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家电业 > 正文
 

增量不增收考验彩电业发展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08:33 人民网-市场报

  2004年8月—10月,是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的启动期,当时行业的毛利率高达50%左右。2005年3月—4月,价格战开始出现,毛利率迅速下滑到20%左右,10月份下降到15%左右。虽然国产品牌在销量占有率上优势明显,但在销售额上却不如销量增长得那么迅速。增量不增收主要原因如下:

  终端制造商受两端挤压

  2004年以来,平板电视降价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彩电厂商正在失去主动权,取而代之的是下游销售渠道和上游供应商,这种价格战的本质已经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价格战大不相同,平板电视降价的主要动力来于上游面板的降价,从而降低了关键材料的成本。

  从销售环节来看,家电连锁店是当前平板电视销售的主流渠道,企业无疑就要借助遍布全国各地的零售连锁商,商业企业一次次用低于成本价打噱头,反过来还要向家电企业要销售返点,家电企业只能一忍再忍。低价增加的不仅仅是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还包括后期服务、维修成本,导致价格战一轮接一轮。

  厂家成单纯终端设备制造商

  电视产品技术形态的变化导致了整条产业链的嬗变,处于链条最底端的彩电制造商即将变成单纯的终端设备制造商。由于产业价值重心显著上移,所得的价值份额也会越来越低。目前国产品牌平板电视的以低价格追求占有率,价格比洋品牌平均低30%以上,日立的一款32英寸

液晶电视为15000元左右,是国产液晶彩电的两倍。

  产业链配套严重不足

  彩电市场竞争是成本竞争,很重要的一点是产业链的竞争。我国平板电视产业链配套严重不足。在CRT时代,我国人力成本远比国外厂商低,发动价格竞争得心应手。但在平板电视时代,我国的人力成本优势远不足以抵消原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劣势,原材料成本大约占液晶电视总成本的70%—80%;面板的价格决定着液晶显示器的价格。尤其是上游原材料配套,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实际上我们产品的利润基本上是控制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手中,通过控制上游关键部件、操纵上游产品价格和交叉补贴等方式,使中国企业被边缘化。这样,不但使国内生产单位第一进口设备、第二专利费,还不得不接受长期进口材料,丧失了成本竞争优势。

  被国外专利围攻

  彩电出口退税,汇率的变化,降低了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发达国家利用平板电视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安全、质量、环境等标准方面设置障碍,国内企业不掌握平板电视核心技术,再加上

数字电视机标准迟迟没有出台,都造成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被国外专利围攻的危机。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专利费“收取效应”或将过渡到数字电视机其他部件。如中间件、节目版权保护等

知识产权的问题,征收专利费和反倾销凸显,增加了企业成本,直接影响到了国内平板电视企业成本的控制和产品的更新。

  《市场报》(2005年12月19日第八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