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2004年审计工作报告 > 正文
 

预算改革需建立在公共财政导向之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02:35 第一财经日报

  邓聿文

  近年来,审计署每次刮起的审计风暴都会有许多看点,今年也不例外。在6月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表示,38个中央部门2004年度预算执行中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以及部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等,各类违规问题金额人民币90.6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

  尽管李金华表示,从今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得到了纠正和改进,但虚报、挤占和挪用财政资金等情况之所以能够一再发生,本身就说明,我们离一个体现公共性、民主性和法治性的公共财政还有不少距离。

  在现行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中,还存在一些公共财政“缺位”和“错位”问题,即在明显市场失效领域,公共财政没有完全到位,而在非市场失效领域,公共财政却涉入过深。以财政制度中最重要的预算制度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一个覆盖所有政府收支、不存在任何游离于预算之外的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还存在一个不受预算法制约的庞大的预算外收入。这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

  理论上说,只要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有公共财政。这些年来,我们也正在朝建立公共财政这方面努力。但从暴露的问题来看,改革的力度还不够。

  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财政的收支结构上,要从政府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干预,逐步转变为政府只对市场失效部分进行补充;二是用公共的方法管理财政,加强财政政务公开,完善和细化财政预决算报告制度。采取公正、公开、透明的办法使用资金,以节约财政资源,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完善财政决策机制,规范财政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财政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总之,要建立起适应当前经济体制的财政制度,中国的财政制度特别是预算制度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变革。

  实行公共财政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改革,将会对财政部门及国家其他相关部门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首先,它规范了政府行为,将有力地推进依法治国在理财系统中的贯彻落实;第二,它提高了政府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率;第三,在反腐倡廉方面,依靠制度的建立,能减少腐败的滋生,使政府和财税工作人员真正归位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从而减少权钱交易、舞弊等违法乱纪行为的空间;第四,它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以理财的民主化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化;第五,它是一个显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配套改革的组成部分。

  当然,目前在中国建立起公共财政的框架仍非易事。因为这样的改革直接涉及一些部门的切身利益,这不可避免地会在政府内部出现种种阻力。这也是这些年来政府虽然意识到实行公共财政的重要,但步子迈不开的主要原因。但不管阻力到底有多大,中国要走出多年来的财政困境,减少预算腐败,出路只能是实行公共财政,特别是预算管理的变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预算改革新闻 全部公共财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