本也高,除极小的资源型国家以外,我们国家对外贸的依赖性比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都高。说明中国整个市场的开放程度和世界市场的融合程度,这已经是十年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现在和世界市场进一步融合,市场在开放,市场还要走出去,过去在封闭市场的情况下,你的企业竞争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如果市场封闭的话,封闭里面的企业竞争,如果市场开放了,你就要和新加入市场的企业进行竞争。所以,现在国内的企业,比如内资企业,不管是国营也好,还有集体企业,还有民营企业,还有私营企业,甭管叫什么企业,总而言之,你在中国地域里头,你要和外商投资企业竞争,包括合资企业竞争。因为我们开放了,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没有几年就没有市场准入的现象。你这个竞争对手,原来市场是封闭的,封闭的市场,你跟他没有竞争关系,现在是开放的,而且承诺每年每年都要更进一步的开放市场。同时,我们的企业还要到世界各地去,走出去,现在走出去相对来讲慢慢多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国内的税制不能够适应这样的形势需要,那对在这种形势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就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认为现在应该在新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形势下,和未来几年比重进一步提高的形势下,我们研究深化税制改革、完善进行税制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作为一个原则,来替代以前保持原税负,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也就是说,像增值税转型的问题,那就得做。转型的事不做,我们国内外商投资企业已经转型,虽然名誉上是生产型,但采购国内的设备已经免税,相对设备税款已经没有了。真正承担生产型负担的是国内企业,这当然对我们企业竞争力是不利的。所以,如果我们把转型的事做好,把内资和外资企业合并也做了,这都是有利于提高我们企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这样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使得中国的企业能够在当前更加开放的市场里面和其他的企业竞争,靠我们的聪明才智,靠我们的经营管理,靠我们的努力,在大市场里面要争取更多的份额。根据现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形势和未来几年发展趋势的估计,我们在完善税制和深化税制改革的问题上是不是可以把提高竞争力作为一个原则提出来。

  这个观点我在一个地方讲过,后来有一个杂志有一点评论,它的评论我带来了,我觉得评论里面有一点不是十分准确,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这样的理解出入。说许善达承认中国先行税制体制有几个税种,法定税种与其他国家相比偏高,主要是指增值税和内资企业所得税,使得国内企业不仅丧失了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当中也缺乏优势。原话不一定丧失创新能力,可能是不足,在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是对的,后面讲中国不可能像有些国家那样减税,中国只能用增的办法来弥补减少。用增值税来弥补减少是一个转折,我觉得他的理解可能跟我的愿意有点不准确,我觉得不是转折,中国不能像有些国家一样,我们搞减税一样。中国的税制要有增有减,2001年,这个字眼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官方使用的媒体上,是金庆,金部长在2001年4月份登的署名文章,提的有增有减,在保持税收总体增长的情况下,在结构上有增有减,我认为有增有减,用增来弥补减,保持总体增长,跟我刚才讲的不是一个转折的意思,这完全是统一的意思。既然要把增值税转型减少收入,两法合并,对内资企业所得税也要减少收入,但是我们有一条,中国绝不能出现一个去年收21000亿,今年收20000亿,我们必须有增有减,用增来弥补减以后还要有余,我觉得这是我们研究税制改革方案,当然还包括征管,必须一揽子考虑。我们设计方案绝对不能设计一个按这个方案实行以后,整个税收收入实施新的方案以后,会比旧的会减少收入,这样的方案绝对干不成。我们必须有是有增有减,而且增的部分大于减的部分,我理解有增有减,在保持税收总体收入的情况下有增有减,这个提议就是这个含义。增的部分从哪来?增是转型减,两法合一以后,内资企业所得税也要减。那么增从哪来?增里面应该有一条,在整个税制的覆盖里面,还有一些地方属于覆盖不完全,有些按照市场经济国家的规范,有些经济行为应该是增税,我们这个负担还不重。同时我也讲过,过去我们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制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当时的税制负担偏重造成的,比如增值税,我们是生产型,但是作为有一些行业生产型过不去,真的严格按照生产型办的话,这个企业就要倒闭。讲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比如水电站,水电投资很大,真正运行起来,购买的原材料很少,所以你按照17%销售你卖电,就收17%的税,你购买原材料、动力就抵扣,其他的就不抵扣,按照生意场来算的话,水电就要关门了。所以我们对水电就有照顾,比如三峡就是8%,小水电也照顾,是百分之几。像这样一种行业在生产增值税体系下就没法生存,类似于这样的政策还有一大堆。增值税优惠政策编在一起厚厚的一本。

