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不要刻舟求剑去找当官的感觉

任正非:不要刻舟求剑去找当官的感觉
2020年07月06日 10:30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任正非:不要刻舟求剑去找当官的感觉

  作者:张强(上海微电子光学博士)

  来源: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2018年3月20日,华为发布的《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公开讨论稿)》,在总结过去30年华为业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华为商业成功与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走过了粗放地满足业务需求的人事服务阶段、专业且系统地满足业务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战略与业务战略握手的业务伙伴关系阶段,已经进入了为公司战略护航、保障有效增长而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华为坚持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是以业务为导向,一切都是为业务服务的:

  一方面向上捅破天熟悉业务,围绕公司发展愿景,通过持续改进绩效来保障实现中长期战略规划SP(Strategy Plan)和年度业务计划BP(Business Plan),做正确的事以驱动公司商业成功;

  另一方面向下扎到根精通专业,基于各业务模块关键绩效目标KPI完成情况,持续优化业务流程,不断完善组织、干部、人才等三个创造要素的管理机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等两个创造驱动力,正确地做事、持续地做事以支撑公司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不能总是跟着业务屁股后面走,人力资源职员系统不能满足于专业运作,必须了解一线业务实际需求;人力资源主管必须来源于业务领域,来源于一些成功的项目经理、成功的主官。

  人力资源主管必须是业务先锋,这样才明白管什么,也才找得到明白人,不然怎么识别人才呢?没有这种业务经验的人力资源人员,要先从一般职员做起,而且不能权力过大,权力在主官手里,他先从做好支撑工作开始。”(2017年11月,任正非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修订与研讨的讲话纪要)

  01

  持续改进绩效驱动商业成功

  华为围绕公司发展愿景,通过战略规划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SP、年度业务计划BP,以及各业务模块关键绩效目标KPI,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引导业务经营;对照各业务模块关键绩效目标KPI,通过月度经营例会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绩效,确保战略落地执行、驱动实现公司商业成功。

  1). 华为战略规划

  华为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了更新发展愿景、保证战略集中度、中长期战略规划SP和年度业务规划BP等四个环节。

  (1). 更新发展愿景

  愿景就是梦想、即努力的方向,华为能够伴随公司的发展而适时更新愿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为了梦想而长期艰苦奋斗。

  “金钱固然重要,但也要相信人内心深处有比金钱更高的目标与追求;尤其是当人们不再一贫如洗的时候,愿景、使命感、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发人。”(2013年9月11日,任正非,常务董事会成员民主生活会纪要)

  1998年,华为经过10年艰苦创业而成为了国内最大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将其追求定位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第一条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1998年3月23日,《华为公司基本法》)

  2004年,刚刚走出冬天的华为,首次正式推出了其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华为的愿景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存在,来丰富人们的沟通、生活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华为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我们可以达到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也能够不断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2004年4月28日,任正非在广东省委中心组“广东学习论坛”报告会上作的专题报告:《华为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2017年,华为将业务由通讯技术CT领域、拓展到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将愿景更新为: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把一个大的虚拟世界带入到每个人、家庭和组织,就是在构建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新的世界、智能的世界,这是一个走向未来的过程,华为就是作为中间的一个桥梁。

  带入每个人的就是今天和以后的公众网、智能终端,带入每个家庭的就是今天和以后的家庭网络,带入每个组织的就是企业网络和各种云。万物互联也是把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2017年11月20日,任正非在公司愿景与使命研讨会上的讲话)

  (2). 保证战略集中度

  华为始终坚持力出一孔、保证战略集中度,不断加强向主航道的投入、提高主航道的能力,在主航道上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逐步实现并持续保持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华为创业初期就选择了通信行业,牢记全联接使命、长期坚持管道战略,在大数据传输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28年来我们十几万人,盯住一个城墙口,不断冲锋。近年来,每年投入1000多亿(500亿研发、500-600亿市场服务)继续轰击同一个口子,这种范弗里特密集攻击,终于我们在大数据传送上,世界领先。”(2015年8月27日,任正非在消费者BG 2015年中沟通大会上的讲话:《脚踏实地,做挑战自我的长跑者》 )

  2010年,即将成为通信行业领先者的华为,基于人类将走向智能社会的假设,提出并逐步形成了更为宏大的“端管云”战略,极大地拓展了华为的发展空间,支撑起华为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社会有几个特征: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万物感知是传感器组成的‘神经网络’,万物智能是超级计算,中间万物互联就是网络连接。我们要去研究‘端、管、云’的内核优化,以及边界的相互影响。管道里是否有云,如何理解相互分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解构华为所在的位置。”(2017年6月2日~4日,任正非在公司战略务虚会上的讲话)

  (3). 中长期战略规划

  中长期战略规划SP的任务是确定中长期资源分配的方向和重点,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华为是每年3月启动SP工作、到8月向BP输出结束,并逐年滚动更新SP。华为制定SP分为4个里程碑节点:

  ——M1确定战略方向:分析市场和产业发展趋势,确认业务机会点、确定投资优先级排序;

