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总编在线 > 正文
 
《上海侨报》执行总编安丰宝作客新浪聊天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 19:09 新浪传媒

  

《上海侨报》执行总编安丰宝先生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上海侨报》总编辑安丰宝先生。下面请安先生给大家打个招呼。

  安丰宝: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来到新浪的聊天室,同大家探讨一些业界的东西。

  主持人:《上海侨报》从名字上看,是不是跟以前的侨联系统有没有一些联系,包括现在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安丰宝:《上海侨报》是办刊十年的报纸,主办单位是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应该说它在过去的定位主要是面对归侨的一份报纸。从去年开始进行了一次改版,读者群的定位有所扩大,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对归侨的定义有所扩大。包括了现在的一些海归,一些港澳台的同胞。

  主持人:已经有网友在线提出一些问题,可能是业界的朋友。《上海侨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产生的一种新的运作模式,您是不是可以就这方面为大家做一个介绍?

  安丰宝:就《上海侨报》的资本与传媒的合作这种模式,我觉得应该说是现在国内的传媒业界比较通行的一种方式,还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可能是资本方与传媒资源方的一种内部合作,而且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比较合法的渠道。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成都商报》是在国内很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包括它的市场化运作以及资本运作的一些经验,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您曾经是《成都商报》的编委,您认为当时在《成都商报》的那段经历,对您个人的新闻管理从业经验有没有一些帮助?

  安丰宝:应该说是1996年我从一个外行进入了《成都商报》,是当时非常年轻化有活力的媒体开始学习,做一个新闻人。《成都商报》当时团队以及现在的团队给了我很多值得学习东西,我在这个团队当中,从一个外行变成了一个目前还在不断学习的一个新闻人。当时《成都商报》在业界被称为包括资本运作各个方面的领头羊,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学习到的应该是怎么样做一个好新闻人,资本运作我的老板在业界水平比较高。目前《成都商报》正在向前发展,在《成都商报》的那段经历对我的成长和对我在《上海侨报》的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我学习了团队管理,还有什么样的东西叫做新闻,怎么样做一个好的新闻人。

  主持人:安总,您从成都来到了上海,您有没有觉得两地的传媒文化有一些摩擦?您是不是也碰到了同样的状况?

  安丰宝:这个应该不是我个人的一个感觉。可能在过去全国传媒界都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上海的传媒界显得比较平淡,没有象广州、北京、乃至于西南成都这样激烈程度,但是我来到上海之后,我觉得上海的传媒竞争还是非常激烈,因为上海的市场非常大,我们业内的话讲叫做水非常深,显得波澜不惊。我的感觉是从单纯的传媒来讲没有非常大的差异,所有的传媒能够做好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你怎么样围绕你的读者群做好,贴近你的读者。媒体不管放在哪里都是成功的。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理解,您是把《成都商报》整个系统的成功经验在上海这样一个区域进行复制?

  安丰宝:如果说我刚刚来到上海的时候可能是怀着这样一个想法,但是到上海一段时间之后,我发觉在上海如果是单纯的复制《成都商报》的一些模式可能不太现实。另外《上海侨报》是一分周报,而《成都商报》是一份非常成熟的日报,有一些管理经验和认识可能是共通的,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不存在很大的空间。

  主持人:侨报从您执政改版到现在已经经历过一段时间了,您认为在这段时间里,侨报相对于以前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是不是已经看到了一些你想看到的东西?

  安丰宝:对《上海侨报》的改变,我认为它显得更有活力一些,或者从我本人角度来讲更有激情,我对它的预期可以说是通过一年的时间,现在达到了我预期的三分之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报纸的未来,我相信通过周报的改版之后,应该是用两年的时间,在最后的时间应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不管是投资方也好,还是报社,包括我本人对它的预期。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一个三分之二的概念,当然大家也会非常感兴趣,您认为100%是什么状态?是不是可以给大家表述一下,包括它的发行以及它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它的经营等方面?

  安丰宝:两年目标《上海侨报》要实现这样一个读者群定位,首先对于它的传播力、影响力,在整个大上海地区,《上海侨报》在台、港、澳海外华人圈子里面,定位是一百万人,在这个人群当中它应该是影响力达到80%,它的传播力度达到80%,从它的发行量来讲,这份报是一个分众媒体,就象其他一些都市报这样,对每一个市面的传播力,可能更概念化的发行,量不会很大,可能就目前的这个量,我只是把它传播的角度作得更扎实一些,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从广告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市场给我下的一个定义。

  主持人:提到针对于台、港、澳人士,我们上海本地也有一份《移居上海》的媒体,他们有一个定位,希望把自己作为港、澳、台胞代言人的角色,你们是不是也采取这样一种定位,或者是自己认同这样一种身份,还是自己有其他的立场?

