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老字号发展亟须六大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0:31 中国产经新闻

  头条

  本报记者 郑言成报道

  老字号企业有着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的历史,它们本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相当数量的企业在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机遇面前似乎表现得有点难以适应“气候”。老字号企业面临市场网点流失,体制难以转换,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企业绝活后继乏人等尴尬局面。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正濒临行将被市场淘汰的边缘挣扎。

  北京市老字号协会刘满来副会长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目前北京市对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涉及19家老字号企业要拆迁,“可能政府考虑给企业相应补偿,但可以预想,仍然会有一些小的企业因资金困难难以回迁。”便宜坊一位姓陈的女士告诉记者,前门大栅栏一带拆迁改造殃及集团公司五六家门店。

  “尤其是餐饮类的企业,老字号是产品与地域等要素结合成的一个体系,你把卤煮火烧、爆肚等弄到大商场去,氛围变了,原来那个味就变了。”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主任安惠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烤肉宛等大多数老字号企业都曾多次移址,而这种拆迁给老字号企业带来的冲击是无法估量的,很多老字号企业因此走向衰落,甚至有的破产。

  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奠定老字号企业的要素之一,但好多企业却因此背上体制僵化、观念落后的包袱。老字号企业都经历了公私合营和国有化,政企不分和产权归属不明晰等问题十分突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面临企业房产、商号的产权以及职工身份置换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2003年,在国内剪刀行业闻名于世的“王麻子”申请破产在社会上引发不小震动。分析人士认为,只注重“钢好、刃好”的卖点的宣传,而不注重根据市场需求而变换营销策略必然遭此下场。

  不注重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是大多数中国老字号企业曾犯下的另一通病。“王麻子”出名后,曾在国内出现“汪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产品出现,鱼目混珠,让消费者真假难辨。而其他老字号“东来顺”、“杏花村”等也未能逃脱商标被抢注的命运。

  一些小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存在后继乏人也是当前造成传承多年的绝活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老字号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独特的技艺,在以往这种技艺是通过家族式传承下来的。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老字号后代不愿子承父业,致使一些技艺遭遇失传。

  “社会上流传七二一的说法,说70%维持经营,20%长期亏损,10%发展良好,这种说法不准确,也不尽客观。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标准,不到1/3的企业发展良好,1/3多的企业维持经营,不到1/3的企业比较困难,这样或许更客观些。”安惠民告诉《中国产经新》记者。

  安惠民认为,我国的老字号企业在新时期面临6个问题: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自动化、

信息化生产方式的普及,使一些靠手工技艺取胜的老字号失去了优势;二是产品的丰富多彩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使一些老字号的特色产品黯然失色;三是中小企业的蓬勃兴起和洋资、洋货的大量涌入,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老字号稍一松懈就有破产倒闭的危险;四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老字号的
传统文化
吸引力相应减弱;五是缺乏法律意识。近年来,老字号纷纷被抢注的事情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老字号经营者缺乏品牌意识,进而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流失;六是缺乏受法律法规保护的市场环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关老字号的评定标准,企业的商品或商标被仿冒之后,没有任何告发假冒者的依据。

  由此,保护振兴中华老字号已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