  ——M2进行中期检查:深入分析备选方案基础上,制定市场线、产品线和职能部门线中长期战略规划,锁定市场线和产品线的战略机会点;

  ——M3审批业务线SP:审批市场线、产品线和职能部门线中长期战略规划,并制定关键举措;

  —— M4审批公司级SP:综合市场线、产品线和职能部门线中长期战略规划,在深入分析基础上审批公司级SP。

  “消费者BG将在公司董事会确定的业务边界及业务目标内,在公司中央集权监管下,3年收入达到1000亿美金、5年达到1500亿美金、年度税前利润率不低于预定目标值为经营目标”(2019年4月4日,任正非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消费者BG组织治理与监管关系高阶方案(试行)》)

  (4). 年度业务规划

  年度业务规划BP是通过战略解码,将公司战略与年度重点工作、各级组织KPI和主管PBC有效地衔接起来,以确保战略执行的有效落实。

  华为是每年8月启动BP工作、到次年1月锁定各级组织KPI与主管PBC结束,接下来将开始新一轮的SP和BP循环。BP包括4项工作任务:

  基于中长期战略规划SP,制定年度业务计划BP;

  战略解码导出年度业务重点工作任务;

  编制年度全面预算和人力资源预算;

  确定各级组织KPI、各级主管PBC。

  “为简化管理、聚焦关键经营结果,消费者BG的组织绩效目标聚焦在多产粮食、增加土壤肥力和风险管理方面。消费者BG整体组织绩效目标的框架设计如下:

  ”(2019年4月4日,任正非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消费者BG组织治理与监管关系高阶方案(试行)》)

  2). 华为战略执行

  月度经营分析会是华为落实战略执行的主要抓手,用于确认各级组织KPI完成情况,持续改进绩效以确保能够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月度经营分析会包括正视差距、根因分析和行动计划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正视差距。月度经营分析会的本质是将目标变成结果,故首要任务就是要确认现实与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如果确认结果是没有差距,则可以直接跳过此环节、确认下一阶段目标的可实现性;

  如果确认结果是存在差距,那么正视差距、而不是回避差距就至关重要,因为回避差距、就会失去绩效改进的压力和动力;唯有正视差距才有可能认真进行根因分析、针对性制定行动计划,从而逐步缩小直到消除绩效差距、确保年度业务目标的实现。

  第二步是根因分析。根因是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发现的、导致差距存在的根本性原因,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表层化原因;唯有找到根因,才有可能针对性地制定行动计划、减小直到消除差距。

  第三步是行动计划。基于根因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制定纠正措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确保不仅能够消除当前存在的差距,而且能够在未来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行动计划的效果,必须经得起后续月度经营分析会的检查与验证,以形成持续改进绩效的良性循环。

  02

  人力资源管理支撑持续发展

  华为通过战略规划确保公司发展方向大致正确、做正确的事,通过月度经营例会确保战略规划的结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月度经营例会发现的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出现的偏差或存在的问题,则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正确地做事、持续地做事来支撑华为的可持续发展。

  1). 正确地做事

  华为持续变革优化业务流程,并围绕业务流程不断完善组织、干部、人才等三个创造要素的管理机制,确保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工具、正确地做事。

  (1). 优化业务流程

  华为认为,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是坚持客户需求导向、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

  “(组织)就像一条龙一样,不管如何舞动,其身躯内部所有关节的相互关系都不会改变,龙头就如Marketing,它不断地追寻客户需求,身体随龙头不断摆动,因为身体内部所有的相互关系都不变化,使得管理简单、成本低。”(2003年5月25日,华为管理优化报,任正非:《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

  在华为,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的面向客户铁三角作战单元,构成了流程化组织的龙头。

  “客户经理要加强营销四要素(客户关系、解决方案、融资和回款条件、以及交付)的综合能力,要提高做生意的能力;

  解决方案专家要一专多能,对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要打通求助的渠道;

  交付专家要具备能与客户沟通清楚工程与服务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对后台的可承诺能力和交付流程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2009年1月16日,任正非在销服体系奋斗颁奖大会上的讲话:《谁来呼唤炮火,如何及时提供炮火支援》)

  在建设流程化组织的过程中,华为持续优化完善了支撑客户经理的线索到现金LTC(Lead to Cash)、支撑解决方案专家的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支撑交付经理的集成供应链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等业务流程。

  LTC是贯穿投标、合同签订、交付、开票、回款等业务运作的主流程,承载着主要的物流和资金流,为华为由中央集权机制逐步转型为充分授权、分权制衡机制,打造一线呼唤炮火的流程化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PD是华为研发投资与管理流程,在研发过程中确保产品质量和进度、构筑成本优势,从而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使得华为产品开发成功从偶然走向必然。

  “历经八年,研发IPD团队从2008年的3.2分提高到今天的3.6分,这0.4分是跨时代的进步。因为3.5分以下的IPD开发是相对封闭的,封闭在研发内部,没有与相关流程关联,这0.4分代表IPD与相关流程关联了,做到这样的突破,为公司‘万里长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2016年8月13日,任正非在华为公司IPD建设蓝血十杰暨优秀XDT颁奖大会的讲话《IPD的本质是从机会到商业变现》)