  安丰宝:《移居上海》包括他所用的字体,包括包装方式上,外观上用的是繁体字,直接面对的就是台胞,它是一份月刊,我是一份周报,另外我是更全面一些,我面对的是台北,包括海外华人这样一个目标,显得更严肃,更权威,或者更全面。

  主持人:目前大家也比较关心的还是报纸发行的问题,包括您刚才提到的,您觉得侨报针对的应该是港澳台,你们发行上面有没有一些特殊的通路可以到达这些人群,或者对这些人群有没有特别的号召力?

  安丰宝:单纯发行来讲,我有一个概念的说法,精确的定向发行,这个跟国内其他一些媒体单纯铺在市场上的一种叫做市场化发行有所不同,如果要做到这一点的话,需要一个数据库,在我们改版之初,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搜集到居住在上海地区的台、港、澳人士比较详备的数据库。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我的报纸在内容上我要真正做到为他们贴身的服务,在服务性这个角度上去做到这点,我的目标是让这份报纸成为是他来到上海,真正为他度身定做的报纸,这样做下来之后,他会慢慢认知到这份报纸,或者是进一步认同这份报纸,成为我真正的读者。

  主持人:网友有一个问题比较关心,因为是侨报才选择这样一个群体作为你们的读者群,还是因为看好这样一个人群,来选择做这样一份报纸?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有个先后?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安丰宝:感谢这个网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因为正好牵涉到不管是从传媒投资角度也好,还是作为我个人选择一个新闻媒体也好,我觉得我个人当时来到上海的时候,看到这边很多报纸,市场那么大,选择定位的时候,怎么样办一份新的报纸,怎么样选择定位,可能从网友的提问来讲,我更倾向于后者的说法,我先确定了这个读者群体,我认为这个读者群体在上海的传媒市场非常有价值,那么我才选择了这样一个媒体来定位它,来做。

  主持人:谢谢。安总,目前侨报在用人的策略上有没有一些地域化的限制?因为网友也比较关心是不是因为您是从成都过来的,会不会把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都由原来成都的一些老同事来担任,包括对于基层人员他们的选择又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

  安丰宝:在人才战略上,刚才这位网友提到的,我从成都来,我会用成都或者不恰当的说法叫嫡系,现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的团队中,从成都过来的人几乎没有。我对人才的选择上,团队的建设上基本上要求是新上海人和上海本土人才的一个结合,这样的结合优势在于,我这份报纸是办给新上海人来看的,有一部分新上海人本身就是这个报纸的读者,更能体会这份报纸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利用上海本土人才,因为我是《上海侨报》,给新上海人来看,必须要把上海的精髓介绍给新上海人,这样一个结合,我认为是比较完美的。

  主持人:您所领导的这样一份媒体,您希望把它变成一种精神领袖的角色还是作为一种实用资讯结合体的角色?

  安丰宝:对这份报纸,我有一个个人定位,用一句话来讲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中心就是服务,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生意一个是生活。我们现在面对的读者群叫新上海人,或者称为上海新移民。这部分人来到上海,他第一个是要投资做生意来赚钱,来闯荡上海滩。我就要在他做生意,怎么样赚到钱,从哪里赚到钱方面为他服务。另外一个,他来到上海之后,每个人来到上海都要生活,围绕这两点为他做好服务。

  主持人:针对特定人群的媒体而言,一般大家在进行媒体制作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些跟他们的读者群比较接近的人工作,目前侨报是不是也进行类似的人才储备?是不是会选择一些港澳台人士加入编辑的团队?

  安丰宝:我没有把他们作为正式在编的人员作为编采储备,但是我的编采人员包括我本人,跟这个人群的接触非常的广泛和深入,甚至会请一些人对我们提建议,这个报纸怎么样办,怎么样做更能够贴近目标读者的要求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更多的通过一些活动,更多的介入这个报纸,更贴近这个群体。

  主持人:从您刚才所说的,侨报针对的是在上海的港澳台人士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同样站在新移民的角度来说,您觉得这个群体跟其他的新移民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精英人士相比,你觉得有没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别?

