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刘存周们为什么离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6:57 中国青年报

  高原

  哈药集团前董事长刘存周,黯然离开他工作了28年的地方,在60岁的年纪远赴西安,开始“二度创业”。一家知名业内杂志用“悲凉”二字形容刘存周离开时的情景:他从哈尔滨跑到长沙,在岳麓书院一副对联前站了两个小时,那副对联上写着,“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刘存周的感慨,令长期呼吁要珍视企业家精神的论者唏嘘不已。据报道,在刘存周担任董事长后,哈药集团从潜亏发展到年销售额达几十亿元,一度进入国内医药行业的领跑集团。然而,也正是在刘存周力图把哈药做强做大的“较劲”时刻,在公司重组整合过程中传出了“国资贱卖”、“管理层持股”、“59岁现象”等各种猜测与质疑,刘存周的重组计划破产。4年之后的今天,他选择离开,而哈药的重组进程并没有因此停止。

  在公司重组改制的关键时刻,其早期创始人及管理者因各种“问题”而“出局”,这类情况在国内企业中已多次发生。远的有红塔集团褚时健的反面教材,近的有伊利集团郑俊怀的涉嫌挪用资金,至于长虹的倪润峰、健力宝的李经纬、哈药的刘存周等等明星企业的掌舵人,也没少被人指指点点。指点什么?无非是管理层收购(MBO)的难题。

  事实上,不论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支持还是反对,现实中的国有企业重组,早已按照自身的逻辑推展开来。早在2003年,一些研究企业并购重组的业内人士就发出“MBO自废武功”的警告,提醒有关部门,已经有太多的企业改制,往往是卖到那些长期支配企业甚至将企业越搞越差的管理者手中,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就是后来经济学家引用的术语———“内部人控制”。很明显,在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完善、交易不透明条件下的“化公为私”行为,其过程和结果都是令人生疑的。MBO过程中,作为所有者的地方政府是卖方,作为经营者的高级管理层是买方,双方是否能达成交易,完全要看彼此间的信任程度及信息交流和沟通是否顺畅。作为卖方,地方政府面对各类国有企业,其“出售”的重点和秩序不一样,规模小的、资质差的、对地方经济影响力不足的往往先“卖”,而已经做成规模或在某个产业中拥有领先地位的“大国企”,因为引发的社会关注度高,其改制过程则相对谨慎和严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星”级地方国企的“创始人管理层”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一方面,已完成的改制案例告诉他们,如果你自己不持股,改制的结果就可能是外部资本进入和被驱逐出局;另一方面,在与地方政府的谈判中,因为企业的社会关注度高,其MBO方案稍有不慎,往往演化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据和把柄,因此改制压力异常沉重。所以笔者认为,“刘存周们”的遭遇往往并不是个案,它其实展现了那些真正有魄力、有能力的国有企业“创始人管理层”群体(也是国内最具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的企业家),所共同经历的“身心煎熬”的历程。就像全球并购协会秘书长王巍所言:“因为管理者收购变成了一个黑箱,成功者在背地里弹冠相庆,社会何以得知交易的公平与合法?失败者向隅而泣,民众何以得知个中的教训与警示?”

  创始人管理者离开了,那些“明星”企业的前景如何成为一个疑问。毕竟,一个成功企业不论在竞争方略上还是在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上,通常都与一个人格化了的领导者形象密不可分。而这种不欢而散、创业企业家被迫离去的案例,对后续改制者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

  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一个不断向市场化推进社会最应该珍视的企业家精神,是否会因为这些老一辈创业企业家的“不幸”遭遇而受到损害?应该承认,越是优秀的“明星”企业,创始人管理者凝聚在其中的心血和功劳就越大,然而如果国企改制过程的发展结果是,“你搞得越好越遭殃,弄得越差越合算”,最终对国家经济的总体竞争力也必然是危害无穷。在这个方面,社会舆论往往把板子打在企业管理层膨胀的贪欲上,其实,个别地方政府及官员在改制过程中的放纵和腐败更应该受到批评。

  笔者认为,所谓国有资产,不仅仅是静态的数字上的概念,过去20年里把那些地方国企做成行业龙头的企业家们,他们的拓荒精神、市场经验以及人格的示范效应,本身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之一。一些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应该把他们的离去,也看成是某种意义上的国有资产流失,应该像保护国有资产一样呵护企业家和倡导企业家精神。同时,应该设计出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特殊贡献奖励基金等),来给创业型企业家们以恰如其分的奖励。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刘存周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