  通过ISC变革,华为建立起了全球供应网络,供应质量、成本、柔性和客户响应速度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有效地支撑了业务的全球大发展。

  (2). 华为组织变革

  在长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华为确立了客户与战略决定组织的组织管理理念,建立起来相对稳定、可持续扩扩展的组织架构。

  “(基本组织结构)第四十四条 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将是一种二维结构: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划分的地区公司。事业部在公司规定的经营范围内承担开发、生产、销售和用户服务的职责;地区公司在公司规定的区域市场内有效利用公司的资源开展经营。事业部和地区公司均为利润中心,承担实际利润责任。

  (主体结构)第四十五条 职能专业化原则是建立管理部门的基本原则。对于以提高效率和加强控制为主要目标的业务活动领域,一般也应按此原则划分部门。

  公司的管理资源、研究资源、中试资源、认证资源、生产管理资源、市场资源、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是公司的公共资源。为了提高公共资源的效率,必须进行审计。按职能专业化原则组织相应的部门,形成公司组织结构的主体。”(1998年3月23日,《华为公司基本法》)

  一方面,华为组织架构既有能够适应2B业务的ICT业务组织,又有能够适应2C业务的消费者BG、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

  “为促进消费者BG进一步抓住业务发展机遇,实现‘规模增长’和‘效益提升’双赢式的高质快速增长,公司决定在现有运作机制基础上,继续探索与实施以‘机关手放开、业务放开手’、‘机关管住钱、业务用好权’、‘钱要体现集团意志、权要听得到炮声’为特征的消费者BG相对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业务运营模式。”(2019年4月4日,任正非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消费者BG组织治理与监管关系高阶方案(试行)》)

  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从管道战略向“端管云”战略的转变,华为持续进行组织变革,以确保战略的落地执行。

  ——管道业务组织

  2011年,华为成立了运营商CNBG、企业EBG;

  2014年,华为将运营商CNBG与企业EBG合称为泛网络、致力于经营管道相关业务,并整合成立了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组织、致力于开发管道类产品与解决方案。

  ——终端业务组织

  2011年,华为成立了消费者CBG;

  2019年,华为消费者BG宣布将实施1+8+N全场景战略,极大地丰富了终端类产品与解决方案:1代表华为手机,8代表华为旗下平板、TV、音响、眼镜、手表、车机、耳机、PC等各种终端产品,N代表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及智能出行等延伸产品与解决方案;

  2020年,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进一步拓展了终端类产品业务范围、并加强了相应的组织保证。

  ——云端业务组织

  2017年,华为成立云业务单元Cloud BU,致力于经营公有云业务;

  2018年,华为整合组建了Cloud & AI BU,致力于开发云端类产品与解决方案;

  2020年,华为将Cloud & AI BU升级为Cloud & AI BG、加大了云端类产品资源投入力度,将成为华为未来业务增长点、支撑华为可持续发展。

  (3). 华为干部管理

  华为基于干部的使命责任,持续完善了干部标准要求,不断改进干部管理机制,打造出了一支敢战、善战、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华为明确干部队伍始终是引领组织前行的火车头,需要承担组织业务发展、组织能力建设、传承核心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使命与责任。

  华为基于干部应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形成了清晰、完整的干部标准要求,以牵引干部队伍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

  “干部标准中,遵从公司规则和BCG管理等品德要求是底线、认同与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基础、具有高于同层同类员工绩效的贡献表现是必要条件和分水岭、拥有与岗位相关的业务能力与经验积累是关键成功要素。”(2018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公开讨论稿)》)

  华为在长期的干部管理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干部选拔、干部培养和干部管理机制。

  ——干部选拔程序

  华为的干部选拔,包括了资格认证、全面考察、任前公示、干部任命、适应期转正、任期考核制等程序,并实施建议权/建议否决权、评议权/审核权、否决权/弹劾权三权分立的制衡制度,不断地把合格的干部选出来、把不合格的干部挡住或剔除,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在整个干部的选拔程序方面,我们首先要根据任职职位的要求与任职资格标准进行认证,认证的重点在于员工的品德、素质和责任结果完成情况。

  认证以后我们还要进行360度的考察,这360度就是主管、下属和周边,然后全面评价干部的任职情况,以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干部,这个成熟的制度包括职位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原则、干部的选拔和任用程序,包括我们后面要讲的干部的考核。

  在考察干部后还要进行任前公示,使干部处于员工监督之下,每次任命都要公示半个月,半个月之内全体员工都可以提意见。

  然后我们在每个干部任命之后还有个适应期,安排导师,适应期结束以后,导师和相关部门认为合格了才会转正。

  另外,我们采取任期制,保证能上能下,完不成目标的要下来。

  选拔机制是建立一个三权分立的机制,业务部门有提名权,人力资源及干部系统体系有评议权,党委有否决权。”(2004年4月28日,任正非在广东省委中心组“广东学习论坛”报告会上作的专题报告:《华为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干部培养机制