  假如增值税转型了,税制里面偏高的因素解决了,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就有一部分优惠政策是可以取消。当然并不意味着全部取消,要研究哪些可以取消,取消有替代的减少税收收入的总因素。我们广税基,现在税基还有不广的地方,要扩大税基,有一些已经不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一个政策,到期了,或者该清理的就清理,这些都是增加收入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因素,还要加强征管,这是税务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征管水平这几年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差别还很大,有一个数字我能说出来就是增值税,英国税务局自己的报告,增值税收入是85%。我去秘鲁、墨西哥考察,他们税务局跟我说应征一百块收入50块,我们自己测算,。95、96年的时候,我们的征收率也是50块,这几年逐步提高了,到02年是70块,20%意味着什么呢?去年收入是七千多亿,加上进口是一万亿,这算国内的七千多亿,如果没有提高20个征收率百分点的话,按照九五年、九六的征收水平,我们去年收的是五千多,按照95、96年每年都抓,抓到现在,提高到70%,多收了两千,按照征收率这个角度来看。但比起英国还差15%,还有很大的加强征管的空间,这也不是一家税务局能做到的,西方国家现金使用很严,很多同志出国考察过,在国外哪有那么多现金满天飞,包括个人都用支票、信用卡,交易行为用货币的交易都是在银行有记录的,我们国家现金领域太广,没有记录。在现金交易量这么广的话,你想把现金交易管得少的现金那么严格是很难的,我们现在靠改征管制度,靠信息化,靠金税工程,我们现在还在做,谢局长到税务局主持工作,当了局长,提出一四六小,在做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四六小的工作思路。我们现在正在逐步的实现,一窗式也实现了,四个小票也管了,正在管海关的票,总而言之,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正在做,每做成一件事,都能减少税款的流失,都能够相应的提高征收率。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凭我的直觉来说,希望这几年来使税收征收率达到75-85%,达到85%我就不敢讲了,因为现金量太大了。如果达到75-85%也是可能的,因为增值税还有潜力,通过深化征税改革,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我觉得使我们各个税种和征收率都能够提高一个档次,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从我们这几年的实践,我可以有把握的说,原来搞信息化提高征收率,那是一个理念的说法。我相信搞了信息化以后一定能力提高征收率,现在有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有把握的说这个一定能实现。

  在三到五年,五年到十年之内,如果能提出五个点的话,今年是两万亿,两万亿的话,一个点就是200亿,五点就是一千亿,要是十个点就是两千亿,如果我们在征收率上做文章,在同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上面,除了每年增长里面,除了自然经济增长发展以外,还在征收率多得一些钱,组织财政资源形势就比现在好得多。而这部分资源,我认为有一部分就属于有增有少里面增的部分,可以用来去弥补我们为了解决税制竞争力对某些税负偏高的税种进行减税的措施。所以,我们国家必须要实行总体收入,就是税收收入的总体要保持增长。结构上有增有减,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增的部分要抵掉减的部分以后还要有余,这就是我对未来五到十年比重问题、税制结构问题、有增有减,包括征管的一个基本的思路。

  我觉得假如这个预期能实现的话,未来五到十年国家的财政收入到了相当于美国的水平,那个时候我们再研究我们的税制,包括整个财政制度,就有很多新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很多研究都是立足与我们现在的比重很低,比重还达不到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研究,真到那个时候一定会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来处理,有很多新的挑战,如果通过保持总体增长,又能够有增有减,增的部分又把减的部分抵掉,还有余,而减的部分就是能够实现使我们税制完善,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整个国民竞争力这样的一个目标,我觉得这一揽子的事情在未来三到五年、十年能够完成的话,应该是市场经济建设里面税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我有这么一个算对未来的一点意见吧。谢谢大家。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