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神经经济学检视投资决策——读《投资的怪圈》

用神经经济学检视投资决策——读《投资的怪圈》
2020年09月09日 08:37 新浪财经综合

  用神经经济学检视投资决策——读《投资的怪圈》

  上海证券报 ⊙夏学杰

  在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常被用作经济学中人的模型,他进行理性决策,拥有固定偏好,利己并追求效用最大化。经济学家西蒙说:“经济人具有一个完整一致的偏好系统,使得他总能作出选择。他总是对这些选择一清二楚,可以进行无限复杂的测算,从而作出最优选择。”然而,现实中,人们的决策是非常复杂的,传统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的,这个假说并不完全正确。人类思考并不是纯理性和零误差效用最大化的,其中充斥着理性的偏见以及感性的谬误。

  “如果你想让你的大脑在投资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那么你就要了解大脑,进而优化思维,否则永远无法实现财富的最大化。”在《投资的怪圈》一书中,作者贾森·茨威格基于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力图让人们理解投资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避免过于盲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贾森·茨威格表示,在过去多年里,科学家们在研究人类大脑估计收益、评估风险和计算概率的方式上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借助影像技术的奇迹,我们现在可以精确地观察到在投资过程中大脑神经通路的传导情况。神经经济学融合了神经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它的出现,使人们不仅可以从投资理论或实践层面去理解投资行为,而且可以从基本的生物功能角度去理解投资决策。

  越关注股价越错失收益

  神经经济学的发现表明,我们所了解的诸多投资观点都是错误的。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坚持认为投资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理解风险收益权衡,并能合理地利用信息来追求自己的目标。然而,在实践中并非如此。比如,你觉得越密切跟踪投资信息,就越能挣到钱。但实际上,如果时刻关注股票的价格和新闻,那么你的收益有可能还低于那些对这些信息不敏感的投资者。你觉得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但实际上,在行情上涨时,你觉得自己对风险承受能力很高;当行情下跌时,你又会惊慌失措,无法承受风险。

  在美国情景喜剧《宋飞正传》里,宋飞买了一只名叫森德拉克斯的垃圾股,然后忍不住频繁关注股价,从早关注到晚。当宋飞拿过一份报纸时,他的女友会忍不住告诉他:“这只股票的价格和你之前查看时一样。”宋飞回应道:“我知道,但这是另一份报纸。呃,我想也许它有不同的……消息来源。”贾森表示,如果我们嘲笑宋飞,那一定也是对自我认知的嘲笑。据《金钱》杂志调查,有22%的投资者表示自己每天都会查看股票的价格,49%的人每周至少查看一次。如果打算长期持有股票,那么不断地跟踪它们的变化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行为,因为人们对短期损失非常敏感。多项实验表明,人们越频繁地观察股价的起落,越可能在短期内买进卖出,长期获得高回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其实,这与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非常相似,比如人们就连写条微信,都会不断地点开,看看有多少点赞,更何况是自己的投资。

  两个大脑在打架

  贾森利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家马修·利伯曼的研究成果,将大脑分为反射(或直觉)系统和反思(或分析)系统两部分。大多数投资者的财务决策都是这两个系统之间的拉锯战。

  比如,遇到危险,紧急刹车,就属于反射系统的操控,这种趋利避害的冲动从祖先那里就开始形成了。 “它有点像一只看门狗,会作出快速却草率的决定。它总是会攻击窃贼,但有时也会攻击邮递员。”

  反射系统非常复杂,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一直为我们服务。但在现代世界,生活中充满了比直接威胁更复杂的问题,仅仅依靠反射系统是不够的。贾森认为,大脑反射系统过于关注变化的因素,很难专注于那些不变的因素。如果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2683.89点变为12578.03点,新闻播报员就会大喊:“道指今天下跌106点!”这时,你的反射系统就会对指数的变化做出直接反应,而忽略它的基数,这会让你觉得106点的跌幅很大,于是你的脉搏加快,开始盘算是否应该抛售股票。其实,道指跌幅还不到1%。反射系统会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某只像火箭一样上涨或像石头一样下跌的股票,而不是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投资组合中更为重要却不那么引人关注的变化。