  华为对选拔上岗的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有针对性地在经验和能力方面查漏补缺,以加快干部成长的速度、更好地适应华为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华为认为干部经验的积累应来自于工作实践,坚持从有成功实践经验的员工中选拔干部,推动优秀的、有视野的、意志坚强的、品格好的干部,走上“之”字形的成长道路。

  “我们会把各个部门中基层的优秀干部以及将来有可能提拔起来的人,安排进入到核心工程队中与大家一起协同作战,使他们率先进入人生的‘之’字型成长道路。

  过去我们的干部都是‘直线’型成长,对于横向的业务什么都不明白,所以,现在我们要加快干部的‘之’字型发展,就要从新提拔的基层干部开始采用这种模式。

  我们强调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当然我们是优先从这些实践人员选拔,今天我们同时将各部门一些优秀的苗子,放到最艰苦地区,最艰苦岗位去磨练意志,放到最复杂、最困难的环境,锻炼他们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加强组织的选拔。”(2009年8月27日,任正非与核心工程队相关人员座谈)

  另一方面,华为干部能力培养采用训战赋能的模式,坚持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循环教育,提升实战能力、加快干部循环成长。

  “现代化作战要训战结合,干部要有基层实践经验为任职资格,‘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与过去时代不同,这个时代需要现代化武装才能上战场。

  用短期赋能的方式来指导你们,华大给了你们一大堆表格,告诉你们如何使用这些表格、如何指挥现代化作战。这些内容已经过了时间检验,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然,不是赋能了就自然会作战,而是看你们自己的理解。

  没有实践支持,不能理解这些理论;没有理论基础,不可能深刻感受实践。”(2014年4月24日,华为心声社区,任正非:《真正的英雄都是从本职工作成长起来的》)

  ——干部管理制度

  华为采用的是使用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干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干部流动管理、干部任期责任制和干部末位淘汰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干部流动管理,华为大力促进干部按需流动,有序引导优秀干部奔赴新机会、做出新贡献。

  “干部按业务要求实现有序流动是公司打破干部队伍板结的成功实践,也是公司加快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战略手段,要用干部流动的‘点调动’带动队伍建设的‘满盘活’。

  针对各类经营、研发和职能管理的高层重要责任岗位,要建立与健全相应的干部任期、继任和跨域流动管理机制,既要让主要担责干部在岗位具有稳定贡献的周期,也要有序促进优秀高层干部跨体系横向流动,以拓展更宽的业务视野、增强业务的洞察能力;

  要在干部‘能上能下’基础上,通过制定政策、树立标杆、营造氛围,促进机关与一线中基层干部间日常的垂直型作战循环流动,以增强一线的实际作战管理能力、提升干部面对变化业务的管理技能。”(2018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公开讨论稿)》)

  第二是干部任期责任制,华为坚持责任结果导向的考核机制,各级干部要实行任期制、目标责任制,述职报告通不过的干部要免职、降职,实行各级负责干部问责制。

  “我们的干部不是终生制,高级干部也要能上能下。在任期届满,干部要通过自己的述职报告,以及下一阶段的任职申请,接受组织与群众评议以及重新讨论薪酬。

  一人说,我很努力,工作也做得不错,思想品德也好,为什么我不能继续任职?因为标准是与时俱进的,已经有许多比你进步快的人,为了公司的生存发展,你不一定能保持职务。大家要学学刻舟求剑的故事,不可能按过去的标准,找当官的感觉。长江一浪推一浪,没有新陈代谢就没有生命,必要的淘汰是需要的。任期制就是一种温和的方式。

  我们坚持责任结果导向的考评制度,对达不到任职目标的,要实行降职、免职,以及辞退的处分。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公司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我们无力袒护臃肿的机构,以及不称职的干部。我们必须以责任制来淘汰、选拔干部。完成任务好的部门,出成绩也要出干部。”(2004年1月15日,任正非在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改变竞争格局的四大法宝》)

  第三是干部末位淘汰制,华为坚持干部考核与末位淘汰制度,不仅可以形成挤压、逼迫,产生出来更多的将军;而且能够激活源源不断的干部后备资源、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新陈代谢机制,充分地激发组织活力。

  “中高层管理者年底目标完成率低于80%的,正职要降为副职或给予免职;年度各级主管PBC完成差的最后10%要降职或者调整,同时,不能从本部门提拔副职为正职;业绩不好的团队原则上不能提拔干部;对犯过重大过失的管理者就地免职;被处分的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更不能跨部门提拔;关键事件过程评价不合格的干部也不得提拔。”(2004年4月28日,任正非在广东省委中心组“广东学习论坛”报告会上作的专题报告:《华为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4). 华为人才管理

  华为坚持努力奋斗的优秀人才是公司价值创造之源,建立并不断改进外部优才汇聚、内部英才倍出的人才需求与获取机制;基于人性的欲望,健全并不断完善尊重人才以激发其雄心、约束人才以遏制其野心的人才管理制度,以建设匹配业务、结构合理、专业精深、富有创造活力的人才队伍。

  ——人才需求与获取规划

  为了适应不同业务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华为持续做好各类人才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需求规划,形成了以院校优秀毕业生为主体、业内专才为补充、高端专家为关键的综合人才获取机制,广纳天下英才为其所用。

