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纺织品遭遇特保调查 > 正文
 

中美贸易摩擦继续 但没有战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 09:2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见习记者 姬芳 巫楠 北京报道

  6月4日,中国商务部薄熙来会见了美国新任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这是中美纺织品争端陷入僵局后,双方主管贸易的高层官员的首次会谈。不过,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是否最终会引发一场贸易战,中国贸易关系是否因此而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本报对中美贸易关系的相关专家学者做了采访。这些采访对象包括下列人士:

  宿景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红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大部副主任

  张静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研究员

  查尔斯·马丁(Charlie Martin):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迈克尔·福斯特(Michael Furst):北京大学国际MBA教授

  沟通的大门是敞开的

  经济观察报:6月4日,中美双方负责贸易的高层官员已经就纺织品贸易等问题举行了会谈。从会后透露的公开信息来看,你们怎么评价这次会谈的成果?

  查理·马丁:这次会谈是新任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与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的首次对话,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双方都需要一段时间全面地互相了解。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张静春:应当说会谈的成果是积极的。双方保持了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并表示愿意就有关问题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作为大国,拥有这样的相互依赖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中美两个意识形态等方面不同的国家。正如刘遵义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所指出的,中美之间贸易产品的互补性极强,发展中美贸易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的主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依然是发展和互利的。

  但是贸易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摩擦和矛盾。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是进攻的和积极的,而中国则是防守的和被动的。对一个国家内部而言,有的利益集团和群体因为贸易和开放获利,而有的利益集团和群体则受到相对的或者绝对的负面影响。为了使贸易让尽可能多的人群受益,有必要就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和讨论,这也正是建立中美商贸联委会的初衷。

  这一次的会谈表明,中美之间沟通解决这些问题的大门是敞开的。这些新的问题得以解决,不仅可以使两国的消费者受益,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两国的对外贸易。我想两国的领导人显然是看到这一点的。

  打贸易战可能性不大

  经济观察报:在你们看来,这次纺织品贸易争端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中国会不会把争端提交WTO,中美之间会打贸易战吗?

  宿景祥:最坏的结果就是打贸易战。比如,一方采取措施,另一方采取一定的反措施。现在,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但中国不会用同样的、美国的方式来对付。我们只是对纺织品加收关税之后,感觉不合适就取消了,这不是一种挑衅,也不是贸易战。而且由于美国本身问题还有很多,它也不想打贸易战,这对美国也没有好处。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是比较弱的,也比较复杂。一些国家可能在贸易争端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求助于WTO。而美国自己会有一些手段,不会靠WTO去解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两个国家,如果把争端提交到WTO备案,也只能说是一种姿态,而不会指望它真正解决问题。我认为,最终还是要通过双边的贸易谈判来解决问题。

  王红霞:我个人认为打贸易战的可能性很小,中美之间毕竟共同利益多于摩擦。

  当然,令人遗憾的结果,就是未来美国有可能继续扩大纺织品的设限范围。但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应该能够通过谈判和磋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解决贸易摩擦的一个可选择的途径。但我国是否提交WTO来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胜诉的把握性多大。WTO争端解决程序一般需要12个月,而就美国、欧盟根据242条款对我国纺织品设限而言,特保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查尔斯·马丁:我不认为会存在这两种可能性。在我看来,现在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争端不异于任何其他贸易伙伴间的争端,现在还有足够的可以商讨解决办法的余地。

  张静春: 应当注意的是,纺织品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在美国,少数利益集团利用该问题保护本已日渐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而事实上纺织品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就业都已微不足道。因此,布什政府虽然有必要对国内的利益集团有一个交待,美国政府利用该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作为讨价还价的手段,但是并不会急于将此问题扩大化。在这一点上美国政府和国会的态度是不同的。美中贸易委员会主席弗里斯比就认为美国并不想就此问题把中美关系弄僵。

  应当承认,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美国的贸易保护势头也随之提高。在这方面纺织品贸易摩擦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果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贸易战并非没有可能,而且范围可能将不只局限在纺织品上,但那将在更长远的以后。

  经济观察报:这次中美双方讨论的话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而不仅局限于纺织品。很多人认为,美国意在人民币升值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其他议题。有一种悲观的说法,认为中美贸易关系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进入一个比较差的阶段。

  王红霞:我个人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从两国建交至今,中美经贸关系尽管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总体发展态势是好的。

  一般来说,贸易摩擦和争端有这样一些特点及趋势:经济贸易关系越密切,相互间贸易依存度越大,则发生贸易争端的可能性越大。而在贸易争端中实施贸易报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贸易投资格局会使报复导致两败俱伤,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后果。最终各自让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贸易摩擦多了,并不等于贸易关系,或外部环境变差了。

  比如美国、欧盟是经济贸易争端的中心,也是引起贸易争端的主要成员。据WTO 2003年8月出版的关于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的案例汇编统计,在世贸组织成员间的299起贸易争端中,美国为申诉方、被诉方的争端均有80多起,与美国相关的贸易争端为150多起,占贸易争端总数的近50%,可见,美国是贸易争端的中心。与欧盟相关的贸易争端为35%左右。当然这还不包括美、欧通过双边谈判解决的贸易争端。但是,美、欧之间,美、加等成员间并没有因为贸易摩擦而使国家间的关系受到大的损害。

  查尔斯·马丁:我想有一些其他问题使整个情况变得更复杂。我认为根本问题是正在增长的不平衡的贸易对中国有利。美国越来越感觉到“运动场”的不平衡,而这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太多不利,因为大量中国商品涌向美国。我们相信这是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双方相互解说。有很多自由贸易的敌人正试图设置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我们必须确保不让这种情况发生。我们相信,中国也理解这一点。我们会及时地采取适当措施。

