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人的一生能赚多少钱?又能创造多少GDP?
文|CBN记者 崔鹏 昝慧昉 龚鸿燕 实习记者 刘昉
插图|陈杨
图|林舒
一个正在充分物质化的社会里,充满了很多新话题,比如人的碳排放成本、爱情应该怎么计价,或者一个公司人价值几何。
当然,计算一个公司人的价值似乎有个简单的方法,比如对这个有兴趣的公司人可以买一份人寿保险,然后再自杀—从技术上说,这个人不能马上自杀,因为买了人寿保险以后一年后自杀保险公司才会进行赔偿—保险公司会自动计算出这个公司人的价值。不过这个方法似乎成本太高,有点像曹冲称象里的许褚把大象直接切成小块后得到大象的体重;而且通过保险公司得知公司人身价,还存在其他的问题,那就是保险公司对其付出赔偿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公司人的身价。人寿保险之父、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所罗门·斯蒂芬·休伯纳给出人的价格是这个人预期十年的收入。相对于休伯特现在中国的保险公司定价实在算是仁慈了。
人寿保险对人定价最不合理的地方是可以重复购买,也就是说,一个公司人可以买十份人寿保险,这时候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讲,这个人就是买一份保险的公司人的身价的十倍,而实际上这个家伙也许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才这么做的。这种身价评估实在太离谱了。
也许在这,我们需要把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引进来。比如说约翰·威廉斯的自由现金流贴现法,这个方法转移到公司人身价问题上可以简单写成:
公司人身价=∑公司人价值变动/(1+贴现率)n
在此,我们更希望贴现率为0,除了让算式更简单之外,贴现率设为0,公司人身价的得出值就是一个公司人一辈子大概能挣到多少钱,这似乎也更有意义。也就是:
公司人身价=∑(公司人历年工资收入)
不过即使对有多年的人力资源经验的人来说,预测公司人的未来工资收入水平也是件非常复杂的事。
ANTAL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合伙人谢峥根据她的经验总结:一般来说,一个能活得还不错的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进行一定幅度的加薪。而这个加薪水平基本上等于每年的通货膨胀幅度加上每年年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如果仿照汇率的叫法就是,名义加薪幅度,这样的增加水平一般在5%至10%之间,去掉通货膨胀的影响的加薪水平就是实际加薪幅度,这样的加薪可以保证公司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财富水平不至于在全体国民中下滑。在公司表现最好的5%至10%的员工还会受到公司的嘉奖,他们的收入增加幅度要大于一般员工的收入增加幅度。除此之外,如果员工得到级别上的升迁,那么工资基数就会产生变化,根据不同行业,工资收入基数变化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一次基数变化给公司人带来的收益增加在20%至100%之间。
很多公司的收入增加规律也呈现“二八原则”,获得公司的特殊奖励和职位升迁的员工往往是同一部分人,而更多公司人的收入只会获得平均水平的增加,也会有5%以下的人会被“淘汰”。
在一个日本的卡通片里,经常把运气幻化做一坨长着娃娃脸而且喜欢到处散步的排泄物—日本真是个对一些事物有独特品位的民族—也许真有运气这种物质存在,公司人是不是能属于公司中的前20%往往还很依赖它。
与成熟于经济高速发展年代的人相比,出生于其他年代的人在运气上要有一些差距。相比出生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公司人运气并不算差,因为中国经济还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比较杰出的“经济人”的出现,还有一个个产业泡沫,也许再给我们一个大泡沫吧。
比如谢峥,她认为自己能做到合伙人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要归于运气,“因为当时—1990年代中—我只是比公司的其他人英语好一点,这样,有国外的客户就都会来找我,慢慢积累下来我的业务量就比别人大很多。”
如果按照谢的年龄推算,比她大一些的中国人可能在通过中国高等教育考试时英语水平还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考查,英语成绩的重要性权重大概只占到数学或者语文成绩的1/3,而在不久之后,英语水平已经成了很多中国公司人超越同类的基石。
和谢峥相反的例子,是曾经在摩托罗拉工作的程序员Alex。他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鼎盛时期的摩托罗拉从事程序员工作,这个选择也是他认为最理性的选择。在后来的岁月里随着整个行业的变化,程序员工作的艰苦和后来人的追赶让他焦虑不堪,而他的收入并未随着他的焦虑而上涨,最后他只能离开公司开始自己创业。
这种造化弄人背后的原因是公司人所在各个产业发展的周期性。