  第一是优秀毕业生为主体,华为坚持每年招聘应届生不少于5000~6000人作为人才获取主体,并严把招聘关,保证应届生招聘质量、避免浪费人力成本。

  “公司保持每年招进五六千优秀尖子毕业生,高级干部要亲自去面试,把握住招聘质量。否则招聘进来再淘汰,太浪费人力成本。

  我们要把尖子生都捞进来,不强调多少级,工资可以有差异化,特别优秀人才的工资可以定高一些。当走到15级以后,再逐渐按照公司统一的薪酬框架标准。”(2015年7月30日,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业务汇报上的讲话)

  第二是业内专才为补充,华为工作岗位空缺,首先是从内部招聘来补充,只有在一定时间内确实无法获取的人才、才可以考虑社招;华为特别重研发人员的内部招聘流动,不仅能够促进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而且内部招聘的研发人员熟悉公司业务、能够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研发每年必须输出几千人到市场、供应、生产及其他体系等,才能补充相应的新生力量。这样其他体系的大部分补充人员无需在大学里招聘,可以直接在研发人员中招聘,具有研发基础还更好。”(2019年10月23日,任正非在公司组织变革思路讨论会上的讲话)

  第三是高端专家为关键,华为成为行业领先者之后,为了承担起为人类领航的责任,不仅仅在全公司,而且在全社会、全球,选拔具有全球化业务经验及视野的干部,担任高级主管;选拔能洞察市场、洞察技术、洞察客户、洞察国际商业生态环境的人做领袖,以进一步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今天大家看到华为有很多成功,其实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外国科学家,因为华为工资高于西方公司,所以很多科学家都在华为工作。

  我们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形成这种组合在前进。”(2019年1月17日,任正非在深圳华为总部,接受多家中国媒体联合采访)

  ——尊重人才以激发雄心

  华为通过实施发展机会吸引人才、持续培养开发人才、价值评价激励人才等措施,吸引并激励优秀人才在奋斗中不断自我增值、进而实现公司财务增值的目标。

  第一是发展机会吸引人才,创业阶段的华为起点极低:无资本、无背景、无技术、无人才,公司快速的发展、为员工提供挑战性的工作机会,成为了华为吸引人才的两大法宝。

  一方面,华为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华为才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华为;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华为,在华为有效的人才管理下,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能够支撑更多人才的加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华为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机会是对优秀人才的最大激励、给予机会也是华为内部优秀人员不断涌现的关键手段。

  “机会是对优秀人才的最大激励、给予机会也是公司内优秀人员不断涌现的关键手段。要将公司每一次业务发展、每一波技术进步、每一项管理改进、每一个空缺岗位配备,都视为给予优秀人才持续激励与发展的最好机会。”(2018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公开讨论稿)》)

  第二是持续培养开发人才,华为基于人力资本的增值应大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理念,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目标的重要条件,实行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形式。

  “我们坚持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不迁就人才。不管你有多大功劳,决不会迁就。我们构筑的这种企业文化,推动着员工的思想教育。

  华为公司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为此的付出是巨大的。

  原因是中国还未建立起发育良好的外部劳动力市场,不能完全依赖在市场上解决;

  二是中国的教育还未实现素质教育,毕业的学生上手的能力还很弱,需要培训;

  三是信息技术更替周期太快,老员工要不断的充电。”(1998年,任正非向中国电信调研团的汇报以及在联通总部与处以上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第三是价值评价激励人才,华为认为员工无论职位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员工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是对人才最好的尊重,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雄心、发挥出极大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员工全力创造价值,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同时、支撑实现华为的商业成功和持续发展。

  “(公正)第五十七条  共同的价值观是我们对员工作出公正评价的准则;对每个员工提出明确的挑战性目标与任务,是我们对员工的绩效改进作出公正评价的依据;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潜力,是比学历更重要的评价能力的公正标准。

  (公平)第五十八条  华为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们鼓励每个员工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基础上,展开竞争;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每个员工应依靠自身的努力与才干,争取公司提供的机会;依靠工作和自学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依靠创造性地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满足自己的成就愿望。我们从根本上否定评价与价值分配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

  (公开)第五十九条  我们认为遵循公开原则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公正和公平的必要条件。公司重要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均要充分征求意见与协商。抑侥幸,明褒贬,提高制度执行上的透明度。我们从根本上否定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的个人主义行为。”(1998年3月23日,《华为公司基本法》)

  ——约束人才以遏制野心

  华为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鼓励集体奋斗,任何人都不能摊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必须长期艰苦奋斗以支撑华为持续发展。

  一方面,华为决不迁就人才,及时撤换能力进步跟不上公司发展需要的干部,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能左能右、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的“四能”文化。

  “我们要求员工要认真负责,但认真负责不是财富,还必须管理有效。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素。

  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的壮举,开创了华为公司内部岗位流动制度化,使职务重整成为可能。因为创业期间他们功劳最大。他们都能能上能下,别人还不能吗?