  反思系统主要存在于大脑的前额皮质,神经学家乔丹·格拉夫曼称前额皮质为大脑的“首席执行官”。在这里,与大脑其他部分错综复杂地连接在一起的神经元,负责从零碎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将人过去的经历组织成可识别的类别,分析出周围环境变化的原因,并为未来做计划。显然,反思系统比反射系统更为高级。然而,在金融市场上,那些盲目依赖反思系统的人,往往会遭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局。贾森表示,虽然医生在投资界名声不好,但从他的经验来看,工程师更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接受的训练就是去计算和测量每一个可能的变量。他遇到过一些工程师,他们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分析股票,而且常常相信自己发现了一个能够击败市场的统计秘诀。由于他们压制了自己的直觉,所以他们的分析未能提醒他们注意最明显的事实:华尔街从来不缺少可以衡量的东西。

  如果说反射系统强大而愚蠢,反思系统脆弱而聪明的话,这也不是事实,真实的情况是,两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反射系统在大多数判断和决定时都会打头阵,人们依靠直觉对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了解,只有当反射系统无法弄懂一些事情时,大脑里面的反思系统才会被调动起来。然而,当一个问题很难解决时,反思系统又可能会退缩,让反射系统接手。而反射系统又讨厌不确定性,当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时,往往选择逃避。

  抵住巨大预期的诱惑

  在电影《阿呆与阿瓜》中,劳埃德问他心仪的女子玛丽,她爱上他的概率有多大。玛丽回答:“不大。”劳埃德问:“能达到百分之一吗?”玛丽回答:“我更愿意说是百万分之一。”劳埃德惊叫道:“你这是在告诉我还是有机会的,太好了!”贾森表示,人们购买股票或基金时的情况跟这也没有什么不同,面对巨大的诱惑,人们通常会无视获得收益的概率。

  怎样才能让大脑的预期回路避开财务困境呢?首先要意识到你的预期回路会失控,如果大脑的其余部分不对预期进行制衡,你最终将追逐每一个在你面前爆发的热点。贾森的忠告是,要经得住暗示的诱惑,三思而后行,实在管不住自己,就把“应急钱”锁起来,把钥匙扔掉。这条建议听起来有点搞笑,但又并非胡扯。因为贪婪,这个人性的弱点,是很难克服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的研究表明,那些在股票估值过高时获得巨额收益,然后在股价暴跌时被迫套现的企业高管和专业交易员,经常会重蹈覆辙。因为成功是如此令人兴奋,所以即使是所谓的专家也要经历至少两次失败,才能学会规避市场泡沫。

  诚实地面对自己

  2002年,投资大师乔治·吉尔德回顾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时坚称:“我知道它会崩盘。”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他从未警告过即将发生的“大屠杀”似的暴跌。实际上,这就是明显的“马后炮”。“马后炮”会混淆事实与预见,影响人们对自己判断能力的认知。  

  许多人认为,沃伦·巴菲特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多。但他成功的关键在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沃伦·巴菲特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投资中重要的不是自己知道多少,而是务实地确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投资者只要避免犯大错就好了,并不需要做什么正确的事情。”

  面对无法规避的投资风险,贾森认为普通投资者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永远不要把超过10%的总资产投入某只股票,不要从事期货或期权交易,不要用借来的钱去投资,不要根据所谓的技巧或直觉去交易。他建议投资者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如果投资者在国内外拥有多样化的股票和债券,基本上可以消除少量垃圾投资毁掉未来财务状况的可能性。

  贾森认为投资组合应该包括现金、股票、债券及基金,并且要平衡投资,为每一种资产类别设定配置比例。比如,10%的现金,10%的债券,40%的美国股票,30%的外国股票,5%的房地产证券和5%的财政部通胀保值债券。同时,每隔6个月,通过增减持的方式,将投资组合重新平衡至上述目标。此外,还要做好业绩评价,把投资组合各个部分的业绩与适当的业绩基准进行比较。

  当然,做好投资组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先调查,后投资。贾森认为,股票不仅仅是一个价格,还是一个企业有机体的一部分。一旦你对一家公司产生了兴趣,最后好办法就是先不去查看它的股价,而是花两周时间去研究一下这个公司。在两周时间结束时,忽略股票价格,只关注企业价值本身,作出自己的评估。

  哲学家本尼迪克特·德斯宾诺莎曾经说过:“我们有必要了解人性的力量和弱点,然后才能确定理性在抑制情感方面能做些什么,以及哪些事情是理性做不到的。”作者在书中所指出的投资习惯性错误,在大脑的机能上都能找到根源,其实,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所以,本书的讨论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投资者了解投资行为的内在动机,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管住自己,规避错误。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布局下一波反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9 天元股份 003003 10.49
  • 09-09 福然德 605050 10.9
  • 09-09 思瑞浦 688536 115.71
  • 09-09 奥锐特 605116 8.37
  • 09-09 品渥食品 300892 26.6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