  安丰宝:应该是有两个差别,一个是他们更容易自己聚合成为一个圈子,稍微显得封闭一些。另外一个就是文化或者阅读习惯上的差异。从我做传媒角度来讲,阅读习惯上的差异非常明显,因为他们对繁体字,对一些用词上的区别,比如说“软件”和“软体”的区别。当然从后者的差异上来讲,我也在克服,我的目标读者也在克服。当他们来到上海,来到大陆生活的时候,也要适应这个简体字,不断的适应大陆这边的文化,不断的努力学好看好简体字。报纸版面上一度做过这样的栏目,简繁字体的对比,用词上的区别,让他们进一步来很快融入到这个文化当中。

  主持人:有个网友可能是媒体新人,比较关心目前侨报是不是还会有需要,招收新闻人进入你们团队,基本要求是怎么样的?通过怎么样的通路可以把他自己介绍给你们?

  安丰宝:《上海侨报》对于人才应该说是这扇大门永远敞开,用我们内部文化要求来讲,具备写作精神,具备激情,具备执着,具备务实这几个素质,我这扇门为他敞开,如果他想对《上海侨报》的工作有所了解,可以来点击我们的电子版,网址是www.shqb.com,在上面可以直接给我本人发邮件。

  主持人:《上海侨报》在进行自身推广的时候曾经有两个口号,一个是“全球华人阅读中国”,另外一个是“一百万上海新力量”这样一个概念,您是不是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一些具体的解释?

  安丰宝:全球华人阅读中国这个概念,我是顺应了这个报纸的概念,《上海侨报》有这样一个团队,有这样一个志向,我想把它办成全球华人,不管在哪一个角落的华人,能够看到中国的变化,看到上海的变化的报纸。

  主持人:刚刚提到会跟海外一些华人媒体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主要是通过一些版权互换进行,还是以后《上海侨报》这份报纸可能做一些异地发行?我指的是在国外的一些其他的区域。

  安丰宝:在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海外发行,另外一个就是新闻资源的共享,再一个可能就是我更看重的是第三点,《上海侨报》跟国外的一些华人媒体,大家在华人圈子里搞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活动,互动的活动,把全球华人能够通过这些媒体的力量团结起来,更通畅一些。

  主持人:媒体经常出现一个词叫中坚力量,很多媒体在给自己的定位里,也把中坚力量作为自己的主流人群,站在您的角度来看,您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够算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安丰宝与主持人交流

  安丰宝:我也看到很多的用这个词语“中坚力量”,过去所说的白领阶层。《上海侨报》提出的是一百万上海新力量,因为我不太清楚“中坚力量”是什么样的定义,我更认为我现在这样一个群体,只要来到上海,是一个新上海人,可能就应该成为《上海侨报》的读者。

  主持人:今天在线有很多是外地的网友,他们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阅读到这样一份报纸,我们想请安总为我们介绍一下侨报目前的发行区域和发行方式。

  安丰宝:《上海侨报》主要发行地区,主要还是围绕大上海地区,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长三角地区。零售点在上海地区,宁波、杭州、昆山有一些发行,进一步的想法在整个长三角15个中心城市里会加强零售发行,在全国其他的一些中间城市,我们的目标群体比较集中的区域也会作为我们发行的一个方向,但是不会做过大的推广,可能一般都是通过直递的发行,点对点的发行。

  主持人:如果有读者对这份报纸感兴趣的话,他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报纸进行一些直接的订阅,还是通过邮局?

  安丰宝:都可以,报社订阅在我们电子版上有地址。

  主持人:侨报目前板块的构成是不是可以为大家做一个介绍。听说侨报可能在下一阶段进行一些改变,介绍一下具体的趋向。

  安丰宝:现在的板块就是我刚才讲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围绕这个设置板块。这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生意,一个是生活,侨报现在是四开三十二版,有16个版拿出来围绕这个群体,生意这一块,称之为创业上海这样一个板块来构划,主要是投资当中碰到的问题咨询,包括资讯这样几个栏目为他们服务。另外一块,就是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认知,我们称之为风情上海,或者在上海的生活有医疗教育,我们这个群体到上海非常关心的生活方面。另外还有他们在这边,也牵涉到投资,也牵涉到生活方面的买楼等等,现在我们把这个版面扩展为侨报融经,加大这方面的运作,应该是对这个群体,生活在上海提供更多的便利。

  主持人:网友可能对侨报的人才策略比较关心,他比较关心的是您觉得理想中的一种编辑部的氛围应该是怎么样的?您主张让下属比较疲劳的工作吗?他们会经常加班吗?