  华为公司容许个人主义的存在,但必须融于集体主义之中。”(1998年,任正非向中国电信调研团的汇报以及在联通总部与处以上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另一方面,华为始终鼓励集体奋斗,以抑制个人英雄主义的泛滥、遏制过度膨胀的个人野心。

  “华为公司是一个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高科技企业。以它的历史使命,它需要所有的员工必需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没有这一种平台,你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发挥,并有所成就的。

  因此,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1994年12月25日,任正非:《致新员工书》)

  2). 持续地做事

  华为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等两个创造驱动力,使得组织始终充满活力,确保长期艰苦奋斗、持续地做事。

  (1). 精神文明建设

  华为坚持以精神文明巩固物质文明的方针,积极开展了愿景导向持续奋斗、传承与发扬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集体奋斗的组织氛围、构建了高绩效的组织文化,促进了以物质文明促进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巩固物质文明的良性循环。

  ——愿景导向持续奋斗

  在业务发展的各阶段,华为能够及时地更新公司发展愿景,从组织发展的意义感、个体创造的价值感、员工成长发展机会等方面,为各级组织与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树立了奋斗目标、提供了成长空间,极大激发了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一是组织发展的意义感,华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赋予组织发展新愿景,以激发组织追求更高、更好目标的原动力。

  “这个组织还必须不断地倡导理想主义精神,这个理想主义精神说到底,就是行业的使命感、国家使命感和人类使命感。

  我对华为的观感是,三十年来,一边吹牛一边战斗,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宏大的愿景,但是每一个阶段都预期实现且超过了它的愿景。”(2017年6月30日,华为资深管理顾问田涛在贵州大学“枪林弹雨中成长”讲座)

  第二是个体创造的价值感,华为通过组织愿景牵引个人工作动机,持续地为员工指明努力方向、树立奋斗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员工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各级组织与团队要基于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承接公司愿景和目标。

  各级主管要善与员工就公司、部门的发展前景展开沟通,积极营造责任结果导向、开放进取、富有活力的氛围,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以事业发展来牵引员工长期共同奋斗。”(2013年9月11日,任正非,常务董事会成员民主生活会纪要)

  第三是员工成长发展机会,华为主动地将组织发展与员工成长机会相联结,以激发员工追求更高、更好目标的原动力。

  “我们认为企业发展主要牵引动力是机会、人才、技术、产品,这四种力量相互作用,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循环。员工在这个成长圈中处于主动位置。

  要重视对人的研究,让他在集体奋斗的大环境中,去充分释放潜能,更有力、有序地推动公司前进。”(1998年,任正非向中国电信调研团的汇报以及在联通总部与处以上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传承与发扬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华为各级干部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领华为全体员工持续传承与发扬“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

  “公司高层领导虽然都经历过公司最初的岁月,意志上受到一定的锻炼,但都没有领导和管理大企业的经历,直至今天仍然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因为十余年来他们每时每刻都切身感悟到做这样的大企业有多么难。多年来,唯有更多身心的付出,以勤补拙,牺牲与家人团聚、自己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牺牲了平常人都拥有的很多的亲情和友情,消蚀了自己的健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挫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毅力,才带领大家走到今天。

  十八年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夜里开会。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只有更虔诚对待客户,否则我们怎么能拿到订单?”(2006年,任正非讲话:《天道酬勤》);

  另一方面,华为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牵引全体员工对核心价值观的遵从、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

  “真正的挑战还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制度化,真正融化在各级干部的血脉中,从而构建起一个奋进的、强壮的、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得新加入者不论其动机如何、文化背景如何、价值取向如何,都能融入这一文化氛围,不断壮大我们的奋斗者队伍。

  这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道理。”(2017年4月,任正非在哈佛商学院全球高管论坛上的演讲稿)

  ——形成集体奋斗组织氛围

  华为在过去30年艰难困苦的发展过程中,凝聚了千万员工的创造智慧与奋斗激情,形成了“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构建了“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考核与分配机制,巩固了集体奋斗的组织氛围。

  一方面,华为是一个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高科技企业,为了完成其历史使命,华为需要全体员工团结协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

  “就公司总体来讲,坚持团结协作和集体奋斗始终是公司发展永恒的主题。

  各部门负责人要带头加强对其他部门的主动服务,要搞好团结,提倡民主集中制原则。新老干部要团结,部门之间要团结,部门内部更要团结,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不能坚持团队奋斗的人,终将被华为淘汰。

  各部领导人要高瞻远瞩,要有远见卓识,要站在战略高度来统揽全局,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的出现。”(1995年,任正非在财经采购系统干部就职仪式上的讲话:《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另一方面,华为要求组织考核要促进组织协作,形成集体奋斗力量:合理设置组织考核颗粒度,避免作战组织过多关注自身局部目标完成、淡化对全局目标实现的支持;运用周边协同评价机制,引入作战组织评价职能支撑组织的考核方法,促使各级各类组织左右同心、上下同欲。

  “为简化管理、聚焦关键经营结果,试点代表处的组织绩效目标聚焦在多产粮食、增加土壤肥力、内外合规三个方面,其中:

  1、多产粮食部分占50%~70%左右的权重,采用指标计算方式,以牵引关注当期的经营结果。多产粮食部分体现业务规模和盈利要求,具体分为订货、收入、贡献利润(率)、经营性净现金流。