詹姆斯·阿柏克在他的《把握创新力》中统计,美国的几个典型支柱行业似乎兴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可以说公司人的从业似乎也越来越依靠运气。阿柏克发现,各个行业只有在产业发展到顶峰前3至8年,才会出现从业人员收入暴涨的情况,这种暴涨的财富效应会吸引更多从业者加入。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时间一般也在3至6年,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报考大学前看到某个行业的繁荣,再经过激烈竞争的高考获得学习这个行业知识的机会,但是等到毕业时,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鼎盛时期,而从业人员众多,岗位竞争激烈。
对于预测未来,人类又是最不擅长的。在2009年《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刊登过FastFuture公司的预测报告,看看他们预测2030年最赚钱的10个职业(1 人体工程师 2 纳米医师 3 转基因农民 4 老年健康管理师 5 记忆扩容师 6 科学伦理学家 7 太空驾驶员/建筑师 8 垂直农场主 9 气候修复员 10 超级检疫员),也许他们对现在公司人的下一代从业选择有所帮助,不过也许这个预测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最好例子,里边还有太空驾驶员,我建议有此志向的公司人可以先从自行车开始。
那么具体到每个公司人的未来工资收入应该怎么计算呢?这次《第一财经周刊》关于这个主题采访了3家猎头和人力资源公司以及十多位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源经理,根据他们的平均经验值我们做了比较保守的总结:
公司人平均收入增长平均以5%的增长率上升,而这个增长率里已经包括了3%至4%的通货膨胀率,说实话,这个预计偏于乐观,因为在这个假设中,公司人平均来说越过越好。就像我们前边所说的,相对优秀的员工会有更好的工资增长率,而他们晋升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平均来说他们的收入会高出一般员工5个百分点,但是这种优势并不能完全持续下去,10%的增长率,平均可以保持15年左右。作为具有高门槛的岗位,从经验来看,他们的收入会获得5%的“门槛收入”,这种专业性优势平均来说可以保持十年。行业对公司人收入也会有较明显的影响,在短暂的繁荣期,这个行业的公司人收入应该平均增加30%。
根据这些指数,如果你想知道你若干年后的工资收入,只要把年数代进这个公式,进行复利计算就可以了。因为在计算中没有刨除通货膨胀作用,得出的数字可能相当可怕。可能你还知道30年前中国人的工资收入,在那时候看到现在的工资水平,从数字上说也是很可怕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一个公司人的社会价值,如果把公司人一生所能创造的GDP看作他的社会价值的话,也可以通过总共的工资收入来推算。因为GDP基本可以等价于公司的销售额,如果想通过公司人的工资得知他们产生的GDP,只要知道公司人所在公司销售额和员工工资的比值就可以了。我们通过把中国各行业的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和管理费用进行了相关计算,得出了每单位人力成本创造的GDP比率,只要公司人把自己的所有工资乘以这个指数,那么就会得出他所能创造出的GDP来。
从换算表可以得出,王进一生所做的贡献是1.54亿元人民币GDP,而黄迪的GDP创造更加吓人,33.6亿元,这个原因主要是黄迪所在行业造成的,他的外贸行业,人均GDP量很大。
这个数字之所以有点吓人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咱们并没有把公司人未来赚到的钱进行贴现,而且,还假设了现在的各种行业在以后不短的一段时间里还保持着GDP和人员工资的同一比例,如果从现在全世界经济结构改变的趋势来看,这个比例应该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GDP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为什么近代史上认为“工人阶级是最伟大的”,比如工程建筑工人或者机械制造工人他们的收入虽然不高,但是他们的一元工资可以创造出30多元的GDP,而为什么现在的公司人更愿意进入证券、银行、房地产等行业,这是因为这些行业的公司人获得了其创造价值更高水平的分成,比如说证券行业公司人平均每创造1元钱GDP就有0.45元进入了这个公司人的工资单,按照这一比例,他的收入要达到建筑工人的15倍,才能和那个工人产生同样的GDP值。
当然,有的行业每单位人力成本创造的GDP比率非常高,这并不一定说明这些行业的人工效率比其他行业高,我们来看一下GDP的组成就会明白了,GDP=投资+消费+政府消费+出口-进口,有些行业,比如外贸行业,可能创造了非常高的GDP,但却具有非常低的利润,所以在数字上会呈现出来的情况就是,要很高的GDP才能养活一个员工。
33.6亿
如果你所处的行业,人力成本与GDP比率很高,那么你有可能创造一个天文数字的GDP。
黄迪
25岁
外贸公司 检验工程师
