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自卖自买的症结是权力失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09:00 中国经济时报

  庞皎明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采访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坦言:国有资产流失的症结是“自卖自买”(MBO)。(据2月3日《东方早报》)

  “自卖自买”作为当前中小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模式,在去年的“郎咸平旋风”中
,就曾经倍受国人关注,并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既然,国资委主任都承认“自卖自买”是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症结;那么,人们有理由再继续探究——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卖自买”如此流行,它怎么成为了国有资产流失最为严重的主要形式?

  在解释这个原因之前,有两个问题必须明晰,那就是:第一、国有资产的产权必须明确。第二、企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的关系。从法理上讲,国有资产的产权应该属于全民所有,其产权主体是全体国民,国家(政府)只是代表国民进行管理经营;至于企业的管理者,他与企业的关系只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他是受委托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这两个问题得不到重视,“自卖自买”演变为国有资产流失的症结就在所难免了。

  首先,在许多国有资产的产权改革中,产权被虚置。在企业的产权改革中,由于无意忽视或者有意抛弃了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这一性质,在产权转移的时候,国有资产未经产权人(全体国民)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委托授权和监督;在产权人缺席或者被忽略的情况下,其交易的价格自然难以合法合理,“自卖自买”变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代名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企业管理者与企业权责关系不明确。有些国有资产的管理者,我们知道他只是受委托代为经营,但并没有相关的权责关系对其进行制约。企业搞亏了,亏的只是国家的资产,而企业管理者承担的责任并不大。比如陈久霖搞垮中航油。有些企业管理者,利用其管理企业的便利条件,把国有资产视为自己的私产,在主导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其行为没有受到过多的制约,因此,“自卖自买”挖空国有资产从而“一夜暴富”就不是什么神话了。今年年初,作为国企的大连白云旅游汽车在改制后,管理层一夜净赚4000万就是最好的例子。

  “自卖自买”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症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权力的失范正是导致“自卖自买”的症结所在。在一个纯粹的市场里,“自卖自买”未必就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买卖的价格会接受市场的调节。但我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是,在国有资产改革的过程中,起更多作用的是权力而不是市场。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监护者,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要么是动用行政权力进行干预,在“自卖自买”的过程中倾向于买者;要么,就是在产权转移时对交易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使得国有资产落入个人腰包。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权责对应的制约之外,就是规范好政府的权力,使其在国有资产的改革中,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权力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