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漫画有玄机:美式民族主义梗阻中美经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06:4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从上星期三以来,美国著名漫画网站“卡狗”(cagle)上就有一幅漫画特别抢眼。画面上一只中国大熊猫正在聚精会神地吃着竹子,不过这竹子有些特别,就是一片片叶子被画成一张张美元。显然,这幅画的深意是不言而喻的,意思说中国人正在吞噬美国人的利益。

  其实,这副漫画并不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抽象之作,而是一幅描摹现实的写意作品,它也颇能代表当下一部分美国人对中美经贸的观点和态度。直接的触发原因是中海油并购优

尼科石油公司。

  其实,对于此种言论人们可能并不陌生。早在年初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时候,人们就听到了类似的噪音,不过几个月过后这噪音的分贝又比原来高出了许多倍。

  人们可能要问,在一向标榜自由贸易的美国,为什么反对国外并购的声音竟会如此之大?以笔者之见,这其实是美国民族主义在作怪,也正日益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只拦路虎。

  据美国著名华裔学者裴敏欣的研究,在美国,“民族主义”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它受到蔑视,被视为“旧世界”的狭隘和狂妄自大的副产品。但裴也认为,在事实上这种东西也属于美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民族主义始终是美国社会异常活跃的精神力量,例如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搁置美苏《反弹道导弹条约》等等,都是美国民族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具体呈现。用一位美国学者的话来说,“在美国,民族主义是不敢说出自己名号的”。

  就是在这种美式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如今美国人的行为往往让外界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具体到中美经贸领域,常常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自相矛盾不遵守国际规则。比如,在国际上美国一直鼓吹“自由贸易”,然而,又常常以各种理由破坏商业协议,最常见的就是说害怕中国盗窃美国的技术。这次中海油并购案中也表现得很明显。民主党参议员怀登就要求引用“国防产品法规”,阻止中国进行收购。他说:“如果我们不检视这项并购案,这项法案就没有意义。我不认为自由贸易是受骗和胆小的同义词。”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也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深表疑虑,认为优尼科在深海石油勘探中使用一种“空洞”技术,如果被中国所掌握,“可能被用来掩盖深海武器实验”。

  二是将正常经贸关系泛政治化。从近年美国审查和阻止外国并购美国公司的实际情况看,很关键的一点是要看对方来自什么样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外国公司,基于这种原因,美国人往往会戴着有色眼睛来看中国。事实上,并购优尼科这么一桩简单的商业行动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已经是美国社会喜欢将经贸关系泛政治化的一个明证。其实,并购在美国并不是什么新闻,欧洲对美国公司100多年来也并购不断,但为什么就没有新闻价值呢?因为,这不会引起人们什么政治方面的联想。

  三是对中国发展无缘由地恐惧。中国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让一部分美国人感到很焦急,认为中国的强大必将对美国构成威胁,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很多美国人把中国的竞购或者收购都作为美国潜在的竞争对手。加州的两位共和党国会议员在6月17日写信给美国总统布什信中说,“当世界能源版图改变的时候,我们认为应该明白美国的利益,并且最为重要的是,明白中国政府正在寻求能源的野心。”而彭博社财经专栏作家波赛克的话更有些骇人听闻,他认为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将如虎添翼,说不定有一天连通用汽车或微软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由于这三点原因的客观存在,事实上已经损害到正常的中美经贸关系。然而,这种中美经贸领域的美式民族主义情绪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如果希望它在短期内消失,恐怕是很不现实的。实际上,它就像流行病一样将会不定期的发作,将长期危害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贸易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