  张静春:贸易摩擦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手段,而不仅仅是问题本身。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对美国国内经济做一些说明。众所周知美国面临巨大的贸易逆差,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而且今年以后逆差还在上涨。贸易逆差使美元汇率几度动荡,市场信心很不稳定。贸易逆差和美元汇率问题是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缩小贸易逆差,在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依然存在大量限制的条件下,美国必然另寻出路。而其中重要的就是从中国入世协议的履约方面找方案。在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审议中,美国列出了中国履约的几大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分销权、透明度和补贴等问题。

  因此,不难理解美国讨论的话题并不只是纺织品本身。就连纺织品也是和美国关注的逆差和美元汇率问题相关联的。美国的纺织业正是认为,由于中国采取的固定汇率制削弱了美国的竞争力。

  多年来中美贸易一直是在曲折和摩擦中发展。当前的情况依然是机遇和问题并存。有很多贸易摩擦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增加在讨价还价中的筹码。但是并不意味着经贸关系的外部环境在恶化。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市场潜力,以及中国对美国市场和技术的需求都决定了两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依然以合作和发展为主流。政治因素引起的贸易摩擦时高时低,但是不会妨害这一大趋势。

  贸易冲突是否更激烈了

  经济观察报:中美贸易争端一直存在,但是冲突好像从来没有现在这么激烈。为什么在中国入世三年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宿景祥:因为这三年中国经济增长得很快,贸易增长的速度保持在每年30%左右。量变是质变的基础,也是一个征兆。过去在贸易争端问题上,中国从未采取过主动的行动,没有表现过强硬的姿态。现在的“激烈”状态,并不是说冲突更激烈、矛盾更尖锐,而只是中国表现出来了一种比较强硬的姿态。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贸易大权掌握在国会手中,今年恰是美国国会选举年。因为很多州的失业等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一些议员为了拉选票,指责中国的纺织品大量进口到美国,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找到了抨击中国这个最有效的方式,把责任归咎于中国。国会相应就会给政府施加压力。

  张静春:我觉得当前的贸易冲突并没有比以往更激烈。

  在中美贸易中,类似的情况时有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两国都坚持各自的立场,而另一方面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依然开放。在2003年出现纺织品贸易摩擦是由于中国刚入世,而美国面临大选年;而今天的原因则是因为纺织品配额时代的结束,以及美国日益增加的贸易逆差。就后一原因而言,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也认为,美国有必要缩小其储蓄和投资的缺口。这说明,美国政府实际上知道要消除逆差最根本的办法还在美国国内。而就前一原因,后配额时期,中国确实有可能面临更多的来自不只是美国的保护措施。中国需要正视这一问题,也需要转变出口方式等,以应对挑战。

  迈克尔·福斯特:去年以来中国和美国的摩擦显得激烈,我觉得这里面有政治因素。中国在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中无疑是成功的。当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无法占据有利局势时,他们就要对市场进行保护。

  在美国的实例是,一般工人,特别是制造业中严重的失业现象使政府要有所交代。你不能说很难找到工作是很自然的,你也不能劝他们去麦当劳打工挣微薄工资,同样,你不能要求他们重读学位然后变成高级电脑工程师,这样可以挣很多钱,但是大多数人达不到。那么怎么对他们说这个问题呢?解释之一就是由于中国的竞争给美国带来的压力。

  查尔斯·马丁:贸易问题现在显现是因为我们还处在WTO协议逐渐兑现的阶段。对于协议内容无可避免有不同而且必需的解释。WTO对于各国都有利,贸易迅速增加,经济活动扩大。中国的就业机会比没有加入WTO前增长快多了,这是一个双赢局面。但是大家需要时间适应游戏规则。

  应主动调整外贸战略

  经济观察报:有一种判断是,因为中国的出口结构问题,必然导致摩擦增加以及更多的贸易保护和壁垒,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能解决现实问题吗?

  王红霞: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出口的一些优势产业,恰是发达国家的衰落产业,也是发达国家保护压力较大的产业;而这些产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新兴产业,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构成了竞争。因此我国目前的出口结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摩擦的增加。因此,我们在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的同时,也应主动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优化贸易结构。

  宿景祥: 我的看法是,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应该改变。在面临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回避矛盾和冲突。要正确面对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现实,不要总是习惯在自身找原因,要敢于斗争,强调国家发展。但要防止两个问题:第一,防止过度的民族主义。这次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确实带有歧视的色彩,很容易激化矛盾。其次,要用比较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感觉到是种压力的时候,就会采取些措施。

  迈克尔·福斯特:我不认为问题来自于中国的出口结构。在一个全球化的市场里面,消费者关心的是他能否用合适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而不管这个商品是谁的。我能看到的原因是,中国作为强劲经济力量的迅速崛起,让一些国家感到惊讶,并且不习惯或者不喜欢,有些国家因而想抑制。我的观点是政治的参与不利于经济问题的解决。如果双方一开始就互相指责,而不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愿望来谈,肯定很难达成共识。

  经济观察报:7月份,中美商贸联委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个会议可能谈些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张静春:中美商贸联委会是一个政府间的咨询机制,在两国解决贸易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过去几年这一机制在沟通和磋商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它的重要性实际上还在增加。因此重要的引起贸易纠纷的问题都有可能被带入。

  根据美国对中国入世的评估,2004年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包括知识产权问题、分销权问题、汇率制度都是美国有可能提出讨论的议题。此外,服务业也是一个可能的话题,尽管这一方面美国的抱怨多年来一直存在。

  查尔斯·马丁:中美商贸联委会对双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和美国因此可以把减少贸易摩擦的议题放在桌面上。也许不会有突破,但是我们期待可以有一种方式来解决贸易摩擦,就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设性的坦诚对话。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