  2、增加土壤肥力部分占30%~50%左右的权重,采用述职评议方式,以牵引关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土壤肥力部分体现客户、长期发展、竞争、组织能力、协同促进等要求,具体分为客户关系与客户满意度、战略山头项目、竞争项目运作、关键人才获取与发展、对他人产出的贡献、利用他人产出更好贡献。

  3、内外合规是代表处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述职评议方式,作为扣分项考核。”(2018年12月17日,合同在代表处审结的试点方向与改革要点(试行))

  ——构建高绩效的组织文化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华为形成了面对挑战敢于亮剑、面对挫折百折不挠、面对成绩自我批判、面对机会永不满足的高绩效组织文化。

  第一是面对挑战敢于亮剑,华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过无数次挑战,正是凭着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亮剑精神,才能一次次战胜国内外强大的对手,突破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而成为行业领先者。

  “市场也是严酷的,这里虽然没有战火纷飞、硝烟迷漫。但这里也是战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争中,永远不会有第二名。市场竞争的结果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失败者将得不到任何的同情与怜悯。

  但真正的热血儿女、英雄好汉更应该在这样的舞台上站起来。狭路相逢勇者胜。您不是一直渴望着一展身手吗?不一直盼望着自我实现吗?您勇敢地站出来,这个伟大时代呼唤着特有的英雄骄子。”(1995年,任正非在市场总部高、中级干部就职仪式上的讲话:《英雄好汉站出来》)

  第二是面对挫折百折不挠,华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也曾经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正是凭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才能一次次地走出失败的阴影、不断地走向成功。

  “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召开了400人的高级干部大会,学习了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战争论》里面有一句话:‘什么叫领袖?要在茫茫的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燃烧,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好,现在该我们把心拿出来,照亮队伍前进,巩固队伍信心。”(2019年5月20日,任正非接受德国电视一台纪录片采访纪要)

  第三是面对成绩自我批判,华为在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坚持践行自我批判的纠偏机制,确保华为始终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正确道路上、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华为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里爬出的是圣人’,我们就开始了自我批判。正是这种自我纠正的行动,使公司这些年健康成长。

  ……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会注定会从历史上被抹掉。正因为我们长期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才活到了今天。”(2013年12月30日,在2013年度干部工作会议的讲话)

  第四是面对机会永不满足,华为认为机会是牵引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正是不断地抓住了机会,华为才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从积极跟随者到行业领先者的跨越式发展,并立志成为智能社会的使能者和推动者。

  “人类社会要转变成智能社会,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谁也无法阻挡,我们要看到人工智能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正面作用。我们要有战略自信,勇敢地去拥抱挑战。

  第一个信心就是有机会窗,管道扩大和流量增大创造了巨大机会;第二个信心是我们这支队伍能挑得起来。”(2016年7月12日,任正非在2016年市场年中会议上的讲话)

  (2). 物质文明建设

  华为在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持续完善了组织激励来源于获取分享制、个体激励基于以贡献定回报、价值分配的杠杆与导向作用等价值分配机制,开展基于责任贡献的物质文明建设,构成了华为商业成功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组织激励来源于获取分享制

  基于获取分享制,华为逐步建立起并持续完善了业务经营与发展结果决定工资性薪酬包的机制,不仅能够合理地控制人力资源薪酬支出、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组织的活力、导向持续奋斗,支撑起华为的商业成功和持续发展。

  一方面,华为价值分配不是采用自上而下进行业绩评价和利益分配的逐级分配机制,而是采用获取分享机制,即作战部门根据经营结果获取利益、后台支撑部门通过为作战部门提供服务分享利益,以促使各业务组织将所有努力都聚焦到业务经营与发展上、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公司成熟业务的获取分享制持续优化。要逐步引入追加奖励、战略奖励等措施,不仅让‘多打粮食’的工作得到当期回报,也要让‘增加土地肥力’的努力获得合理收益;可适当引入追溯与追索等手段,识别因惯性增长而‘搭车收益’现象、纠正为短期收益而业务作假的行为,但追溯与追索要实事求是、基于场景、注意尺度,避免僵化追责而打击干部与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动性。

  建立并强化成长与发展初期业务的获取分享机制。对于成长和发展初期业务,可借鉴优秀实践、结合业务自身特点发展获取分享机制;可合理加大激励机会与资源向成长和新发展业务的一定倾斜,促进优秀干部与员工积极投身成长与发展初期业务,去建功立业。”(2018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公开讨论稿))

  另一方面,华为基于获取分享制的理念,实施了不同业务组织差异化的薪酬包管理制度。

  “1、粮食包按照一个总包授予试点代表处。

  • 以试点代表处最近的三年ICT业务年度销售收入、年度贡献利润、年度薪酬总包(含该年度发放的工资总额、各类补贴总额和奖金总额)作为该代表处粮食包获取的历史延长线构建基础。