  安丰宝:应该说不光是编辑部的工作,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更喜欢愉快的工作,愉快的生活。这个愉快的工作氛围我希望大家一起营造。因为我所有的员工都比较了解我,我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上下级的关系,比较严肃,在私下里大家都是朋友。希望这种氛围能够给大家营造一种轻松的环境。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上海的报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正如您刚才所说的,上海水比较深,当初《成都商报》选择这样一份媒体进行投资,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战略考虑或者说是姿态进入这个市场?

  安丰宝:这个我纠正一下主持人的话,不能称之为《成都商报》对《上海侨报》的投资,因为我跟《上海侨报》的关系,是应聘进入《上海侨报》,我是《上海侨报》的一名员工。《上海侨报》在上海这个地方可能更多的是《上海侨报》的报社领导,包括主办单位对这个目标群体的认同,对这个市场的认同。

  主持人:目前侨报的发行大概是达到了什么样的数字?是不是也得到了相应的广告回报?

  安丰宝:现在我们的发行数量应该是我们的开机数是十万份,我们的目标群体当中,应该说它的传播范围达到80%。从广告量反馈上来讲,我觉得还没有到平衡点,就是它没有完全达到目标群体一个完全的认知,广告客户对这个市场的完全认知还没有达到,我希望随着加以推广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目标。

  主持人:刚刚提到侨报定位会针对新上海的概念,我们觉得您其实也是新上海人中的一员,您从成都到上海来,您认为两地的文化氛围有没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您更喜欢何种氛围?您为什么选择到上海这样一个市场开拓您新的事业,作为您新的事业的起点作为开拓,放弃了成都对您来说相对一个比较高的职位,也比较稳定的环境?

  安丰宝:可能跟我个人性格有关,我比较喜欢更有激情的未来,在《成都商报》我应该会有更多学习的空间,也可以说是会有比较稳定的未来,我来到上海寻找更多的冒险机会,上海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希望以我现在的年龄,以及现在跟我一起在《上海侨报》工作的一批年轻的团队,我们一起创业,在上海滩这样一个报业市场寻找到我们的一个位置。

  主持人:您作为执行总编,在运作这样一份媒体的时候,您对这个报纸的看法是基于一种纯粹的商业化的产品还是觉得有其他的一些考虑?

  安丰宝:对于任何一份媒体我还是觉得都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个双重结合的产物。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对于新兴媒体而言人员流动非常频繁。从业人员经历短的会在半年内换两到三个岗位。侨报采编人员是不是流动性比较大?

  安丰宝:这个不会,《上海侨报》人员流动应该是比较大,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我的一些核心团队还是基本保存了,大家能够对报纸定位达到共识,而且对我们的未来都抱持着信心。

  主持人:您刚才最初的时候也提到,侨报是一份新的资本传媒跟资本合作方式的产物,作为管理层是不是也会在媒体经营中持有一部分股份,包括您刚才所说的核心团队,是不是以后也有机会从报社的盈利里,按照他们所持有的股份或者期权得到相应的报偿?

  安丰宝:现在,从管理角度上应该还没有探讨到这个角度上来,我希望我们这份报纸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实际的经济收入的同时,还给大家提供更高的平台,我觉得这更重要。因为在我现在的团队当中很多是年轻人,以我个人感觉来讲,在我年轻的时候做一个事业,我更看重的是这个平台给我提供的学习机会和未来。

  主持人:作为传媒人来讲,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传媒理想,如果当你传媒理想中的一些东西跟现实发生一些摩擦的时候,比如说跟你定的规则发生一些摩擦的时候,您会进行怎么样的一种调整?

  安丰宝:应该说是作为一个传媒人来讲,还是比较倾向于前者,就是倾向于传媒规律,或者时下流行的向资本投降之类的说法。

  主持人:在进行侨报策划的时候,您也曾提到过一种差异化的风格,能不能具体谈一谈怎样理解差异化的风格?

