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传媒观察 > 正文
 

出版业改革缺乏资本冲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5:41 《资本市场》

  导语:中国出版业正自上而下进行着一场公司化改革。遗憾的是,除了少数几家出版集团建立了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和模式外,更多的出版集团仍是行政干预的产物,徒具形式,没有实质改变

  作者:本刊实习记者 高辉

  5月20日,我国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和我国出版业巨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式签约,共同投资3000万元,组建上海百联世纪图书连锁有限公司,其中百联集团持有55%的股份,世纪出版集团拥有45%股权。“世纪出版”牵手“百联”,意欲打造未来全国最大的图书零售企业。

  而在之前的4月,偏安于西南的重庆出版社也整体转制为企业,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这些征兆都反映了出版业正在转型中,它们的涟漪慢慢扩散,是否会给整个出版行业带来某种春天的讯号?

  缺乏资本冲动?

  中国出版业正自上而下进行着一场公司化改革。目前,已有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湖南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等大型出版业航母出现。重庆出版集团公司等出版企业相继出现,也说明出版集团化公司化改革是符合市场资本优化配置、规模化经营要求的。

  遗憾的是,除了其中辽宁出版集团、湖南出版集团等几家较早建立了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和模式外,我们看到更多的出版集团仍是行政干预下的产物,徒具形式,没有实质性改变,充其量只是在原有体制下换了新的包装,距现代企业模式下的市场主体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老字号的三联书店转制后接连发生人事震荡,从去年的“三联风波”到最近的“人事倾轧内幕”,似乎也说明传统出版社的艰难窘境。

  中国传媒大学的徐敏教授认为,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传统出版业缺乏对资本的渴望和冲动,不是从内心要求改革和扩张导致的。

  出版业就象一座围城,城里的资金想出去,城外的资金想冲进来。

  在国内,到目前为止,包括教育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到3%,并且增速在逐年下降。中国人均年购书金额为5美元,是美国人的五十分之一,中国人均年购书5册,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则为20-30册。这表明我国出版物市场还不发达,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空间。

  徐敏教授认为,出版界转型的核心所在是机构重组、资本运作和现代管理。按照现代企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工、管理科学”的要求,拓展营销渠道,延伸服务性需求,完善产业链条,保持和市场终端的良好接触,只有这样才能将出版业做大做强。

  业外资本看过来

  迄今为止,出版业仍是我国利润非常高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毛利率高达100%,利润水平仅次于烟草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其文化产业商机也将愈加明显。种种迹象表明,民营资本、业外资本、外资向出版文化业渗透可谓处心积虑。但在目前,出版文化产业还受着国家保护,书号还没有放开。新闻出版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政策上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政策性障碍和行业壁垒打破了游戏规则,限制了资本的出入。

  针对这一矛盾,2004年,我国出版发行领域出台两大重要政策。5月1日起实施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正式向外资企业在国内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的零售业务敞开大门。9月1日开始实施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让民营资本从事出版物批发获得了准入。外资可占49%-51%股份。而出版物的国内批发权也已经于2004年12月对外资和合资企业开放。

  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书商正逐渐走向成熟。国内最大的民营书店席殊书屋目前已有630多家连锁店。他们在一般图书发行领域,已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优势在于渠道畅通,能敏锐地把握目标读者需求,较传统出版社有更强的灵活应变机制和市场反映能力。

  据了解,美、德等许多国家出版巨头已作好了抢滩的准备。这方面的代表当属全球最大的图书出版企业贝塔斯曼集团。今年5月24日,贝塔斯曼宣布其所属的贝塔斯曼直接集团与辽宁出版集团合资组建了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这也是国内首家完全由国有资本与外资共同组建的图书发行公司。这些国外公司以资本为纽带、高度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思考。

  业外资本的触角也伸入出版领域。如北京城建(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间接控股《中国电子报》等四家报纸、杂志等。2004年年底,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了文德广运传播公司和国铁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两家业外企业的总发行权。书业是高利润行业这是业外资本进入书业的最大动力。

  文化产业中的出版业危局?

  相较影视娱乐界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出版业显得有些冷清。同属大文化范畴,影视电子音像等其他介质会不会对出版造成猛烈冲击,甚至引发行业倒退呢?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管理司的一位官员称这种现象不过是行业细分,电视、电影、网络都只是技术范畴,和纸质属不同介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方式呈现多元化,这是好事。

  就市场化程度而言,电影业要高于出版业,出版业的发展较影视业平稳些。大文化领域相关出版、影视、娱乐等机构的重新整合属市场资源的横向整合。国外以时代华纳、迪斯尼公司等为代表。国内目前也有一些雏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就是以报纸为依托,拥有出版社、杂志社和网站。

  徐敏教授认为,传统纸质媒体正遭受互联网的挑战,但传统图书业绝不会因而消亡,相反是其发展的一个契机。IT电子浏览器技术对阅读环境的逼真还原,电子数据库建设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出版业原本劳动力和技术密集型结合体的性质,有可能带来其资本时代的到来,三联和3.COM联手就是明证。出版领域的排头兵辽宁出版集团就预见到这个发展方向,在不断提高纸介质为主体的传统出版物质量的同时,全力促进纸、光、电、磁等多介质的互动发展。

  如今学术界有关于出版业是否走向穷途没路的争议,持肯定意见的人其实是对从前哪个纸质图书占据无可争议地位的时代表示深深的眷恋。时光可以变迁,图书中的精神价值也会随之沉淀下来,并借助纸质和其他介质的方式一并呈现。有理由相信图书出版业会犹如雨后的小荷,洗净尘埃,喷薄而发,尽绽芳华。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