  • 最近三年的代表处ICT业务销售收入、贡献利润在基于销售收入的获取延长线、基于贡献利润的获取延长线构建中,其权重分别为20%、30%和50%。

  • 由基于ICT业务销售收入的获取延长线测算的粮食包占最终粮食包的40%权重;基于贡献利润的获取延长线测算的粮食包占最终粮食包的60%权重。

  • 公司BG为实现战略而自带战略穿透粮食包,在项目成功后可按相关约定额外加入代表处粮食包。

  2、试点代表处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粮食包分为工资性薪酬包、经营性奖金包和战略/土地肥力奖金包。

  3、减员增效产生的工资性薪酬包节省可用于转换为经营性奖金(后续由业务管理小组建立实施细则)。

  4、经营性奖金包不能转化为工资性薪酬包。

  5、粮食包扣除工资性薪酬包的30%用作战略/土地肥力奖金,牵引代表处的中长期投入。”(2018年12月17日合同在代表处审结的试点方向与改革要点(试行))

  —个体激励基于以贡献定回报

  华为持续完善以贡献定回报的个体激励规则,能够更加系统地指导各业务组织在微观上确定员工的工资、奖金和股权等收入,较好地平衡员工的短期收入和长期收入之间的关系、激励员工持续地艰苦奋斗。

  首先薪酬要有市场竞争力,华为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薪酬管理制度,并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持续改进完善,以不断增强薪酬市场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对标世界级IT行业,对IT人员薪酬框架标准进行改革。

  将来机关越来越多的专家团队,专家待遇有可能比行政主管还高,因为行政主管将来有可能升将军的。现在法务、翻译已经开始改革,IT体系也要改革。质量与流程IT管理部可以梳理出IT人员的薪酬框架标准改革方案,去HRC汇报。

  将来IT机关作为专家团队协作推动,会有大批专家产生,对标IT行业,专家达到世界级多少标准,就拿多少工资。你们要把内部人员的潜能调动起来,主要是内生成长,但也不排斥引进互联网的优秀专家。

  只要大家奋斗,公司就没风险;如果大家不奋斗,无论公司有多少钱,都有风险。”(2014年12月8日、2015年1月6日,任正非在质量与流程IT管理部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其次奖金要基于价值创造,华为坚持员工的奖金要基于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只有靠奋斗和努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了员工挣奖金、而不是公司分奖金的获取分享理念。

  “在绝对考核中还要扩大A的比例。

  到底是成本高,还是贡献高?咱们公司是分享制,我是宁可A越多越好,你拿得越多,公司也赚得越多。所以只要我们确立这种分享模式在考核机制中是基于贡献分成,我不怕员工进步,我巴不得员工进步,我盼望员工进步,都进步了,创造的绩效就更多了,为公司的贡献也就多了。”(2012年3月19日,任正非在基层作业员工绝对考核试点汇报会上的讲话)

  最后股权要导向持续奋斗,华为认为股权等长期激励,是对员工已有贡献及可持续贡献的价值分配,需要导向长期艰苦奋斗、形成命运共同体。

  “公司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是不断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员工主要考虑的是短期利益,因为他们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在华为工作。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实行了员工股份制。员工从当期效益中得到工资、奖金、退休金、医疗保障,从长远投资中得到股份分红。避免了员工的短视。”(1998年,任正非向中国电信调研团的汇报以及在联通总部与处以上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价值分配的杠杆与导向作用

  华为强调发挥价值分配的杠杆与导向作用,激励向创造了更多价值的绩优者和奋斗者倾斜,并逐步拉开分配差距、打破分配的过度平衡,激励员工长期艰苦奋斗、支撑华为的持续发展。

  “我们要按贡献拉开待遇差距,促使所有的人在任职期间必须努力。我们老是向左看齐,为什么不向右看齐?为什么不敢拉开差距?

  但是我们不要再象过去的刚性薪酬那样的僵化,我们把薪酬分成多少段,这一段是岗位津贴,那一段是什么,你这个岗位没有了,这津贴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向成功者倾斜,向奋斗者倾斜。在待遇上怎么改革?我们要更多的反对资历,反对无所作为,反对明哲保身,也反对一劳永逸的分配制度。我们要使公司十万多优秀员工组成的队伍生机勃勃,英姿风发,你追我赶,我们要让奋斗的员工分享胜利果实,要让惰怠的干部感受到末位淘汰的压力。”(2011年1月17日,任正非在华为公司市场大会上的讲话)

  03

  结束语

  华为能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的两个基础:一是方向要大致正确,二是组织要充满活力。华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就是持续夯实这两个基础:

  一方面,华为围绕客户为中心进行战略规划,逐年滚动更新公司发展愿景、中长期发展规划SP和年度业务计划BP,通过月度经营例会进行自我批判、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纠正,以确保方向大致正确;

  另一方面,华为持续建设流程化组织,围绕业务流程不断完善组织、干部、人才等三个创造要素的管理机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等两个创造驱动力,践行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以确保组织始终充满活力。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7 艾迪药业 688488 13.99
  • 07-06 交大思诺 300851 28.69
  • 07-06 山大地纬 688579 8.12
  • 07-06 同庆楼 605108 16.7
  • 07-06 孚能科技 688567 15.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