黄迪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曾经面试过众多毕业生向往的四大,而在倒数第二轮面试中被毙掉了,不过黄通过自己在公司的工作,感觉他的薪水增加幅度要比真的去四大工作还要大。
黄迪的公司是一家巴西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为中国的出口商和南美洲国家的进口商做中介服务,而黄的主要工作是联系中国重庆和浙江摩托车出口企业并为南美的进口商检验货物,然后把这些摩托车联系出口到巴拉圭一个叫YAMAZUKI的公司—这个公司是巴拉圭本土的企业,和雅马哈铃木公司并无关系—是巴拉圭的第二大摩托车销售商。
黄迪受到其老板的重视是在一次公司和中国本土出口商的会议上,巴西老板的英语需要翻译成中文。出口商方面请来的翻译对这种葡萄牙口音的快速英语很不适应,而黄迪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对翻译的中文稿做了更准确的补充。在会上老板说,“干脆你来翻译吧。”在那以后,黄迪在公司的发展都比较顺利。
虽然每天他要从北京的北五环一直跋涉到国贸工作,而且还需要经常加班和出差,但黄迪对此还比较满意,两年期间里他学到了很多,并且进入了行业门槛比较高的验收工程师行列。“这个行业未来发展会很好的,验查摩托车的工作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一些选择单干的验收工程师,验一次货的收费大概在1800美元左右。”黄说。
在公司工作两年期间,黄迪的收入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如果按我们的流程图给黄定价,判断他的行业可能还要维持一定时间的繁荣期,根据他在公司的表现和行业进入难度,在繁荣期过后,他的收入增加幅度也应该在15%,又经过15年,他的工资增长率继续下降回落到10%,然后再回落到正常水平。所以黄迪的总共收入是:
以往工资+∑80000(1+30%)3+∑170000(1+15%)10+∑790000(1+10%)5+∑1530000(1+5%)17=5600万元
黄迪创造的GDP:
5600万元X60(每单位人力成本创造的GDP比率)=33.6亿元
1.54亿
从事高附加值行业,但不一定会产生更多的GDP。
王进
34岁
路威酩轩公司 零售店店长
王进的职业生涯是从麦当劳公司开始做起的,在最初的3年时间,王进的选择似乎显示了其正确性,从2000年到2003年,王进很快由实习店长升迁到店长。这个升迁速度在同期进入的公司人中属于相当快的。这种快速升迁除了王进个人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麦当劳这几年在中国的迅速扩张,那个阶段可以说是西式快餐行业在新兴市场地区的一个繁荣期。而在2005年以后,随着麦当劳开店速度的下降,王进的收入增加值也开始变得缓慢。2009年,王进转入了路威酩轩公司继续做零售店店长,由于中国对奢侈品的消费还处于繁荣期,预期王进的收入增加幅度将会再次加速。
根据王进的具体情况,他在今后3年的收入水平将以30%的幅度增长,在其后收入增加值会再次回到10%左右的增长水平。按照其将在60岁退休,其后26年的工作经历总共收入将是:
以往工资+∑96000(1+30%)3+∑210000(1+10%)15+∑960000(1+5%)8=1860万
王进创造的GDP:
1860万元X8.3(每单位人力成本创造的GDP比率)=1.54亿元
??
周期性行业收入变化莫测,所以衡量他们的GDP也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洋
28岁
银河证券 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
周期性行业的公司总是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的方式前进—这个看起来有点像个毛毛虫走路的方式,令比较强的周期性行业公司在整个经济出现繁荣的时候快速增长,远远超过其他非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增长率;而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周期性行业公司会饱受痛苦,利润缩水甚至大幅度亏损。
从事周期性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如同这些公司一样,呈现很强的伸缩状态,在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由于公司扩张获得高收入,在行业收缩的时候,他们收入又有大幅度下降。
银河证券的李洋的经验是:“在证券交易行业,一个普通员工的收入在其高峰和低谷期的比例大概在4到6倍。”同是周期性行业的房地产中介的从业人员则更加悬殊,这个比例可以上升到两位数。
周期性公司员工最好在行业高峰时赚够好几年的钱,然后在周期性低谷阶段由于竞争对手的减少而在公司内部更容易获得升职。李洋现在是银河证券的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就是这种周期性的坚守者。也许强周期行业人员的工资是不能用现金流的公司来预计的,这是因为一个周期的时间几乎无法预测,所以我们无法用上述公式来计算出李洋这样的周期性行业的从业者的未来收入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