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和格林斯潘谁对谁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07:20 第一财经日报

  张明

  最近,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和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就美国宏观经济走势发生了一场“口水战”。这令全球对美国经济的走向更是扑朔迷离。

  伯南克在美国国会就经济问题作证时指出,目前美国的经济前景近乎完美,经济在今明两年将会继续温和增长。而格林斯潘在近期内多次指出,不能排除美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该可能性高达三分之一。

  伯南克是全球享有盛誉的宏观经济学家,格林斯潘对宏观经济走势的敏锐直觉在过去20多年来多次得到验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的判断呢?

  通过比较两位用于支持观点的论据,有助于读者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伯南克认为,当前美国的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维持着“黄金组合”,2007年的GDP增长率有望维持在2.5%~3%左右;2007年扣除

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在2%~2.5%之间,2008年将会下降到1.75%~2%;失业率将维持在4.75%,接近美国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的自然失业率(4%)。因此,美国经济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

  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看淡的原因是,多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的持续增长已经接近尾声。首先,企业利润经过此前的大幅增长后开始趋于稳定;其次,美国

房地产市场的下降并未见底,众多机构表示次级房地产贷款市场的违约率正大幅增加;再次,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依附大于此前任何一个阶段,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形成的不稳定金融格局有受到冲击后突然崩盘的风险。

  伯南克和格林斯潘都没有错,他们观点冲突的原因在于各自用有利的论据来支撑自己观点。伯南克更加注重美国经济的总量数据,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平稳被他解读为美国经济一帆风顺。格林斯潘更关心美国经济的结构指标,企业部门的利润增幅趋平、居民部门的消费受到房地产市场下行的“财富效应”的挤压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导致他对美国经济忧心忡忡。

  那么总量和结构谁更重要?笔者更认同于格老的看法。总量上的繁荣不能治愈结构上的扭曲。以上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新兴市场经济体为例,1997年之前的高增长率并不能掩盖低投资效率和混乱的银企关系,最终在投机资本的冲击下,繁荣

神话一夜之间破灭。

  美国经济6年来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外国资本的流入,源源不断的外资流入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刺激美国居民举债投资和消费,造成的经常账户逆差又被新流入的外资所融通,如此形成一个外生性的景气循环。

  在伯南克和格林斯潘的论据之外,清醒地认识到以下问题,也许会让我们眼中的美国经济前景更加黯淡。其一,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依然严峻,而在反恐背景下美国加大了对外国青年劳动力流入的控制,这使得美国适龄劳动力短缺雪上加霜;其二,美国的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并没有明显改善,美元依然存在贬值预期,如果为了拯救美元而提高利率,就相当于给房地产市场的伤口上再洒一把盐;其三,美国国内依然存在利率倒挂现象,10年期国债利率显著低于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只能控制短期利率,长期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利率倒挂至少反映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信心不足。

  扭曲的结构终将体现为总量的恶化。那么谁来拯救美国经济?这是一个问题。(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3,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