  安丰宝:我在做《上海侨报》这样一份报纸,把《上海侨报》定位成面对港、澳、台、侨,海外华人这样一个目标读者群体的时候,我是对上海的报业市场进行了一个充分的调研之后进行的定位。首先我感觉到上海报业市场在“都市报”以及在“都市休闲类”周报上已经相当成熟,有一些代表性的媒体,都非常成熟。我们要进入到上海这样一个传媒市场里,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否则我就会冒更大的风险,冒更大失败的风险,我们通过对上海一个移民化城市的分析之后,认为我的《上海侨报》侨字所涵盖的目标群体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主持人:大家在圈子里听到这样一种传闻,侨报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大的扩张,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改成一份日报,今天安总也来到我们直播室现场,可不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的情况。。

  安丰宝:从我个人经历来讲,我原来从做日报出身,应该说非常希望能够在上海办一份日报,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在上海办一份日报有风险,包括《上海侨报》目前来讲,我们的管理层或者我们报社内部每一个员工,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愿望,我们从周报变成日报,对于是不是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或者有没有可能,希望让时间来做出抉择更好。

   

  主持人:现在媒体多元化发展也是一个策略,包括媒体会向一些实业做一些延伸,侨报会不会有类似的考虑?

  安丰宝:这个也应该是我的一个理想,作为《上海侨报》一个发展目标,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在我们的版面设计当中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版面,比如说商务在我们报纸差异化办报过程当中,可能专门针对一个主体在这方面碰到的问题,从媒体角度来讲比较少,这样的方面我希望把他将来有可能慢慢剥离出这个报纸之外,作为报纸之外的运作,或者包括现在高尔夫,可能我会成立一个高尔夫产业公司之类的,我觉得这可能对《上海侨报》未来发展提供空间,在这些方面上可能要作为一个思考的方向。

  主持人:大家都说媒体要从一份新媒体变成一个成熟媒体,可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安总编,您觉得侨报大概要过多久才会成长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媒体?或者您理解的侨报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

  安丰宝:如果我给《上海侨报》时间表的话,我预期是两年的时间,现在这个阶段如果打一个比方的话,就象一辆马车在爬一个山坡,爬到一半,需要前面有人拉,后面有人推。

  主持人:对于侨报来讲,是不是考虑过采取目前在媒体经营中的一些惯用形式,比如说会把部分版面交给其他的一些机构去运作,而自己只做一个总集成商的角色,是不是也考虑过这种模式?

  安丰宝:实话说我不太赞成这样一些媒体的做法,我称之为短视行为,这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报纸的经营压力有一定缓解,但是对报纸的未来不具有建设性的方面。

  主持人: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媒体的推广中出现这样的口号,准备了多少多少资金,希望达到什么什么样的境界等等,您认为对于一份媒体来讲,资金是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侨报想达到它的目标,是不是也做了足够的资金储备?

  安丰宝:这个可以套用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做传媒也是这样,但是我认为资金只是办一张报纸的一个方面,办好传媒更重要的是人才。

  主持人:您作为一个传媒人来讲,您会把侨报这样一个产品当作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事业,还是仅仅把它当做一种纯粹的短期产品进行运作,比如说运作一段时间以后,会把这样一份媒体转给另外一个投资机构,然后获利套现这样一种方式?

  安丰宝:谢谢主持人的问题,可以说现在在报业市场当中,或者媒体市场当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业界称之为资本运作的模式,尽快的套现。对于我个人来讲能够来操作《上海侨报》这样一份报纸,我对这份报纸的未来充满信心,现在不敢保证它是终生职业,但是我希望在精力最好的年代,把我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这份报纸当中,把它做好。同时我讲到《上海侨报》会在其他一些方面进行拓展,它会提供更多的空间,不仅仅是一份报纸。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安丰宝执行总编来到新浪直播室跟大家进行沟通,也非常感谢众多网友参与我们今天的聊天。因为时间的限制,今天我们的聊天就暂时告一段落,相信今后随着新浪跟《上海侨报》的进一步合作,大家会有更多的机会,在新浪看到《上海侨报》的相关一些动态,也有更多的机会和安总进行一些沟通。下面请安总跟大家打个招呼告别。谢谢。

  安丰宝:首先谢谢新浪网,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对《上海侨报》的关注,非常欢迎各位网友以及我们的目标读者,我们的一些新闻界的同行能够跟我们有更多的联系,谢谢。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商务英语—白领成功基石!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